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灣邊的道別傷感散文
我被那一片飄搖起伏、扯天扯地的湛藍震驚的一刻,是在2014年的八九月間,平生第一次看見大海。
轟轟而來的潮水不知疲倦地一次又一次沖擊著海岸線,在附近點碎的礁石上激起晶瑩剔透、雪白煞亮的水花,消散于天地的剎那間融進我莫可名狀的激動中。消散的又何止是那些散亂而絕美的水花?又怎么會消散呢?就在我一愣神的功夫里,水花再現,視野里明暗不定的絲線隱藏了瞬間與永恒的秘密。
我在傾聽……
夕陽西下,似乎要收攏空間內一切看不見的東西,四周驟然凝重起來,凝重讓世界變得寧靜。風,便大了,帶著濕濕的感覺,我沿著海岸線走遠。“從一個晨夢中醒來,遠方,濕了雙眼。在這片純藍中坐看,也許可以讓夢做得更遠。因為我們還有雙腳,我們還有漁船。”這種在呼嘯的海風中明悟的寧靜,給我一種錯覺,好似又回到了甌江岸邊,回到文亭湖畔。風很大,腳步卻輕,生怕觸動某些東西,然而心中的悲念與眼前的壯觀糾結纏繞,一股壓抑不住的悲壯透過胸腑直擊腦海,淚落的感覺無比強烈!停下腳步,我彎腰擋住風,點上一支煙,然后轉身面向已然變成紅霞的西部天空,生生定住自己。
我來到了莆田,一個命定的產生信仰的地方。
我曾經想,“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經歷了一番事情之后,我是否應該出現在一個有著信仰的地方呢?這一切是無意識的選擇還是宿命的安排,我都說不清了。”現在重拾記憶,這種想法愈加深刻。不過,那時初來乍到的我還來不及胡思亂想,首先要做的是適應新的工作環境。不久,我遇到了同一時期新來的同事,后來他們就成了我在這里最早的朋友。他們是賀燦欣、吳立峰、張飛飛、李燕里,感謝他們的及時出現,讓我在新的環境里有了溫暖的感覺。
震驚我的那片海域就是湄洲灣了,湄洲灣因湄洲島而得名,湄洲島因媽祖而享譽海內外。最早知道這位神靈是在余光中先生的震驚我的那片海域就是湄洲灣了,湄洲灣因湄洲島而得名,湄洲島因媽祖而享譽海內外。最早知道這位神靈是在余光中先生的詩歌中,還是高中生的我對此一無所知,只是感覺她是海峽兩岸的同一個始祖。到了莆田才發現,原來媽祖生活的圣跡是在北宋年間,媽祖文化也由此而始。媽祖冠以“媽”名,足見慈愛蒼生之念。中,還是高中生的我對此一無所知,只是感覺她是海峽兩岸的同一個始祖。到了莆田才發現,原來媽祖震驚我的那片海域就是湄洲灣了,湄洲灣因湄洲島而得名,湄洲島因媽祖而享譽海內外。最早知道這位神靈是在余光中先生的詩歌中,還是高中生的我對此一無所知,只是感覺她是海峽兩岸的同一個始祖。到了莆田才發現,原來媽祖生活的圣跡是在北宋年間,媽祖文化也由此而始。媽祖冠以“媽”名,足見慈愛蒼生之念。的圣跡是在北宋年間,媽祖文化也由此而始。媽祖冠以“媽”名,足見慈愛蒼生之念。
在我工作的地方附近有一個小鎮——東莊鎮,我的生活用品常在那里補給,不過讓我癡迷并多次留戀不舍的還是那片內海。發現它只因在道旁看到一個“媽祖閣”的標牌,于是順著路標我慢慢摸索進去。
行走在那條九轉十八彎的村莊道路上,我多次遲疑,這像是通向一個小小的“名勝古跡”的地方嗎?如此偏僻?終于在走出村落抬頭一看的剎那,一片紅光氤氳稍有規模的閣樓建筑突然就展現于眼前。
這一趟終究沒有白來。
說起建筑,這里又怎么能比得上號稱“海上布達拉宮”的湄洲島建筑群?首次登上湄洲島,是我和賀、張、李組成的“四人組”,吳沒有去,他曾經去過,并且那天正當班。那天天氣很好,天海一色的藍,坐上輪渡,遠離岸邊,便有了置身海洋之上的親切感。不過輪渡上太擁擠了,我是好不容易才擠到船邊的欄桿旁。站在這里可以感受到輪渡的微弱起伏,而船底激起的雪白浪花以及海面上吹拂而來的風淹沒了一船游客的嘈雜。我在后來拍攝的`一張照片上寫道:“一路走來,遠涉千里,只為一睹真容。散失了太多,能留給你的,僅此而已。第一次親密接觸,在你的面前,除了忘乎所以的欣喜,就剩下沉淀過去。”那種感覺在此時的回憶中依舊如此真切,淡淡的說起建筑,這里又怎么能比得上號稱“海上布達拉宮”的湄洲島建筑群?首次登上湄洲島,是我和賀、張、李組成的“四人組”,吳沒有去,他曾經去過,并且那天正當班。那天天氣很好,天海一色的藍,坐上輪渡,遠離岸邊,便有了置身海洋之上的親切感。不過輪渡上太擁擠了,我是好不容易才擠到船邊的欄桿旁。站在這里可以感受到輪渡的微弱起伏,而船底激起的雪白浪花以及海面上吹拂而來的風淹沒了一船游客的嘈雜。我在后來拍攝的一張照片上寫道:“一路走來,遠涉千里,只為一睹真容。散失了太多,能留給你的,僅此而已。第一次親密接觸,在你的面前,除了忘乎所以的欣喜,就剩下沉淀過去。”那種感覺在此時的回憶中依舊如此真切,淡淡的傷感在過去無法改變的恒久里滋生。我不排斥這種傷感,它既是一種生活的常態,也是我曾經鮮活生命的存在證明。在過去無法改變的恒久里滋生。我不排斥這種傷感,它既是一種生活的常態,也是我曾經鮮活生命的存在證明。
