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烏中旗紀事散文

時間:2023-06-20 09:56:01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烏中旗紀事散文

  1、打問索倫河

烏中旗紀事散文

  為何會突然想起索倫河?

  還不是因為早已忘記是第幾次從烏梁素太鄉向北去烏拉特中旗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圖鎮的途中,在烏不浪口那個大拐彎處有人上下車時,偶然抬眼看到那有十余米高的大廣告牌子上寫著:索倫羊肉?

  看到“索倫”二字,便讓我猛然想起那個比烏不浪口、比烏拉特留住在我的印記中要早許多年的索倫河谷。讀高中時,曾看過劉兆林的小說《啊,索倫河谷的槍聲》,該小說獲得過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對小說的印象早已淡忘,不過,卻留下了索倫河谷在腦海中永久性駐防。

  這一不經意的抬頭,再次讓索倫河谷浮現在了心頭:莫非,劉兆林這小說中的索倫河谷不是胡謅而出?更令我驚異的是,原來索倫河可能就在這偏僻一隅!

  既然在此做高大的索倫羊肉標牌廣告,估計它離此地也就不遠了。

  老關,來我們這里做業務時,閑聊中得知他家在海流圖鎮東北的鄉下。他已六十多歲,在當地鄉農經站跑過三十余年,或許,見多識廣些的他可能會知道索倫河去處的。

  一問,他還真知道些索倫的事。在此東北百幾十公里外的地方有座索倫山,那里有牧場,自然也產鮮美的羊肉,不過,他沒聽說過索倫河。后來,我特意在網上搜過,沒找到索倫河,但確實把索倫山找到了,中旗的索倫山是它的西段。

  心想著,既然有索倫山,難免就會有索倫河,因為哪座山下都會有河,只不過那河有多少、大小、干濕之說,不然,山上的雪雨會流向何處?盡管那雪那雨可能會很少,也盡管那山可能干渴得會很吝嗇,但也不可能將全部的雪雨都吸進去潤滋了自己的軀體,而不流下幾滴,滴水多了自然匯成河,哪怕它是很短暫。

  為了回舐口當年難得一讀時的情趣,便想從網上把這篇小說搜出,再復讀品味一番。不過,是徒勞,書沒搜到;不過,也不全是徒勞,倒把根據該小說拍攝的電影找出來了。

  順便享受了一把生情并茂的美,并被養狍、不唯上的那小伙感動一道。

  2、甘其毛都工業園區

  甘其毛都,又稱甘其毛道,是一位于中蒙邊境國家一級季節性陸路口岸,對面是蒙古國的南戈壁省。它四面是荒眼。蒿草點綴在荒灘,好似于其間,草也覺得煩,長得既懶散,還不開眼,不愿幫荒灘多穿些綠艷。風倒野蠻,突襲過一片片露天儲煤場時,往往會毫不客氣地挾帶走一層黑粉粒,并與黃塵一起把風都染成是黃中透黑、黑中拌黃的,那些黑點隨著風的亂竄,撒漫到溝壑山川,也捎帶著加深了經其掃過地的容顏。

  陣陣北風呼嘯著卷起地面上的沙礫,把從南戈壁省那邊駱驛不絕過來的運煤等的車,或是返程的,全都披上一層灰黃、土不拉幾的色。那些不遮蓋篷布的煤車,早被風給削掉一層厚實的頭皮。

  最初看到甘其毛都工業園區這個名字時,是在烏不浪口的那個急轉彎、且有岔道邊的大廣告牌上,還以為是園區于此做的宣傳那。在甘其毛都鎮上走了一遭,也沒看到工業園區的皮毛,還以為只是圈建成幾個露天儲煤場地,掛那個牌多半是為了招搖。

  誰知,它被移挪了位置,被遒勁的北風吹到了150公里開外的烏不浪口那里。園區里的企業大多是與煤有關的,基本是以洗煤為主業。口岸那里缺水,洗不了煤,而烏不浪口那里建有一個水庫,可供應很多的洗煤用水;并且,那里從黃河引水更便捷。

  水洗了煤,那水庫里還有魚沒?

