風吹稻谷千層浪散文
進入金秋十月,素有魚米之鄉的鹽城鄉村田野上,綠油油的稻谷在秋風吹拂下逐漸變黃,金燦燦黃澄澄的稻谷粒粒飽滿,片片金黃,隨著秋風舞動翻起層層稻浪,這時你會聞到一股濃郁的熟悉的沁人心脾的稻谷清香,美得讓人陶醉與窒息。
我老家在鹽城農村,我家住的那個村子緊挨射陽河,地勢比較低洼,地面平均增高不到0.7米,挖幾鍬就能挖出水來,因此不適合種植棉花、玉米等旱熟作物,于是夏天種水稻秋天播麥子成為村民們一年農活中的傳統習慣,稻米理所當然成為村民們的當家產品。
種稻比種麥要復雜辛苦得多,種麥主要把麥種播散到麥田里,屬于一次性程序,種稻就不同了,早在寒冬臘月就要留一塊地勤耕細翻作為專用苗床,趕在早春季節選種侵泡,待到稻種冒出細小的嫩芽后,再將種子播散到苗床上,蓋上一層細細的土,用平滑的木板將苗床抺平,然后上足水,將究的人家還會鋪上一層地膜,靜靜的等待苗床長出綠油油的秧苗。
育秧苗是水稻一生中最關鍵的環節,秧苗長得好壞直接關系水稻產量,更要命的是要是秧苗生病壞死不夠移栽,有的田塊可能就要摞水荒,因此村民們對苗床呵護有加。
那時我家因為人口多,分得十多畝責任田,要把十多畝田全插上秧,至少要一畝多苗床。父親把育秧種稻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要,因為稻谷減產完不成集體任務不說,重要的是一家老小要餓肚子。為了迎接來年又一個豐收年,天寒地凍時父親就帶著哥姐們下地了,雞糞豬糞甚至把廁所都掏了個空,全部運到苗床上,均勻的摻和到土壤里,然后一遍遍的翻曬,春天育苗前又一遍遍的耕耙,做成的秧池一塊塊的,平滑得像一面鏡子,疏軟得像一塊豆腐,父親說土不細肥不足長出的秧苗不僅病歪歪的不健康,經不住移來移去的折騰,而且苗床土壤板結不易把秧苗起出來。
到了六月中下旬,太陽照耀下的苗床上,到處彌漫著青草的氣息,綠油油的秧苗像鋪上了一塊綠色的地毯,春風吹過,一波一波,似無數個小孩在地毯上打滾兒。這個時候田里的麥子已經上場,耕翻后的麥田已經上水,村民們開始整理秧田準備插秧了,于是麥田變成了秧田。
種稻比種麥復雜辛苦主要是稻子比麥子多了一套程序,村民們要把秧苗從苗床上移栽到秧田里,這個程序是村民們一年中最累最愁最急的一件農活,村民們往往天不亮就要帶著小板櫈和早已準備好的系秧把的茅草來到秧池,這時盡管苗床里的水冰涼,但村民們也顧不了那么多,挽起褲筒赤腳下到田里,一棵一棵的仔細的把秧苗撥起來,捆成一把一把的放在田頭上,當太陽有一桿子高時,估摸夠一天栽插的,村民們就用擔挑,用車推,把秧把運送到秧田里,然后才匆匆忙忙的趕回家吃早飯,又匆匆忙忙趕到秧田里插秧。
我家起秧時,父親總是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睡覺前把系秧把用的昌蒲草一根根的疏理好,然后三十或五十根扎成一把,起秧前把昌蒲草一把一把的分發給哥姐們,父親自己則把昌蒲草別在腰間,帶一只小板橙,頭戴一頂草帽,挽起袖子一把一把的`擼起秧苗來。
父親起秧不僅嫻熟快速,而且起出的秧把干凈整齊,秧苗之間也不打結,這樣有利于栽插時順利分枝。秧把起好后,哥姐們都去插秧了,父親仍然留在秧池里起秧把,因為父親怕起出的秧苗不夠移栽,不過這時父親可以松上一口氣,起一會秧把就會坐在橙子上吸上一支煙,消除一下起秧的疲勞。
插秧不僅非常辛苦,而且還是個技術活,插秧前要用尼龍線按一定距離把秧田拉出一個個條塊,一個人只能站一個條塊,身子要弓下九十度以上,左手攥著秧把,右手用十指和中指夾住秧苗,秧苗在兩手間不斷交匯傳遞,并迅速直立著插到稀泥里,插秧時還要注意把握秧苗的行距,五棵或六棵一排,基本做到橫豎成行。
