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鄰居春花嬸散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是抒發作文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寫散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鄰居春花嬸散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她是一個女人,她是一個母親。
四十多年前,她嫁到我村一個平常的農家,和我做鄰居。
那一年,她十九歲。
因為是鄰居,我常常以嬸嬸稱之,可以說,我們朝夕相見,對于她的家庭、她的丈夫、兒女,她幾十年的悲歡離合,我都了如指掌。
她叫楊春花,聽起來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名字,其實也一個普普通通的女人、一個普普通通的母親,在她六十多歲的人生歷程中,她為生活所迫,曾經經歷了兩次喪夫、三次嫁人、力挑三家重擔、贍養過三堂老人、六個子女、足跡遍及晉、豫、冀三省的巨大不幸及其艱難的坎坷之路。這個貌不驚人的農村婦女,四十年多來,任勞任怨、向人生進行了堅強的抗爭,譜寫了一首動人的命運三部曲。我曾經把她的事跡寫成通訊《一個女性的艱難歷程》,發表在當時的《山西農民報》上,但是,及至面對了她本人,我卻感到相形見絀,因為短短的文章和她的實際經歷相差太遠了,根本不能盡情完整地刻畫這個頑強的女人及她的內心世界。所以,我一直想找一個適當的機會再寫寫她,讓更多的人知道我這個在蹉跎歲月里苦苦跋涉的春花嬸。
情有所動,心有所想,許多天來,春花嬸的形象一直在我面前閃現,使我不由得再一次拿起筆來。
我記得有一段話,大概出自著名作家柳青的《創業史》: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人生。
這段話說的太好了,用來形容春花嬸是再貼切不過了。
1972年的春天,柿子樹的小花開遍了四周的山野,春花嬸,還是一個年輕、單純的姑娘,由媒人牽線、父母做主,與我村青年楊某某訂婚,第二年又結了婚,成為終生伴侶。那時的楊春花大嬸,是多么幸福、知足!丈夫英俊能干,且又是高中畢業生,夫婦和睦相處,小日子過得很甜蜜。人們紛紛猜測,試想著他們以后的生活,那該是多么美好。
天有不測風云。春花嬸結婚一年后,丈夫忽然患了神經病,胡說胡走,有時無緣無故就把她暴打一頓。從此,生活的陰影過早地籠罩在她的心上,尤其是當她生了兩個孩子后,丈夫的病情愈加嚴重了,就連不會走路的孩子們也常常遭到無端的摔打,生活的負擔過早壓在她的肩上。的確,剛從花齡季節過來的春花嬸,還沒有來得及享受家庭的幸福,就開始吞咽生活帶來的苦果。那時候,假如換上別人,她這個家庭也許就解體了,而春花嬸卻沒有,只從丈夫患了病的十幾年間,春花嬸一直以一個妻子職責,更多的情愛,逆來順受,甘苦備嘗,默默忍受著非人的待遇,成年累月地服侍著丈夫,真心希望丈夫能早日康復……直到十五年以后,丈夫因病情加重治療無效去世,她許多次謝絕了別人的勸阻,既不改嫁,也不招親,緊緊守著這個別人看來毫不值得留戀的破窩。那時,老祖母已經七十多了,兩個孩子正年幼,她用瘦弱的肩膀毫不猶豫地又挑起這副繁重的家庭生活擔子。
早些年,有個陰陽先生給春花嬸算過命,說她命相不好,不僅克了夫,而且自己終生受苦受累受窮,那時她根本不相信,直到這時,經過一系列不幸的事件之后,春花嬸好像漸漸相信了,從中明白了點什么道理。
私下里,村里經常有人議論春花嬸,談話的內容無非是從她這些年的遭遇里探索她的思想、以及行為軌跡,有人認為她傻,也有人說那是出于一個女人天性、母性,還有人說那是一個好女人道德品質高尚的體現。春花嬸從來沒有想到過這些,也顧不上去想,用她自己的話說:這都是命啊!
就在第一個丈夫去世很多年后,出于生活及家庭各方面的壓力及需要,經人介紹,春花嬸與在山西做工的河南瓦工李某結了婚,重組了新家庭。李某忠厚肯干,待她也十分好,丈夫在外面賺錢,她在家里種地持家,照顧祖母、孩子,兩年下來,他們竟然蓋起了四間瓦房,以后的幾年,他們陸陸續續又添了一男二女三個孩子。生活,使春花嬸的臉重新綻放出笑顏?墒怯幸惶欤煞驗殡y地吐露,他河南的雙親年邁多病,想讓春花嬸及孩子回去頂門立戶、盡孝道,原來李某當初怕春花嬸不愿意,故意隱瞞了她,如今生米已做成了熟飯。怎么辦?山西有年邁的祖母,且有這個家,有前任丈夫的根!她有責任把他們撫養成人。最后,丈夫也算通情達理,理解妻子的心情,回去做河南二老的工作,決定先將李某所生的孩子送到河南,他們卻留下來照顧山西家中的祖母及這里的孩子。從此,他們夫妻人在一處,心卻系晉、豫兩地。一個兒女一顆心,手心手背都是肉!為了兩家的老人及孩子,他們兩邊牽掛,常常是千里之遙奔波不停,河南收了麥子趕緊返回山西,山西收罷秋又不停歇地趕去河南。生活是繁重、緊張的,這么兩大家子,老人孩子要吃飯、要花錢、要生存,經濟上的艱難程度更是可想而知的。
不幸的是,就在這時候,丈夫因為多年勞累過度,卻又患上了十分嚴重的肺氣腫,不僅不能外出做工、下地干活,連吃喝拉撒也不能自理了。對于她這個原本就多災多難的家庭來說,真是雪上加霜!