  沒細問過。也沒去那里親眼目睹過,只是在園區那個指路的大廣告牌下走了二三十遭。那指路牌說,再向東就進到園區了。我們卻從此,向北,或向南開拔。

  反正,鎮上賣的魚,絕大部分都是旗外的。

  3、葵花是黑的

  2011年冬天第一次去海流圖,走到烏梁素太鄉那里。猛然醒來間,在路兩邊,我看到很多黑黑的、低低的、沒有枝杈的莊稼棵子,在早已結冰的田地里散散落落、且很堅毅地迎候著北風的呼嘯。起初,我確信路兩邊黑黑的,低低的禾苗棵,是芝麻的,因為它們與家鄉的芝麻棵、茄棵一樣高,但茄棵要長多層枝杈的,而芝麻棵枝杈不多、即使有也多半是向上發展,而茄棵的枝杈一般是橫向伸展。雖說辣椒棵也差不多那么高,但當時就否定了,因為自個不信,這里的辣椒會種那么多,這里的人也不是那么嗜辣。

  其后不久,便看到了,村子里人家的屋前、院外,有好多被扔棄的葵花頭,黑黑的,成堆的,成片的,那片那堆一路兩邊有好多。后來又想起,連襟曾經來呂布的家鄉五原這邊販過葵花籽,這里離五原并不遠。

  這個想起,倏地扭轉了我的初念。也順便把那或片放,或堆放著的葵花頭,安放在了那黑黑的芝麻棵上,把它們想象成一棵棵還長著盤子葵花的樣子,還真像。或許是,因這里的地薄肥淺,才把葵花棵長成了芝麻桿樣的。

  不過,一想到葵花,嘴邊瞬即便流出了想磕葵花籽的饞勁。

  鼻子一吸,聞到了,葵花好香。

  眼睛,也還是那樣,冬天的葵花黑黑的。

  4、亞洲最大的敖包

  蒙語中的敖包,是堆子,本意是對石堆、土堆等的通稱。縱使其起源的典故很多,至今其作用慢慢等同于了漢族的祠堂。曾耳聞或目睹過兩種亞洲最大的敖包,一是2012年夏天在去庫其布沙漠的途中路經一地方,聽到導游說,那個地方在宣傳著,它有亞洲最大的金制敖包,至于是用多大的金制,她也沒見過。另一,就是在海流圖鎮稍偏東北一點那個在生態園北面磚砌石積而成的敖包。

  瞻仰海流圖的那個敖包,我曾去過兩遭。第一次是在2012年4月間,初次聽說那是亞洲最大的敖包不久。那時很清靜,就我們幾個,圍著敖包轉了一圈。敖包上面,斜向下拉扯著的繩子上還殘存不多的各色綢緞布條,被風吹得飄忽著。牧人每次經過敖包,都要在敖包上放幾塊石頭;客人每到敖包前,一般都要按蒙族習俗順時針繞包三周,同時于心中許愿,并在敖包上添加石塊以求心愿得償。一般都扔3、6、9塊石頭,代表六六大順或吉祥等。第一次去時,也給它添石加磚了,以示我們對此早已約定的俗成之尊重。

  第二次是2013年8月18日,正舉辦那達慕大會期間,熱鬧非凡,敖包下的人擠拱推扛著,自個沒顧上再為其拾起幾個石疙瘩。那達慕大會,是為慶賀豐收而舉辦的盛大娛樂聚會,與會期間舉辦祭祖盛典,和各種樣式的體育活動,搏客(摔跤)、射箭、騎馬等傳統項目必不可少。敖包上面,從包頂斜扯下另一端接地的密密麻麻的線上早已掛滿五顏六色的哈達。我們到時,正在舉行祭祖儀式。蒙族人都穿著節日的盛裝,滿臉燦爛,虔拜祖先,恭賀草好羊壯,喜迎前來捧場的八方來客。

