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才能成長散文
吃苦,受罪,人生經歷一切的一切。你是永遠無法去代替他人,代替他人體會這生命里的種種歷練的。
任何一個人不可能成為他人的人生導師。所謂的成長,或許你只可以傳授自己的經驗與以往的積累給他,而真正的成長強大還需要他自己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去丈量自己的人生去領悟了。
弟弟是一個90后,比我這個80后整整小了一輪,弟弟小我12歲。原本20歲或許正是一個無憂無慮,沒心沒肺,沒有責任感,沒有擔當的年齡。(至少在他身邊的同齡人大多如此)可是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身處的狀況也就決定了你的命運,且不能夠如大多數同齡人一樣,那般的自由散漫了!
我們家有三個孩子,我和妹妹雙雙生活不能自理,這就必須注定了媽媽得時時刻刻的陪伴在我們身旁,照顧我們的吃喝拉撒。家里邊唯一的經濟來源就只有爸爸了。弟弟初中上了兩年,15歲時執意輟學出門打工,去學習修車。小小的他真的還是個乳臭未干,說話還帶著奶聲奶氣的孩子呢。可是他不愿意上學了,9月份回家,大冬天的干上了那個最苦的差事。
學習修車先是打下手,卸輪胎,打砂紙,先是從最重的活兒開始。當時真把我爸媽心疼壞了。作為父母覺得不管自己再怎么苦卻不能苦了孩子,上一輩人正是因為沒文化,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以刨黃土地為生。農閑時節,即便出去打工也只能干最苦最累最臟的活。因為吃夠了沒文化的罪,雖然爸媽勸他上學,好說歹說,可是弟弟依然不聽,執意隨著自己的性子來,爸爸媽媽拗不過他,也就隨他了!
原本我爸媽是想著在農村,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若是真的念不進去書,考不上大學,沒有個學歷,早早學一門手藝也好,至少可以養活自己,只要孩子好好的,也不盼他能有多大的出息咧。
可能就是因為爸媽這樣隨性的管教,弟弟先后竟換了兩次學習修車的地方,還去過一次外地打工,這三四年下來,他竟然養成了壞習慣,學會了眼高手低,做事耐不住性子,不愿意付出,不愿意吃苦,甚至變得都讓人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了。每天只是約上個三兩個同學出去瞎轉,玩游戲,工廠里面找了活卻不按時上下班,工資還不夠倒扣,養活不了自己,每天還只是跟媽媽要零用錢。
爸爸媽媽呢,覺得孩子大了和朋友一起出去身上沒有個零錢,不行(太丟面子了)。
就這樣,20歲的大小伙子什么也沒學會,竟變成了一個啃老族。
年齡越來越大的父母,現在依舊得去外地——青海工地打工養家,養育兩個重度殘疾臥病不起的女兒,還有弟弟這個正值壯年無所事事的大小伙子。我不清楚現在這樣的生活現狀真的正常嗎?這樣的生活狀態又能夠維持的多久?父母他們還能支撐到幾時?
弟弟就那樣的閑呆在家,爸爸讓他去考駕照,說若是能順利拿到駕照了打算讓他去工地拉土方,即使苦一點兒還算個正經活計。攢點兒錢,別的都不說了,再過兩年就該娶媳婦了。
而現在,不知怎么的?慢慢地我開始越來越覺得自己變得很決絕,很冷漠,按照我們農村當地的話來講就是一個(獨慫),意思是有點接近自私吧。我一直很不認同爸媽的教育方式,因為我覺得父母永遠陪不了孩子一生,更不可能代替他們去過生活。那么如果明知道自己不能一直的陪著孩子,卻又不讓他學會基本的生存能力,那么等到有一天當你不得不離開他們的時候,你又打算讓你的孩子,以怎樣的方式存活于這個天地間呢?
一味的`包庇孩子,感覺孩子還小,怕孩子受累,怕孩子受傷,凡是可以代替他做的事情統統就幫他做了。卻忘記了一個事實,每一個人從生下來都是一樣的,都是從什么也不會再到一點點學會的。你們是如此,相信你的孩子亦是如此,相信他們也可以做得到的。
生活的這門課程,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積累,只有在做的過程中孩子才能成長。我看到一句很認同喜歡的話:“在我年輕的時候,曾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現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確如此。”買得起自己喜歡的東西,去得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做得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夠在這個世界擁有選擇的權利。
沒有鍍金的皮囊,沒辦法裝下自由的靈魂,誰說了勢利小人就不懂詩和遠方了?
在這個世界或許沒有人能夠靠得住,但你自己賺得錢才能靠得住,能夠給你最大的安全感。努力賺錢是為了什么?是為了在某一天需要急用到錢的時候,能夠樂觀地說:“有錢真好啊。”而不是無奈地說:“有錢,就好了。”
事實證明了一件事,如果你不為賺錢辛苦,就得為沒錢而發愁,生存的法則是平衡的!
我不奢望你大富大貴,我只愿你的余生,不必因為錢而感到為難。
【經歷過才能成長散文】相關文章:
成長的舊事散文11-15
成長是開在荊棘里的花散文11-09
一次成長一摞思念散文12-01
經歷后才成長,愛過后才懂得散文欣賞11-09
合作才能雙贏作文04-12
歲月靜好,痛苦和憂傷也是一種成長散文11-20
不見才能美麗勵志文章01-17
堅持才能成功作文08-24
學會彎腰,才能抬頭!勵志故事01-15
人怎樣才能擁有自信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