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的共同毛病,毅力的散文
有兩個故事,從前東漢時期,有個叫樂羊的人到鄰國求學,準備成就一番事業。可學習不到一年,他就因為想家而棄學回來了。
回到家中,妻子拿起一把剪刀,把織布機上的織線全都剪斷了然后說:“布是一絲一絲織成的;如果從中間把他剪斷,那么,前面的功夫不就白費了嗎?”樂羊聽到這里明白了妻子的意思,馬上告別妻子,回到鄰國繼續求學。直到7年后,他學有所成才回家。
第二故事是電話的發明者,貝爾,在別人經歷多次失敗后取得的成功典型。貝爾出生于語音語音學世家,22歲當上了美國波士頓大學電話的發明就是貝爾在別人與他歷經多少次失敗后取得成功的典型。
為了克服聾啞人不能聽說的困難,他試驗研究了助聽器,受莫爾斯電報的啟發,他試圖發明一種用電流傳遞語音的機器。
在貝爾之前,已有許多科學家、發明家試圖克服莫爾斯電報只能傳送電碼的局限性,探索過進一步用電流直接傳遞人的語音的問題。
然而,人們進行了20多年的探索,沒有成功。而貝爾正是在前人失敗的基礎上,又經過自己的反復失敗后,終于成功了。
其實,發明電話比發明電報困難得多。用電線傳遞電碼,只要按現定截止、導通就行了,而語音是聲波的振動,它怎樣從導線上傳送呢?貝爾對此進行了深深的思索。
他為了讓聾啞人用眼睛“聽”懂語音,設計了一種“可視語言”。按照他的設想,在紙上復制出語音聲波的振動,以使聾啞人從波形曲線看出“語音”。由于識別曲線很不容易,設計失敗了。
但是,實驗中他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個新線索:在電流導通和截止的時候,螺旋線圈發出了噪聲,恰似莫爾斯電碼的“嘀答”聲一樣。
于是,貝爾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新設想:在講話的時候,如果能夠使電流強度的'變化模擬出聲波的變化,不就可以實現用電流傳送語音了嗎?于是,在享利教授的鼓勵下,在助手沃特深密切配合下,開始按新設想進行實驗。
這種新設想是從未有過的,沒有什么實物可以參考,只能反復實驗,從失敗中積累經驗。他設計了一項又一項方案,進行了一個又一個實驗,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花了兩年多時間,終于制成了兩臺粗糙的樣機。
貝爾進一步對粗糙的樣機進行完善與改進。發現灌話器和送話器靈敏度太低,所以聲音微弱,很難辨別。他從吉他音響受到啟發,于是按照吉他共鳴原理,設計制造一個音箱,改裝了用電流傳遞語言的機器。
1875年6月2日傍晚,他的實驗終于成功了!人類第一次實現了用電話機傳送聲音。第一臺電話機就這樣在多少次失敗后誕生了 。
毅力,也叫意志力,在所有成功著中,毅力和減輕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而對失敗者缺乏毅力是共同的毛病。
毅力珍貴也重要,在通往成功和理想的道路上往往充滿荊棘,所以有作為的人,無不具有頑強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我國我國古代大醫藥學家李時珍寫《本草綱目》花費了27年,進化論創始人 達爾文寫《物種起源》用了15年,天文學家哥白尼寫《天體運行論》用了30年。大文豪 歌德寫《浮士德》用了60年。
所以心不專者,不會有毅力,心不專者,不會有毅力。唐人張文成在《游仙窟》中曰:“心欲專,鑿可穿。”可是 有的人就是做不到這一點,不專一,目標太多,期望值有無數個, 好高騖遠。
一個目標還沒有達到,就想到了另一個, 這山望著那山高,什么都是 三心二意,雖很努力,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缺乏 恒心,結果什么事情都辦不了,什么事情都辦不好。的確,一個人做事若無恒心,那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的。
我覺得自己一直就是一個沒有毅力的人,從小到大都是,但是我覺得自己唯一堅持的一件事情就是不管別人怎么說我差勁,自己做的有多么不好,但是我一直沒有放棄過自己,我覺得有時候成功并不是最重要的,過程其實更為豐富,其實不放棄也是一種成功。這是我目前用毅力一直堅持的事情。
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氣力。—— 雨果
【失敗者的共同毛病,毅力的散文】相關文章:
共同的愛雋永的情散文04-30
共同抗洪的標語07-30
成為失敗者的好處勵志文章01-30
關于毅力的議論文作文03-15
《共同的家》教學設計12-08
失敗者勵志故事03-25
中考寫作素材:毅力是成功的保證12-28
從獅子講解成功的失敗者勵志文章12-05
成功需要毅力作文08-11
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勵志小故事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