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的智慧散文
人的意識是單向的,當你有一種看法時,可能別人的態度正好相反,當你情到深處,對別人而言卻只能稱得上萍水相逢。這就是人的悲哀之處,付出與收獲無法計算,付出的是真心,傷及的自然也是真心。
所以會有人選擇不產生羈絆,沒有付出便不會去奢求回報,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也是異曲同工之妙,這便是優秀而孤獨的人。世俗人稱之為什么,因噎廢食,因為世俗人是看不透這一點的,也因此幸福與世俗的循環之中。
然而人的本性就是世俗人這樣的',人的本性是渴望擁有羈絆的,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人是社會人。所以這些人便會陷入這種矛盾中,甚至無法自拔,冷眼的看,亦或痛恨這這個世界,需要有人去給與,才有可能改變,也正因此可能會產生更強烈的羈絆。但是大多數情況,都是別人的善良,才會無償的給予,若產生了改變 ,很可能別人也會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此時人便會陷入更加劇烈的痛苦中。
這種惡性循環便是世界的悲哀,而從客觀角度來看,人在一次次的傷痛之中變得愈加優秀,人們總喜歡說什么吃一塹長一智,不就是指這種嗎。宏觀上社會便會進步,人類的文明就是建立在這種血腥的現實之上,播種一顆希望之種,結出絕望之果,榨干一個人全部的能量作為肥料滋潤著人類文明。這種可悲的智慧生命究竟是不是智慧的呢,如果就整個人類全體而言,是極端高效智慧,然而人們總喜歡提什么人權,人性,自由的口號,這種冷血的事實正是與此相反的,所以我的疑問,人究竟是充滿人性而悲哀的,還是充滿智慧人冷血的呢?可能許多人會想為何不能做到兼得?因為人是既智慧而又愚昧,所以兼得的確是無法做到。
所以古人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我冒昧多嘴一句,大智如愚非愚,只是別人看不出,智者自己的內心究竟是喜是悲,旁人無從知曉。智者裝愚,只是說明了他還是看重俗世,或是俗世中與他有著羈絆的人,因為有牽掛,有,所以無法做到拋棄,我也是不會拋棄,只是當你撥開層層云霧,所看到的究竟是什么,又如何去看待眼前的東西,只有自己才能領會。
【冷血的智慧散文】相關文章:
沉默—大音希聲的黃老智慧散文05-03
聰明不等于智慧散文05-01
團結智慧的諺語03-07
智慧的盲老人04-23
智慧、才智類的諺語09-14
馬爾佳娜的智慧01-19
動物關于智慧的故事11-18
智慧的源泉勵志文章11-26
描寫人的智慧的成語04-10
民間智慧格言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