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古嶺掇的蘭草,二月里開散文
舊年清明,地處黃梅北部山區的大古嶺,正值蘭蕙飄香。
天晴好,進山下訪金鑾殿周邊劉二灣、安靜凼、程灣幾戶農家。歸途,繞道山坳野徑叢林,循著山風飄帶的馨香覓蘭花,扒開殖腐的松針落葉,隨手掇回了幾荮蘭草,拎回家上缽,就勢丟在院內,沒么搭理。擱擺在桂花樹腳下的那一荮,前天竟然有一棵吐出花苞。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還只是乍暖還寒的早春二月,就開出花來。
大古嶺的蘭草亦稱“春蘭”、“山蘭”、“草蘭”。生長在肥沃、含松針草菅腐殖質、排水通暢微酸性沙質土壤的山坡林蔭下;喜陰、怕陽光直射忌干燥,喜空氣流通濕潤的環境;山里人通常以“一莖一花極香的為蘭,一莖多花微香的為蕙。”“蘭心蕙性“從野外移入盆栽,次年難有開花的。每每忙忙碌碌下班之余,便時不時觀賞起花來。蘭花天天都在變化著,莖頂搖搖曳曳不斷伸長的骨朵兒吐出淺淺淡淡的黃綠色,芝麻點狀的花瓣細小雅致,花味幽幽清香,幾乎聞不到,伸長頸脖尖著鼻孔貼近深深地吸吮,那香味頓時鉆進你的心脾、注入你的腦髓,連呼吸都吐納著幽幽氤氳的清香。
頗有些慵懶灑脫的我,喜歡賞花,卻很少培養,唯獨對蘭花特別地偏愛。“芝蘭生于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德,不因困窮而改節。”世傳《孔子家語》用蘭草擬喻做人的氣節,而蘭草的淡雅是我最鐘愛贊賞的品質。它特有的`葉、花、香,獨具氣清、色清、姿清、韻清,幽香清麗,發乎自然,給人以端莊素雅、質樸高潔、堅韌剛毅的風雅形象。千百年來一直為古今中外風雅人士所崇尚,文人墨家以蘭喻志,借蘭抒懷,常把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交”,把良友喻為“蘭客”。
古代典籍《珍珠船》是這樣評價蘭花的:“竹有節而無花,梅有花而無葉,松有葉而無香,唯獨蘭花兼而有之。”且詩云:“蘭為王者香,芬馥清風里。從來巖穴姿,不競繁華美。”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曾在紹興的蘭渚山建了一座蘭亭并寫下千古佳作《蘭亭集序》。中國園林三寶牡丹、銀杏、蘭,花中四雅蘭、菊、水仙、菖蒲以及花木中的四君子梅、蘭、竹、菊,蘭草均位列其中。我自覺不自覺地在家中的院落或辦公的寫字臺上,有意無意地放置一兩缽蘭草,但從不刻意去打理,任其被樹木掩蔭遮雨,或是在寫字間平風靜露,任其自自然然地自由生長,它淡然自立、與世無爭、郁郁蔥蔥,默默地、靜靜地、鮮活地開起花來,悄然散發著幽幽馨香,沒理睬我的淡泊、疏忽和懈怠,反倒助添了詩情雅興:“不入媚世不浮華,樓臺院角亦自香。五葉樹下飲甘露,淡泊寧靜是我鄉。”
大古嶺的蘭草,空谷幽香,淡雅而不淡漠,無爭而不無為。
直教掇蘭人,心緣涵蘊,暗香潛存,上善若水,簡約如蘭。
【大古嶺掇的蘭草,二月里開散文】相關文章:
大灣里散文隨筆11-04
民諺里的二月諺語06-11
悠悠古泊情散文05-01
開“花”的樹散文02-02
夕陽下的南溪古寨散文03-25
圍墻里的狗散文11-10
十二月碎碎散文11-04
彼岸,花未開散文11-17
融入秋的情境里散文11-19
櫥窗里的鐵皮玩偶散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