  這敖包,比我們在草原上所見到的那些一家一戶式的敖包要高大許多,這是一個家族,或許是原來一個部落共同拜祭祖先的地方。眾人拾柴燒出的火焰,會高過一家一戶圍子中的火苗。

  禿山,矮樹映襯下,屹立在高處的敖包也更突兀,彩色的哈達隨風起舞,像是對每個過往的人在招手,也讓它更加引讓人矚目。

  對了,在這個敖包的南邊不遠,有一只擎得足有兩人多高的白色大手,直挺堅毅地擺著一個招手的“POSE”,喜迎來客,歡送回客。另一只胳膊和軀體則藏進了沙土里,相比之下,一只小臉仰視著深邃的蒼穹,目不轉睛,是在看飛鷹,還是在等星星的閃燈,我看明不了它的心中,或許是,你猜它看什么都行。它今年前曾在中央電視臺的某個節目上亮相過,據說,這個造型喻示著接地氣,呢戀于母親的胸懷,是對大地母親的摯愛,和期盼風調雨豐的虔誠之心聲。

  5、哈薩爾廣場

  如果說,成吉思汗是蒙古人的象征,那么其弟弟哈薩爾則他是絕好的襯托。

  哈薩爾與他哥哥一樣,使弓,射雕。

  他屹立在廣場的中央,腳踏烈馬,傲視北方,那里是遼闊的草原,那里曾是他縱橫馳騁的地方。那廣場也正是為了紀念他的輝煌而建,并在那里將其從歷史中扶出展現在世人面前。

  哈薩爾廣場上的春夏種了好多花和草。最起眼的還是黃花,那是黃花菜的。它的惹眼,不只是那黃花開得最精彩,而是因為很多人不讓它開出精彩,在它的美還沒來得及盡情綻放之際,早已把它弄進了菜盤子,或是飯湯里,味道很是美美。

  哈薩爾廣場,是鎮上很消閑的地方,周圍有數十家具有蒙古族特色的燒烤店,和現代派的酒吧,在這里將歷史的今昔融和在了休閑娛樂里。

  天已搭黑,那百幾十盞華燈齊放,一片亮麗,音樂響起,埋在地下的噴泉吐水,七彩的水柱踏著音樂的節拍跳起舞蹈。大人們,圍觀著,欣賞著。小孩子們,在水柱群里,穿梭;在舞蹈的氛圍里,嬉水,滑倒,摔跤,爬起來還跑。好熱鬧。約一個小時過后,噴泉那片天地里,多半只剩下些還未來得及揮去,或是未流下的水滴,凹積在地面上,也時刻在等著揮流走蒸發去。

  風小,且無沙塵亂飛飛的夜,烤吧,酒吧,都在門口的人行道上擺起了大排檔。

  我看,2013年仲夏夜生意最紅火的,還是開業較晚,距辦事處位置不遠的那家海鮮大排檔。花樣不多,主要是小龍蝦,和螺螄,醬炒的,外加啤酒、飲料。它生意的好,或許是因為少,也更是因為想去獵奇。那里的八張桌子,每晚至少要輪上三遍,有時還要吆喝到幾近零點,讓我們好煩,因為我們的辦事處是吃住辦合一的,它不安靜,我們也睡不定。

  6、年齡大過我的行道樹

  街道旁那些對把粗的楊樹、梧桐樹,都快趕上你的年齡了。在海流圖鎮上,同乘一蹦蹦車時的老關說。

  他把我說得很是驚惑。怕我不信,他又說,那些三把左右粗樹的年齡,都快趕上他了。他比我至少要大二十歲的,他的這三把之說,驅散了我對“對把粗”的驚惑。不過,難免覺得,這樹長得也太緩了。

