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葉梅賦散文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傲雪斗霜、默默吐露芬芳的臘梅為多少人所贊頌、景仰呢?從這首中國小學生必讀的古詩——《梅》便可見一斑了。然而,聰明的你,一看到標題,已經知道我所欣賞的是在北方承冬啟夏、銜接季節的榆葉梅了吧。雖然這大西北有漫漫雪季,她也是凌寒而吐芳的,然而她卻是孕育在融雪殘冰之中,于春末夏初燕子將要北歸之時綻放枝頭的啊。
在西北邊陲的小城——哈巴河呆久了,我喜歡這里亭亭玉立、修長秀頎的白樺林,可是白樺林遠在河沿,非家居所宜;我鐘愛蝴蝶蘭,仙客來,倒掛金鐘,可是它們畢竟只限于在斗室里才能爭奇斗艷,而它們在南方的家庭、溫室中也是常見的,顯然不足為奇了。所以,在這獨處一隅的偏遠小鎮,我熱烈地獨獨喜愛榆葉梅了。
榆葉梅,顧名思義,因其葉似榆,花如梅而得名;又因其花色*,故名“小桃紅”,是北方園林常見花木。也許她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也沒有故鄉荷塘中荷花的高潔脫俗,可是她卻自有她的美麗,別有她的一番天地。
經過漫長一冬將近半年的煎熬,對春的企盼,看她枝頭含苞吐蕾,那是一份怎樣的欣喜和快樂?文化廣場、街心公園、樓房片區、屋角墻頭,我像孩子似的,從積雪消融就常常每日依著她,圍著她,悄悄地晨跑過她身旁,看她鐵青色*的樹干如何恢復生機,長出芽苞......
猶記去年四月到地區去,進入阿勒泰市,滿眼的榆葉梅紅紅的、粉粉的,撲面而來,真是榆葉梅開滿金山呵。可是如果不是對阿勒泰人文地理、傳說故事頗感興趣、略知一二,初來北方的人,恐怕難改對它窮山惡水的印象吧。你看那駱駝峰、將軍山經年累月難見些許的綠色*,更別說什么迎客松了,初來乍到的人,有誰會喜歡這山呢?而克蘭河,雖說上游有亭亭白樺,到底數得清三五十處,不能多見。而老是裸露著滿是各種嶙峋怪石的河床,即使有水吧,常常也是冰消雪融、山洪暴發之后,泥沙俱下、混濁不堪矣,難見其清洌秀美之時。
可是因了這榆葉梅的盛開,似乎一一夜之間,晨光中滿枝綴花的她的美感染了春天,斜風細雨里花枝招展的她的笑舞動了春天。一座四季荒山禿嶺、灰蒙蒙的城市,忽然之間,端莊而不失嫵媚、凝重而不失靈秀了。
粉一紅的,或淺或深的榆葉梅,喚醒了懵懂的北方的季節,隨著榆葉梅的漸次盛開,各種的草、各色*的樹爭先恐后一抽一紅吐綠了。北方的城市很快進入花紅草綠、花一團一錦簇的盛夏期,園林工人巧手培育的各色*花卉擺上街頭,裝飾著各個城市和鄉鎮,而大自然更以她的大手筆,潑紅點綠,裝點著整個世界。各地的游客,也大都此時云集而來。我想,“塞外江南”的美譽,也大多因為季節的關系吧,如果是零下三、四十度的寒冬,誰會有這樣的懷想呢?
榆葉梅那玫瑰紫、深紅、淺紅、粉一白、粉一紅的柔柔的嬌美的花一瓣呵,托起我五彩的夢了。那重重疊疊、高高低低、深深淺淺的美麗的色*彩斑斕的記憶呵,就像童年七彩的時光。粉一紅的桃花、白白的.李花、金黃的油菜,漫山遍野或濃或淡的野杜鵑呵,把山都映紅了,而上面還點綴著片片金黃,那是黃黃的大朵的老虎花;還有點點白金,白得透著青玉光澤的百合呵,開在高高的山谷里;婀娜的新竹呵,與其父母兄妹一同唱著春風化雨的成長的憂傷而甜蜜的歌謠。最美是采些小一毛一竹,一抽一出其新發的穗,插上粉一白的淺紅的絳紫的野薔薇花,用一雙小手擎著,沿著山泉兒叮咚的小河沿或快跑或慢行,搖曳生姿的花樹,捧花的小姑娘,你豈不是那播撒花種的春天里的花神么?
紅紅的、粉粉的榆葉梅,你的美,到底使我惦著江南了。繽紛絢麗的榆葉梅呵,花期雖短,韻味卻長。幾時,我能回到故鄉,回到我純真浪漫童話般夢境似的故鄉里去呢?
【榆葉梅賦散文】相關文章:
春雨賦散文04-29
烏魯木齊紅山賦散文11-12
半窗流年,賦春紅散文11-17
《思舊賦》欣賞12-27
《月賦》欣賞12-27
《別賦》賞析12-01
《嘯賦》鑒賞11-22
《高唐賦》賞析11-17
《思舊賦》賞析11-15
《思舊賦》翻譯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