在這短暫的海上行走中,我也看到了“海上布達拉宮”的整體模糊輪廓。這個稱謂實在貼切,透視著一種深沉的信仰!在那模糊不明里倍增一種神圣,無量時間的過往,就是她給了沉浮海上的人強烈的信心,俯首挽救眾生于危難。所有干凈的靈魂大約便在此時,沖體而出,頂禮膜拜。
我震撼于幻化的儀式中。
依山而建的宮殿不像故宮那樣中規中矩,卻是同樣莊嚴肅穆。古式建筑的美感可以透過它的形式直達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產生一種渴望已久的平靜。拾階而上,走過一尊尊的神像,隨處可見頂禮膜拜的信徒。對于平安健康以及美好生活的渴求,無可厚非,重要的是在禮拜的那一刻,每一個信徒的內心都是純凈的。觸摸和依山而建的宮殿不像故宮那樣中規中矩,卻是同樣莊嚴肅穆。古式建筑的美感可以透過它的形式直達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產生一種渴望已久的平靜。拾階而上,走過一尊尊的神像,隨處可見頂禮膜拜的信徒。對于平安健康以及美好生活的渴求,無可厚非,重要的是在禮拜的那一刻,每一個信徒的內心都是純凈的。觸摸和感悟這種純凈,不也是一種修行?這種純凈,不也是一種修行?
走過宮殿,到了山頂,就可以看見一座石刻的巨大媽祖雕像。一邊是遼闊無際的海面,一邊是宮殿、故鄉和海岸線內萬物生靈。守護,無需用言語訴說的大愛無疆!這是竣工多年的媽祖雕像,而東莊鎮媽祖閣旁的雕像,在我無意中發現它的時候還處于建造過程中。
建筑這座雕像的工人大都是附近村民中的婦女和中老年男人,一塊一塊的基石被他們搬運過去,然后一塊一塊地壘成基座。這一條不過百來米長的運輸線,其壯觀程度絕不亞于任何一個浩瀚的工程。工程大約持續兩年,期間我多次去過,直到臨別前的半年才全部竣工。
“四人組”湄洲島之行還收獲了一個碎石灘,與久負盛名的景點之一黃金沙灘相比,這碎石灘帶給我的歡樂更多,印象更深刻。碎石灘并沒有名字,后來討論中自然產生出這個名字,覺得不錯,便保留下來。碎石并不小,大塊的可以容納七八個人,高高低低,錯落有致。與歲月耳鬢廝磨下,與海水嬉戲打鬧中,織就了華潤的衣衫,刻下了秀美的紋身。
一路走來,行到此處,面對一望無際宛如倒垂而下的湛藍,凈潔而幽褐的碎石,以及填充其間的泛白的細沙,仿佛一切驟然而逝,宏大與渺小糅合在一起,輕輕撥弄了一下海浪的音律,五蘊六塵轟然而現。也許是只有我們四人的緣故,這里除了恍惚間變成孩童的嬉鬧之聲,被一種說不清的靜充溢著,可見或不可見,都尋著一個方向邁進一路走來,行到此處,面對一望無際宛如倒垂而下的湛藍,凈潔而幽褐的碎石,以及填充其間的泛白的細沙,仿佛一切驟然而逝,宏大與渺小糅合在一起,輕輕撥弄了一下海浪的音律,五蘊六塵轟然而現。也許是只有我們四人的緣故,這里除了恍惚間變成孩童的嬉鬧之聲,被一種說不清的靜充溢著,可見或不可見,都尋著一個方向邁進感悟。。
于是,一些胡言亂語留了下來:
“在你的虛與實之間
幻與真的空隙里
有一滴淚
落下”
“行者,從腳下邁出第一步開始
就注定了他的行程是漫無邊際
在銀光閃動的水花下
猛然感到一種回歸
啟程,無論怎么走
都是走向回歸
永不停息”
“你提攜海潮的神力
終于在我的眼前顯現
旅行者的孤獨
因你的博大
幽遠了歷史長河
永恒的永恒的寂寞””
“頑石,安靜地
做一個傾聽者
遠比
遠涉一場紅塵
要好”
【湄洲灣邊的道別傷感散文】相關文章:
文秘道別禮儀12-07
道別的同義詞02-11
道別的近義詞反義詞08-23
誰知道別董大的詩意是什么?07-25
用一邊一邊的造句03-15
一邊一邊來造句04-01
一邊和一邊造句01-20
一邊一邊造句 11篇02-16
用一邊一邊造句大全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