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寫作當成記錄生命足跡散文
一位教師朋友告訴我,他所任職的學校要開展一項課題研究工作,主要任務是撰寫一份有關學校特色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總結報告。撰寫任務由學校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分派到各科教師,由大家合作完成。
這下可急壞了我的這位朋友。他告訴我,自己雖然已經承擔了五年的教學工作,而且還做了三年班主任,但撰寫這樣一份總結報告,突然感覺“無從下手”。盡管之前做過許多工作,可手頭上一點兒總結性的素材也沒有,讓他們現在就寫成文章,覺得毫無頭緒,根本無法動筆。聽罷此言,我便問他,難道過去什么總結性的材料都沒有嗎?他說有一些,隨即從電腦中調出他們現有的材料給我看。
這些內容,其中最成體系、最完整的材料就是關于學校的課程體系,其他的材料幾乎是碎片化的。既然現在要做的課題總結是有關學校特色化人才培養模式,那么在課程體系之外,就必然要涉及與課程體系相適應的教學規劃,甚至還有一些有關班級建設和德育方面的內容,這樣才能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學校教育的體系。我便問他學校曾開展過哪些班級建設或德育活動。他滔滔不絕地介紹了學校開展的許多豐富多彩的活動。我覺得內容很好,便問他這些內容是否有成文的總結?他說沒有。我問他在教學中有沒有采用一些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他又滔滔不絕地說了不少創新之處。我依舊問他這些內容是否有成文的總結?他的回答還是沒有。我們的談話大約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每當我拋出一個話題時,他總能滔滔不絕。我連連說好,并稱贊他們豐富的“實踐智慧”,特別值得好好挖掘。
在與朋友交流之后,我沉思了許久。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總是悶頭去做工作,卻很少自發地進行總結與反思,及時做文字記錄,這種現象似乎已經成為當前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怪圈。為什么學校關于課程建設的文本材料比較充分?那是因為,如果沒有課程體系,教學活動就沒法開展。而為什么關于教育教學方法的成果卻很少呢?那是因為,這些內容都化為了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無需文本的指導,自然也就沒有形成完整的文字稿?墒,為什么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學校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夠及時地進行總結與反思呢?要是這些參與一些教育教學工作的老師們都及時反思、總結,并做好相應的文字記錄,那么,這些工作經驗就會以文字的形式完整地得以保存下來,這是一筆多么寶貴的財富!
縱觀歷史上的教育家,如蘇霍姆林斯,你去看看他寫的《帕夫雷什中學》,你也可以去看看阿莫納什維利的《孩子們,你們好》,他們的這些著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一定是他們有心地記錄著每一天所發生的事,積少成多,最終完成的作品。
我覺得與其說教育是一門實踐的活動,倒不如說教育是一門反思的學問。作為實踐活動,教師每天的工作就是行動。而行動往往是為目標和任務所驅使,做多了總會表現出機械化的弊端,而一旦成了機械化的行為,那么人們對這項工作也就失去了情感,更失去了工作的動力。唯獨反思,才能解決這一問題。而反思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時的記錄。
一直以來,我總覺得,寫總結是最輕松且愉快的一件事。因為,它就好比是講故事,我做了什么,我就寫什么,我怎么想的,我就怎么寫,這個過程是有趣的,更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與自己對話的過程。要知道,說出去的話總會隨風飄散,什么痕跡也沒能留下。而落在紙上的字是永恒的,它能長久地記錄下個人的生命足跡。所以,請拿起手中的筆吧!不要把寫作當成負擔,而把它當成記錄自我生命足跡的一項偉大事業吧!
【把寫作當成記錄生命足跡散文】相關文章:
勿將網戀當成真散文11-03
把自己當成一顆種子勵志文章01-12
把小事復雜化散文11-13
追尋你愛我的足跡散文(精選23篇)05-11
三月莫把心揉碎散文11-16
魯迅散文的寫作特點10-29
狀物類寫作訓練散文11-11
我找到了一把鑰匙初中散文02-02
何妨把花養在別家庭院散文11-15
一場雨把夜給濕了散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