  在此地,樹的生長期很短,四五月才開長,九月底葉子就快落光,滿打滿算也就五個多月時間。懶散些的,幾乎是才伸夠懶腰,那胳臂就又被凍了回去。勤快些的,也只是多打上幾個喝喘,還沒多跑上兩步遠,秋風就把它趕還。枝杈上,才羞怯似地長出幾片小小的綠葉,很快又被秋風帶來的涼爽在得瑟中給念叨黃。

  幾近半年的冬天,不但把身子給它凍僵,也早已把心矴涼。

  以致于到了來年,也無多少心思去狂長,怕急倏地再來個從熱燙到冰涼,還不如就來個慵懶的長。反正在這里,也就只能這樣,夏短,冬長,春秋天多是走走過場。

  寧可皮厚,也難以肉厚,它一旦有了想肉厚的心跡時,腳下的地常常也很難給其潤力,因為地會跟它說,伙計,伙計,我還在渴著的,怎能耗盡全力去接濟你,要是把水氣一點不留地都給了你,那我還不早就飛的不知是天南地北了;你還是省點心,留點勁吧,腰細點枝短些杈少些更不易招風。

  只要皮厚,忍過寒冬,就不影響來年能再踏上鼓肚衍枝的征途。

  7、后山羊肉

  在烏拉特前旗、中旗、五原、臨河、陜壩、甚至于呼市等地,均不止一次看到過專賣后山羊肉的攤點、門店,在那招牌或門面上就簡潔地寫著:后山羊肉。

  后山,是對烏中旗南部那些低山、矮山的泛指。眼中的這些山雖低,可是它們的海拔要比祖國東部的許多高山還高的,只是腳下的高原把它們襯墊矮了。

  后山的羊肉,來自于在后山那邊的山巔或山坡草原上放養的羊。這里成不了風吹草低見牛羊,而是羊馬遮擋了草的風光,且越來越擋。

  在稀疏蒿草掩映下的沙地上還長著不少細膩、矮小的,也稀寂的沙蔥,那蔥的個頭比做針線活的大針粗不了多少,也高不過很多。以至于會讓耐性不足的人,懶得動手去掐去揪。但是,味道甚是美極,蔥味更足,辣起來也挺勁道,幾乎可以匹敵小辣椒。那里還有麻黃、沙參、干草等諸多類的中草藥,不少都進羊嘴了;而且,那些稍刁鉆樣的羊不但吃其枝葉,還時常把它們的根拔出來解渴及果腹。

  當地稍熟悉點的人都說,后山的羊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肉質若是再不鮮美,那簡直就無天理!

  2012年春節前,朋友曾送我一只后山一坡上牧人家自養的羊,是現場宰殺,現時冷凍封箱。并且,他給我帶到了呼市。就這,我還費了不少的力氣,才弄回老家去。它不但膻味十足,比圈養的羊肉、火鍋店羊肉的羊肉味更足,而且也還更香,讓品嘗過的人都說,明年冬天或春節可別忘了再帶一只回來。

  他們的愿望我沒法滿足,因為后山地處偏僻,甚感弄回去一只真不大容易,自己帶,要轉幾次車的;借助于一般的物流吧,它們也要轉車的,差不多要一周時間才能弄到家,到時說不定就已發餿,還不如沒有的好那。

【烏中旗紀事散文】相關文章:

散文欣賞:碾房紀事09-10

風中亮出年輕的旗散文09-04

家鄉紀事的散文(通用32篇)09-22

散文欣賞《月烏啼》09-10

記憶中的老屋的散文09-26

散文記憶中的小年12-07

烏丹塔拉楓樹林散文欣賞09-11

魔鬼中的天使散文09-25

在文字中回望散文09-29

平凡中閃光的散文09-0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一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洲 | 亚洲资源网久久 | 真实播放国产乱子伦视频 |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乱码人人爽人人澡人人 | 婷婷丁香五月天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