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去哪兒了隨筆散文
大眾生活水平一路向前,精彩度反而大不如前。個人的日常愛好似乎越來越單調,甚至未能留住其一,還有不少愛好幾乎快淡出了我們的記憶。
聽得最多的“我喜歡”中,健身、K歌、美食、網游、泡吧、玩牌等挺接地氣的。相比之下,看書、繪畫、下棋、垂釣等就少了許多,畢竟格調高了。除此之外,好像很少有其他的了。
記得從前的大人、小孩兒有玩不盡的好玩的。自做的沙袋、毽子,做的過程就歡喜;彈子、陀螺,拿在手里就開心;跳皮筋的話,老太太也要來湊熱鬧;搭積木、捏橡皮泥、講故事,是大人和小孩兒的合作;騎牛、爬樹,讓人神往;在溪流里玩水,每個細胞都能振奮起來;樹下朗讀,地上畫字,管它像什么;到了夏夜里,還能去追螢火蟲,聽蛙叫,真正使內心得到釋放;靜坐、發呆也算愛好。如此種種,數都數不過來。我覺得有些現在能想起來就不可思議。
我們的愛好都去哪兒了?
競賽。許多校內愛好活生生地被從小學開始的一系列競賽給葬送了。本來喜歡玩的',卻被榮譽和證書弄得心煩。那些榮譽和證書永遠屬于小部分人,個別不甘心的會去趕超,而絕大多數的選擇是就此解脫。“競爭推動進步”,并不適用于所有人。別把孩子看得有大人那么成熟。
體面。為了有體面的工作,要從小打基礎,學習是門檻,課外還要上課。普通工作者早出晚歸,不加班也要照顧家里,或對精力透支來個“回補”。哪還有時間來顧及那些小興趣?
如今遍地偽愛好。有人專看新聞、紀錄片,是因為以經濟、政治、歷史等為談話主題顯得有檔次,對事業也有幫助。有人鋼琴幾級、國畫幾級、跆拳道幾段,有人擅長舞蹈、奧數、小語種等,可惜不是興趣使然,而是作為特長給人看的。學不喜歡的東西總是事倍功半。
國人對愛好的胸襟比較狹窄,怕玩物喪志。其實玩物也能養志,有些愛好專門調養身心;玩物也能尚志,在純粹的喜歡之外,還別有斬獲,有些愛好可以和事業聯合起來,那是任何人都夢寐以求的。只是在一個讀書只為讀書以及找體面多金的工作的時代,多少人能有玩水、玩蟲、玩風箏的勇氣?
不同的人玩起來,會呈現不同的效果。實際上,很多進步起源于人們對某一愛好的投入。浙江奉化人黃岳淵先后做過清廷和民國的官員,后來厭倦了官場中的爾虞我詐,年近三十時,棄政歸田,轉而研究自己鐘愛的園藝,并建了黃家花園,是當時名流的雅聚之所。黃老曾舉辦菊展數十次,屢獲中外金銀獎牌,被推崇為園藝界的權威,其間也任過一些花會會長、常務理事的職務,也算是個官吧。他和兒子德鄰合著的《花經》,更被奉為園藝的經典。
愛好,只要自己做著喜歡,又不會妨礙自身和別人,那就夠了。有一夜,已經萬籟俱寂,我見鄰居大哥出門去。次日,隨口問起他干什么去了。他說,去郊區走夜路了。一個人?有點兒嚇人吧,走夜路干什么?那種感覺非常好。是吧,這就夠了。
【愛好去哪兒了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春去哪兒散文11-03
尾巴去哪兒了童話故事04-12
又夢見你了散文隨筆01-31
爸爸去哪兒的臺詞11-02
時間都去哪兒了高三作文10-28
去鎮上散文12-03
《爸爸去哪兒》觀后感_600字01-22
爸爸去哪兒觀后感(15篇)12-28
起風了散文11-04
美景都去哪兒了-議論文-高二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