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登陶朱山散文

時間:2021-01-02 18:23:40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登陶朱山散文

  二0一六年第二天,是乙未羊年的十一月二十三日。上午起床不久,突然心血來潮,告之妻欲登久違了的陶朱山。遂攜帶相機、望遠鏡、充電寶及從不分離的茶杯,興致勃勃地登近在咫尺的陶朱山。

登陶朱山散文

  陶朱山的山名大抵是為紀念商圣陶朱公而命名。陶朱公即范蠡,越國上大夫,后任上將軍,從政率軍,輔佐越王勾踐興越滅吳,后離越赴齊,富行其德,仗義疏財,富甲天下,自號陶朱公。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陶朱山并不高,海拔不會超過300米,逞南北向走勢,青翠綿延,是我所在這個江南小城的“綠肺”和屏障。因山似長龍,山腳是舊時縣衙所在地,所以又叫縣龍山;龍是漢民族所敬奉的圖騰,是吉祥雄偉的象征,古時人們希望這是龍脈所在吧?

  我自小生活在陶朱山兩側,少兒時期生活在陶朱山西側腳下五泄江畔鄉村,成年參加工作后生活在陶朱山東側的縣城。當地人對不同山段的陶朱山,有不同的命名,北向最前段謂老鷹山,大概形似鷹吧,七八十年代此處建設了革命烈士紀念碑。從老鷹山往南行走約一公里多謂胡公臺,是陶朱山核心段,又建設了電視轉播臺,高高的電視鐵塔,遠在一二十公里外也能清晰可見,城市亮化工程中,電視鐵塔被霓紅燈包裹著,毎當夜晚降臨華燈初上,電視鐵塔閃爍著耀眼的各色光芒熠熠生輝,是這個城市最醒目的標志之一;胡公臺山腳向東二、三公里為古時西施所在的村莊——苧蘿村。對于西施文化而言,苧蘿村不可或缺,它承載著的那份無法被歷史遺忘的文化底蘊,令后人心心念念。再往南行約四五公里謂白楊山,到了此處已離去城市,山上并無建筑。對白楊山印象深刻,是父親在世時曾常常告訴我,日本佬占領諸暨時,因生活困難,十來歲少年的父親,常常獨自去陶朱山東側白楊山腳下的五紋嶺村外婆家借幾斗米,為了躲避日本佬,不敢走大道而翻越白楊山。

  雖為冬日,天氣全無隆冬寒意,風和日麗,使人有陽春三月之感覺。我由陶朱山公園正門處入山,歷經一千五百余階石板踏步,費時四十余分鐘,到達山頂。八十年代前期一度曾每天清晨六時許與同事天天攀登陶朱山,那時的山路未加整修,崎嶇坎坷,稍不留神就會跌倒,特別是下雪下雨天,更是行路困難。當年,年輕氣盛,基本可以一口氣跑步到山上,F在的陶朱山,以陶朱山公園建設為核心,充分利用城市中心及城郊眾多自然山體資源,逐步建成了集觀賞游樂、體驗休閑、生態防護等功能于一體的大森林公園。山路已整修非常規則,從山腳到山頂,鋪設的是當地人稱為“泰南石”的青石板,踏在上面有一種厚重感。畢竟年齡不饒人,已過知天命,平時又嚴重缺乏煅煉,不高的山路竟然中間休息了三次,到山頂已是滿頭大汗。

  陶朱山的草木并不名貴,雖是隆冬卻依然郁郁蔥蔥,山間小道依然綠葉成陰,不知名的各色花卉依然斗艷。今天有大大的太陽,“冬天里的一把火”就在陶朱山的脊梁上。爬到最高處,俯瞰整座暨陽城,“一覽眾山小”的自豪感便會油然而生。

  從山頂遙看遠方,那些散落在城區的大大小小的山,在滄海桑田的變遷中,有的已被夷為平地,有的依然昂首聳立,任時光荏苒,兀自靜好。

  悠悠浣江,穿越城中,一線白練由近及遠,在城南拐了個彎。苧蘿村在苧蘿山,苧蘿山坐落在浣江的拐彎處。東漢《越絕書》早有“美女西施、鄭旦……出于苧蘿山”之載,《吳越春秋》亦有“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之錄,唐代李白則有“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之句……。西施名為夷光,因為浣江西岸的苧蘿村人,故為西施。

  苧蘿山是陶朱山的支脈,山勢平緩,至浣江邊上更成緩沖之勢,現在已很難讓人覺得它是一座山,整座山體就像一個土坡。據史料記載,當年的苧蘿山也曾“林木蔥郁,苧麻叢生”。苧麻又稱苧蘿,苧蘿山恐怕也是因此得名。后人為紀念西施,在苧蘿山下修建了西施殿,幾乎囊括了整個苧蘿山體。明代,西施殿已具相當規模。綠樹掩映之下,苧蘿山用它的存在,絮絮地向現代人講述著一個關于美女與政治的故事……

  與苧蘿山隔江相望的是金雞山。相傳,越王句踐曾于浣紗江邊的.一座小山上蓄養雞禽以充軍資,此山后被稱作金雞山。諸暨民間文化人士楊士安說:“東漢《越絕書》記載:‘雞山、豕山者,句踐以畜雞豕,將伐吳,以食士也!溘`為復國圖強,十年生聚,當時的雞山曾是句踐養雞的場所,金雞山或由此得名!边@一說法,因為沒有更進一步的考證,還很難定論。不管如何,金雞山悠久的歷史,可見一斑。

  從山頂往西相望,原來曾經生活過的祖先地村莊,被一幢幢現代化大廈取而代之,五泄江依然穿越而過,奔騰不息。

  下山途中,接近山頂處,一陣傳統越劇聲傳了過來,只見一位耄耋老者手執拐扙,懷揣收放機正一步一臺階向山頂走來。望著老人,我不由驚嘆地在原地駐足,等老人走到眼前詢問高壽,老者答之八十有七,見其外裝為特定制服,疑似為鐵路退休職工,又問之果不其然。老人退休后一直堅持登山,基本上風雨無阻,老人難能可貴的是持之以恒地以運動表達積極的人生態度,這是我今天登山的最大收獲!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鄙脚c水,總是與一座城市息息相關。諸暨背枕陶朱山,繞城浣紗江,自然風光得厚。走近城里的山,就是走近一處風光、一段歷史,以及蘊藏在山背后的那些深厚的人文底色……

【登陶朱山散文】相關文章:

登梧桐山散文11-05

山韻散文11-09

登白雞峰漫記散文11-15

雜家雷家炳朱金華散文05-17

唐詩與諸子登峴山賞析07-17

朱成玉散文讀后感范文12-01

朱金華散文:雜家雷家炳先生05-16

《與諸子登峴山》優質原創教案03-05

《秋登蘭山寄張五》唐詩賞析01-28

慢慢綿山情散文欣賞11-0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高清免费A√在线 |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 | 婷婷久久丁香五月综合色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影院在线 | 性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 野外强美女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