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蟬感悟散文
我現在所居住的小區內,有一叢叢茂密的樹木花草,樹枝下,花葉上爬著無數只蟬,我的老家的長輩們叫它“龔臘子”,書名俗稱為知了。它們在夏天,從早到晚“知了、知了……配鑰匙、配鑰匙”的叫個不停,忽高忽低,時急時緩,有粗有細,有的蟬仿佛用了美聲唱法,尖銳的女高音,華麗而明亮。有的則是民族唱法,鏗鏘而激越。有的是雄厚的男中音,沉悶而低啞。有的則似孩子的呢喃,輕快而富有彈性。窗前的蟬鳴,成為我夏日里最動聽的樂章。小時候,在坡上放牛,時常和伙伴們一起,哪里有蟬鳴的聲音出現,我們就輕腳輕手將蟬捉著,夾著蟬的翅膀讓蟬掙扎,發出吱吱的叫聲,直至蟬精疲力盡,將蟬裝在一個瓶子里,拿回家喂雞,每天玩得十分的開心。
記得在上初中的時候,夏夜里幾個伙伴邀約在一起,把捉蟬當著一項喜歡的樂趣,偷來大人的電筒,背著裝魚用的笆簍在漆黑的夜里去樹林里細細找尋,有的蟬剛從土里爬出,有的已經爬到樹干上,特別是雨后的夏夜收獲最多,滿滿一笆簍的擁擠和蠕動。其實,我小時候膽子就小,總是害怕去捉它們,有時候望著滿笆簍的蠕動會心生一種恐懼,因此,無論怎樣的烹飪加工,別人怎樣的贊美是一道佳肴,至今我從不去吃它,捉蟬只是一個樂趣而已。
我不知道在深深土壤里蟬的父母是怎么孕育的,聽父母和長輩輩們說,未長成的蟬在地下生活大約要歷經四年的黑暗,成長后才破土爬出來,在日光中的歌唱不到五個星期。四年黑暗的孕育,一月日光中的享樂,這就了結了蟬的一生。蟬是在夜幕下鉆出地面,然后以其獨特的辨別能力爬上高高的樹干潛伏下來,承接晨露的滋潤完成生命最后的蛻變,繼而引伉高歌長鳴,不甚了解蟬生命的內涵和生存的意義所在,但從它的表面現象上給了我人生的啟迪,忍受四年的黑暗生活的潛伏和孕育,只為了有朝一日在日光下蛻變,獲得振翅高飛和短暫的鳴唱,四年等待的生命,三十幾個日夜便在鳴唱中耗盡生命,我為這短暫的.生命嘆息,但為它們嘹亮的一生折服。
細細想來,人的生命雖有“百年之壽”,然若放在浩瀚的宇宙中去審視,不亦如蟬之倏忽短促么?4.20蘆山地震,頃刻之間,多少生命的流逝讓我們痛心,更深刻的是讓人們體會到生命的寶貴。當今社會,物欲橫流,紛繁蕪雜。在這浮躁的社會氛圍中,高節奏的生活使我們變得敏感、多變、復雜。這就需要我們正確把握人生,坦然面對紛繁世事,寵辱不驚地正視自己生存時空的尷尬與不幸,能使你成功時不再為那迷人的光環所陶醉,失敗時也不會為自己的命運而悲觀,置身于喧鬧浮華的世界卻依然堅守著心靈的一方凈土。感悟人生,珍惜人生,奮斗人生,就是要我們活出人生的質量,亦如那夏日山林中的蟬,風餐露宿而鼓翼歌吟,只要一息尚存,絕不停止歌唱。
【聽蟬感悟散文】相關文章:
聽蟬散文04-30
窗前聽雨散文11-14
鄉間小路聽秋聲散文11-10
殘荷聽雨散文02-01
聽一場細雨散文11-12
聽年華淺嘆輕吟散文欣賞04-30
臨窗聽雨畫紅塵的散文11-10
《蟬》原文及賞析10-15
《蟬》李商隱古詩鑒賞01-24
唐詩賞析:虞世南《蟬》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