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月清輝下故土的青草味兒的抒情散文
故鄉于我的印象是模糊而有些朦朧的,卻也是最想念的。
故鄉是我的出生地。
自入學起直到工作,每每填寫什么表格,我總會依照父親草擬的范本,在籍貫那一欄工工整整地填上:山東蓬萊。幾十年不忘根本的強化,石雕一般刻在我的心里,讓我記住了我的祖籍。出生地則是佳木斯,是我出生以后第一次落戶入籍的那座小城。
說來,這實則是一個謬存。
我是在古城巴彥鄉下一個叫陳家崗的小村子里出生的。因為生我的時候,父母都在佳木斯工作,母親是專門為了生我而回到外祖母的身邊希望得到一些照料的。據說,我是外祖父家族中一個被我稱作二姥姥的老婦人親手接生的。當時,白白胖胖的一個大小子呱呱落地甚是招人喜歡,外祖父一見,還煞有其事地預言:“兩耳往前罩,不是騎馬就是坐轎。”樸質的寄托里,承載著陳姓一大家族的希望。
因為工作,母親生我不久,就帶著還吃奶的我返回了城里。那是我第一次離開故鄉。
父親聰明博學,商校畢業以后從一個小職員做起,23歲就被提拔重用,任合江專署一個部門的科長,可謂年少早成。父親筆墨有名,深受領導寵愛。但是父親生性耿介,看不得人間不平。終因言獲罪扣上了“右派”的帽子,被強制勞動改造兩年以后下放到農村,徹底斷送了大好前程。
城里的光暈沒有了,鄉下純樸厚重的親情友情讓父母毅然決然放棄了接轉的勞資關系,重又回到松花江北岸,驛馬山下的那片崗地,落草為農。
從那時起,我便像農村里任意的一個娃娃一樣,在一大群姥爺、舅爺、舅姥爺、舅舅、姨娘們的親愛里咿呀學語,直長到上學的年齡,又野孩子一般和小伙伴們上樹掏鳥、下河撈魚、山坡上采花、殘垣斷壁里“砍砍殺殺”,時不時還賴在老爺爺的瓜地里混個腰滾肚圓。
最令人興奮的還是在夏末秋初。赤著腳,嗅著麥草的清香味兒,手提著麥秸編織的籠子,聽籠子里綠色的大肚蟈蟈的鳴叫,奔跑著,追逐著,無憂無慮,無拘無束,愜意地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渴了,在小溪邊掬一捧清涼入口,甜絲絲的,直浸心底;餓了,吃幾穗老爺爺烤熟的嫩玉米,越嚼越香;頑皮時,偷偷溜進老爺爺看管的西瓜地,啃個一片狼藉;困倦了,偎在瓜窩棚里,微風習習輕撫著我的假寐。
于我而言,那是兒時的天堂!
再次離開故鄉,是我十五六歲的時候,一個薄霧蒙蒙的深秋的清晨。嗖嗖的冷風里,父親領著我和姐姐,帶著簡陋的包裹,搭乘一輛趕城的馬車,趕至江邊的港口,乘船東渡。在下江,父親給我們找到了一個新的棲息地。
待一切收拾停當,母親才攜子帶女前來團聚。這一去,竟遠離故鄉三十多年兩下相望。
三年前重回故里,酒酣人醉之后,我走在早已舊貌變新顏的故鄉小村的夜色里。
故鄉變了,不再是草屋,土路了。富足以后的鄉村變得更美了。在我的眼中,故鄉的美,貴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在質樸的文化與原生態。在充滿原始意境的鄉村里穿行,仿佛就置身于一幅濃淡相宜的山水畫中。遠處,青山如黛的輪廓,近前,古樹婆娑的嫵媚和鄉鄰小屋里的燈影,讓你無處不在感受著小村靜謐和寧靜的美。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你會聞到遠遠近近富有層次的、青青的草和麥,以及大豆莖葉玉米秸稈的香味,頓感精神十足,勁力充沛。
夜色清輝淡淡,月光清雅皎潔。
回到室內,遙望寂寥的遠方依然燈火闌珊,徐風依舊。今夜的故鄉,如我從前生活在這里一樣,仍然清風朗月,蛙聲遍野。
身在月下常思月,故鄉山水醉離人。
童年的天真,少年的懵懂,青年的壯志,鄉親們質樸而恬淡的生活情景,遠離故鄉的思念與牽掛,將永遠成為珍存在我腦海中的記憶的瑰寶。
夜漸深了,涼爽的風輕輕地吹著,故鄉也已入眠沉睡。
我在明月下等待。等待著故鄉的山歌飄來,因為她有著碧綠的紗翼;等待故鄉的河曲清悠,因為她有著清亮的翅膀;等待著鄉親們甜美的夢酣,因為他們有著幸福的憧憬和自由而恬靜的天空……
我相信,在明天的太陽升起以后,還會有更多的美好期待成為現實。
【朗月清輝下故土的青草味兒的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描寫青草的好詞03-12
大班語言古詩:古朗月行12-15
小學語文《古朗月行》ppt04-23
古朗月行譯文和注釋03-26
青草的叢繞口令02-21
《古朗月行(節選)》原文及賞析11-19
描寫青草的好句作文素材01-16
初一的年味兒作文02-04
青草叢超級難的繞口令03-15
年味兒-關于過年的作文550字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