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誰不是一邊喊累,一邊死撐散文
早上,打開煤氣準備煮早餐,發現火特別小,把煤氣閥擰大一圈還是很小,我意識到沒有煤氣了。
不對啊,這罐煤氣用了還不到一個月怎么就沒有了?上一罐用了兩個多月呢。我心里直犯嘀咕,肯定是煤氣不純,不夠稱,一定要找他們好好理論理論。
打電話給煤氣供應公司,說半個鐘左右送到。好吧,我等著。
等到送煤氣的師傅過來,我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跟師傅說道:師傅,怎么搞的,這罐煤氣怎么連一個月都沒用到,上一罐我用了兩個多月呢,都一樣的用法。如果這一罐再這樣,我以后就不用你家的了。
師傅笑著說:我們都足稱的,不信可以過稱的。
我:說你們肯定是這么說啊,可事實擺在這里了怎么解釋。
師傅忙著拔下煤氣管換到另一個新罐上。
換好煤氣,問師傅價格。
師傅:105。
我:105?怎么那么貴?年前你說漲價我給你了,怎么年后還那么貴?我之前買的是100啊。
師傅:年前比這貴,現在已經掉價了。
我沒有繼續爭辯,給了師傅錢,師傅拎著被換掉的空煤氣罐轉身消失在拐角處……
看著師傅的背影,我突然一下子驚醒。剛剛說那些話的人是我嗎?我什么時候變成了這樣?這還是我嗎?我說那些話的時候,咄咄逼人的語氣、輕蔑犀利的眼神、盛氣凌人的狀態,活像一個老練的.在菜市場砍價的大媽。
如果我是一名旁觀者,看到這一幕,我定會給買家扣上蠻橫、不講理的帽子。師傅只是個打工的,為難他有何意義?不過是給自己找個發牢騷的對象罷了。
可當這件事真真切切的發生在我自己身上,我又該如何定義這個行為?是小題大做?還是維權?細細想一想,都不是吧,或許這就是向生活妥協的痕跡吧。
曾經的我,心比天高,向往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田園生活,更敬仰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憧憬李白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豪邁瀟灑生活,更欽慕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傲氣。
而如今,面對現實生活的不堪境遇,不得不放低姿態,來迎合這個紛擾繁雜的世界。
這個變化,悄無聲息,潛移默化,當你突然警覺時,已是中晚期。那么恭喜你,成功渡過了艱難期,終于成為一個“正常人”,不再白日做夢,心存虛念,只為當下的自己向生而活。
人呢,就是這樣,不被現實狠狠地打一巴掌,永遠不知道疼,也不長記性。別忘了,你我皆凡人,本就不該做神仙夢,這是觸了塵世間約定俗成的規律的底線的,是會受到教訓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富足是要依托在肉體能支撐的范圍之內的,若不能,最后只落得奄奄一息,魂飛魄散。
親愛的,這個規律越早明白越好,切不可本末倒置,若是等到被生活虐得狼狽不堪時才醒悟,劃不來的,又何苦要這么為難自己。
愿你我在追逐夢想的路上,不忘初心的同時,多份堅強,少點坎坷;多份隱忍,少點流言。
愿你我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