我家兄弟姐妹較多,算是個勞力大戶,每到插秧季節,哥姐們個個都是插秧能手,大家一字排開,一個單行要移栽半畝多地。勞力少的人家就慘了,一天也插不了一畝地。
那年中學畢業后,我隨哥姐們下地插秧,不到十分鐘,汗流浹背頭暈眼花不說,腰酸得直不起身來,回頭望望身后的秧田一片茫茫,心想何時是個頭呢?盡管腰酸腿痛但仍要堅持下去,因為不堅持插下去,成片的秧田里就會留下一條空蕩蕩的河。大家你追我趕,直至夜幕降臨星星眨眼才收工,累得爬不上田埂,不僅手腳侵泡得腫脹退皮,渾身散了架的疼痛,回來后盡管異常疲勞卻因腰酸腿痛而久久難以入睡。
插秧是個季節性很強的農活,一天也不能耽擱下去,因此不管刮風下雨都要搶栽搶插,記得有一年夏插時,天氣始終陰雨連綿,父親和哥姐們就用薄膜作雨具,任憑風吹雨打也沒停止過,父親還樂呵呵的說這個天氣好,栽下的秧苗容易成活。
一般情況下大約一個周的時間就完成了全部的插秧任務,這時父親一天不隔的往秧田跑,先是檢查一下秧苗,看是否穩固的插進秧泥里,要是東倒西歪的,就要一棵一棵的扶正,然后施上一遍活棵肥,過不了幾天,剛插下的秧苗就會精神抖擻神氣活現起來,綠油油的秧苗披著晶瑩剔透的水珠在微風的吹拂下似乎在點頭微笑。
秧苗移栽到田間后,依然需要精心呵護,上水、施肥、噴藥、除草等,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如肥施得太足,秧苗會出現瘋長,秸桿超高,遇到大風易倒伏,雜草不及時清除,又會擠占了水稻生長的空間,影響水稻產量,還會留下若干草種,給下一年水稻種植留下后患,因此加強水稻田間管理一刻都不能放松,直至水稻抽穗、灌漿、上場。
收割水稻也不比收割麥子簡單,因為稻田濕度大,割稻的人們會定做一個簡易的稻車,用一根繩子扣在腰間拖著,收割的稻把就放在稻車上,這樣就不怕稻粒散落掉。收割時稻田十分泥濘,要是碰到倒伏的水稻就更麻煩了,要小心的一棵一棵的收割,大把的收割會抖落穗上不太飽滿的稻粒。
早在水稻收割前,人們就已在門前選一塊場地做打谷場,把水稻厚厚的鋪散在場地上,形成一塊圓形的大餅,村民們會請來拖拉機打場,拖拉機拖著一個石磙在稻場上轉,有牛的人家就用牛拖著石磙打場,不過牛比拖拉機跑得慢,一場打下來要大半天時間。
打場是不分白天晝夜的,因為拖拉機和牛較少,要一場一場的挨著打,有的村民們白天排不上,只能在夜里打場,石磙每輾壓一個輪回,村民們就要跟著翻一次稻草,直至把稻粒全部打下來,然后才把稻草挑走,要是好天就是夜里也要把稻谷攤鋪在地上,并一遍遍的翻動,防止剛離秧田的稻谷因潮濕而發芽變霉。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綠油油的秧苗,黃燦燦的水稻,風吹稻浪,清香飄溢,一幅淳樸自然的鄉村美景躍然眼前,可只有經歷其中的人們才真正體會千古以來鄉村農民的不易和艱辛。不過當今億萬農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號角中,正打破幾千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格局,手工插秧和石磙打場的鄉村美景逐漸封存到歷史的畫圈里,農村已進入鎮城化、產業化、網絡化、信息化的新時代。
【風吹稻谷千層浪散文】相關文章:
風吹鄉愁起散文11-19
冷風吹散文欣賞11-17
秋風吹落了葉散文05-01
狂風吹跑了招牌01-19
描寫秋天稻谷的比喻句12-15
等風吹涼了夏天作文03-05
風吹灰飛繞口令01-20
引風吹火歇后語03-07
五年級稻谷日記500字12-15
高中語文《寒風吹徹》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