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看待一顆糖散文
幼兒園有一群小朋友,現在是茶歇的時間,老師拿進來一些糖,現在開始發糖,每個小朋友都特別期待吃到糖,而這時候假設小朋友分為以下幾類:
A、平日表現很好的乖乖孩子,老師讓干嘛干嘛,基本上不會給人添麻煩的;
B、老師的小助手,平日表現非常活躍,總是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非常引人注目,超級有人緣;
C、大家眼中的調皮孩子,完全沒有什么紀律觀念,全都隨性而為,也不講道理,老師說的話,他基本聽不見,常常讓老師很頭疼的;
你們覺得老師會從哪里開始分,先分給誰,為了什么呢?老師在分的時候,他的標準和意圖又是怎樣的呢?
在生活中,我們對別人的期待有時候就像是那些糖一樣,如果對方把糖給了我們,滿足了我們的期待,我們可能會很開心,或許覺得那不僅僅是糖,還代表著愛、重視、受歡迎,甚至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夠好的,可愛的,有價值的。
如果你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把糖給了其他同學,沒有給你,也沒有說什么原因給他,你知道的結果是別人有糖,而你沒有,那個時候你的感覺怎樣,你會怎么樣看自己呢?
現在的你,當別人沒有如你所愿的聽到、看到你的時候,你的感覺怎樣?你又會如何看自己呢?對比上面的答案,現在的你和幼兒園時的你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嗎?
幼兒園的小朋友如果老師沒給他糖,給了其他伙伴,他可能會哭,會要,最后極有可能他的目標達成了,吃到他想吃的糖。而成年的人,或許在這點上會有變化,會不去表達,將自己的失落和受傷隱藏起來,或者懷疑是不是自己沒別人好,所以才沒有的到。當然,也有成年人會表達自己,說出自己的需要,感受。
這不由得讓我想到那句話"會哭的孩子有糖吃。"也不由讓我想到另一個畫面,如果一個家庭里面養了幾個孩子,其中A是聽話的,他的生活信念是不可以提要求,不可以增加父母的負擔,因而很多時候他會想吃糖而不敢說,因為他認為說出來就給人增添負擔,讓父母為難了,因此,他選擇不說,做那個懂事的,乖孩子。懂事和乖讓他拿到了很多的喜愛和夸獎,于是,他堅信這是對的,他便一直如此做。而家里的另一個孩子B相形之下就不是那么懂事和乖了,他想要吃東西的時候,他就去要。他想要和朋友們郊游的時候,他就報名,基本已自己的需要優先,很多的時候他的到了滿足。可能父母常常會抱怨說他不懂事,不夠乖,可最后他得到了滿足。
如果你是A,你會有什么感受呢?當你不要而錯失了糖,看著別人要而得到了糖的時候,你會做何感想?會覺得不公平嗎?會認為父母愛他更多一些嗎,因為他拿到切切實實的好處,吃到了糖,而你只拿到了一些虛名,或者說口頭上不斷說的那些美譽。你會認為這個世界不對,乖孩子怎么反而沒糖吃,表現好怎么還不被滿足呢?你陷入深深的困惑中。
難而當我們跳出來,以一個成年人的眼光去看的時候,我們會發現A沒遲到糖和自己的信念是非常相關的,他認為糖應該是獎勵給好孩子,乖孩子,聽話的孩子的。而他還認為乖、聽話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于是他不要,不說出自己的.需要。可是他不知道,他不說出自己的需要別人時沒辦法真正懂的。他也不知道家長和老師一樣,有時候覺得乖孩子是比較省心的,發糖的時候可能會鼓勵那些平日不聽話,表現不好的孩子,期待他們可以進步,將來更好,這樣他會輕松和安心一些。是的,做為一個孩子很多的時候世界是簡單的,他看不到那么深入和全面,因此很可能會受傷。
那么,做為成年人,孩子的養育者的我們,可以如何做避免著份受傷呢?我個人覺得擴大孩子的視閾,幫助他們看到更多給、不給后面的東西,幫他去建立他是夠好的,給不給糖他他都是夠好的,你都是愛他的。這非常重要!
當然,這之前我們需要覺察和意識到自己給糖的行為可能帶去的影響,看到孩子的情緒,并且肯定它的合理性。當我面對孩子因沒得到一顆糖而哭的時候,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顆糖的事情,或者不在輕易的斥責他為這種小事而哭的時候,我們便離孩子近了一些,而我們的孩子離愛也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