在我的印象里,春花嬸從來不穿紅掛綠,在公眾場合拋頭露面,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電視機、洗衣機已經進入普通農家,可是,她家那時連電都沒有按,依舊點著煤油燈。我經常去她家玩,走進她家的屋子,簡直就是從白天走進晚上,頂棚因為常年四季煙熏火燎,就像用黑漆粉刷了一樣,烏黑發亮,她家的幾個孩子,一般不出門,不僅穿的破爛,從神情上都看得出無限的自卑感,乍一看,就像來自另一個世紀。
但是,春花嬸是一個外表笑面性的人,她不善言辭,再大的痛苦和不幸她都會默默壓在心底,而不會流露出來。
生活是艱難的,但無論如何,光景總是要過的,怨天尤人解決不了問題。這時的春花嬸一個孤苦的女人一下子又承擔起了料理山西、河南兩個家庭、雙堂老人、病重的丈夫,五個子女的重擔。為了供孩子上學,她真是一分錢也舍不得花、菜也舍不得吃,省下來留給丈夫和老人。1990年秋,正在河南忙種麥的春花嬸,忽然收到山西祖母去世的電報,她放下農活立馬趕回山西,誰知剛進門,身在河南的丈夫病故的消息也隨后而至。
我的春花嬸,這個已經飽受了人生波折的堅強女性,擦去眼淚,料理完祖母后事,又踏上南去的歸程。
轉眼四十年過去了,鄉下人常說;過去都是好年景,這話似是而非,因為自己吃的苦、受的累只有自己心里知道。
有人曾經告訴我,說春花嬸有二十年從來沒有看過電影看過戲,沒有趕過集,我不信,認為是別人調侃春花嬸,和我開玩笑,后來,經過仔細分析,我才覺得這應該是事實。你想,她那個亂七八糟的爛攤子家庭,子女、老人、神經病丈夫,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她啊!對于如今的年輕人來說,讀這些文字,不亞于天方夜譚,就像聽故事一樣,而我每當想這些,常常不由自主地要為春花嬸一家難過流淚。
……
不管怎么說吧,如今,春花嬸把山西的女兒招親結了婚,兒子高中畢業后參加了工作,娶了漂亮媳婦。以她的打算,住在河南,贍養雙親,教育子女,了卻晚年?墒,幾十年來,她為了丈夫、老人、子女耗盡了心血,奉獻了全部情愛,尤其是婚姻方面所遭受的艱難更是超乎常人。她的不幸經歷在方圓傳播開來,得到了鄉鄰的同情、親人的憐愛,后來她架不住親朋好友的勸說、撮合,一九九三年的時候,春花嬸和河北衡水在當地打工的黃某結為伴侶。黃年輕、有文化,為人誠實、又有手藝,經濟條件也較好,人們都紛紛為春花嬸找到一個好丈夫而欣慰,但是,既有家庭,就會有子女,更會有老人,從此,春花嬸又開始往返于晉、豫、冀三個家中,盡著一個晚輩、妻子、母親的職責,仍然承擔著幾個家庭生活等方面超常的巨大負荷。
早些年,遇到雨雪天,春花嬸也常常到我家串門,我發現,她讀過很多書,什么《晉陽秋》、《苦菜花》、《烈火金剛》,里面的人物她記得很清楚,她也能講出許多大道理來。噢!怨不得春花嬸這么多年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于自己的家庭,這不僅需要艱苦的勞累,也需要較高的道德素養啊!而且,誰也想不到,盡管這些年她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窮,可是,在她家西邊的偏房里,卻保存了滿滿一屋子麥子,那一翁翁、一袋袋的糧食,讓所有第一次看到的人都驚訝的目瞪口呆。
前幾天,我在門口碰見了春花嬸招親的兒子小山,他穿戴一新給我遞煙,我問他怎么好長時間沒見他,他說:去河北了,他的小弟弟娶媳婦,他去參加婚禮了。問他:你媽手頭上還有事嗎?他欣慰地說:這下都辦完了,什么事請都沒有了。說著,他出了一口長氣。
不知為什么,我也跟著出了一口長氣……
也許,春花嬸辛苦了大半輩子,這下終于可以享幾天清福了。
真的,每當人們提起她,都會從內心為她默默寄予深深的祝福。
【我的鄰居春花嬸散文】相關文章:
三嬸07-11
嬸字的組詞04-08
關于嬸字的組詞03-24
迎春花散文詩03-11
我的鄰居06-30
我的鄰居06-30
我的鄰居07-20
我的鄰居07-13
我的鄰居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