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果園與農莊散文
果園與農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一樣,它們不一樣。
果園,顧名思義,是種果的園子,低矮的山坡,漫山遍野的果樹。至于品種,南方不外乎是臍橙、柑桔、沙田柚、板栗之類,北方是蘋果、梨、棗、柿子一類(本文討論南方為主)。
果園經營比較單一,租山、墾荒、挖地、種果、賣果,以果為中心。
農莊,則相對豐富,除了種果,還兼有休閑娛樂,野營旅游,農事體驗,登山健身等多種元素,除了種果,還偏重玩的一面,游玩,放松心情,回歸大自然。
農莊也有果樹,也有種果的功能,但品種有所差別。果園一般為臍橙、柑桔、沙田柚等耐儲存、便于長途運輸的厚皮果類,銷售方式一般為訂購,農業經紀人上門看貨、定貨、包銷。
農莊大多是上門采摘,果樹呈現季節化差異,楊梅、枇杷、三花李、油桃、蟠桃、獼猴桃等,一年到頭,各有各的果子,這樣既不會過量,又便于招攬人氣,打造成花果山一般,源源不斷有鮮果供應,使游客有新鮮感,有想來的欲望,有經常來走一走,看一看的念頭和心情。
農莊除了果實采摘,一般還建有農家樂,吃飯、喝酒,親友聚會,喝喝茶,聊聊天,打打牌,釣釣魚,看看風景。
這里,遠離城市之喧囂,體驗山野之樂趣,可以品品天然有機、純綠色無公害的農家菜肴。人生得意須盡歡,走進白云深處,看看竹林松濤,小橋流水,聆聽鳥語,親吻花香果香,返璞歸真,融入大自然,此情此景,豈不妙哉?
新農村建設步步推進,鄉村公路四通八達,到處公路硬化,私家車大量普及,游客來來回回,速度快,行程短,從城里去農莊,若在三四十分鐘車程內,一般都能接受,要知道,通常,在北京上海,上個班,堵下車,往往就個把小時。
飯哪里都有吃,農莊,吃的不是飯,是心情。山外青山樓外樓,幽雅,僻靜,遠離人居的世外桃源,永遠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古人云:“鬧里有錢,靜處安身”,意思是賺錢要在鬧市,居住要在深山。山里避開洶涌滾滾的人流車流,遠離各種嘈雜之聲。城里,一天到晚,汽車轟鳴聲,喇叭聲,工地建筑、裝修聲,工廠的機器聲,商家叫賣聲不絕于耳,讓人煩躁疲憊又無奈。
此外,各種廢水廢氣塵埃嚴重污染了空氣水源,加上交通擁堵,很多人向往山里人的生活,向往那種天藍地綠,水清花香,悠閑寧靜,雞鳴犬吠的生活,農莊正迎合了這些人的需求。
隨著高收入群體的不斷涌現,不久的'將來,農莊建設還將呈現井噴之勢。大部分農莊生意火爆,尤其是在夏秋季節,夏日,赤日炎炎,山上清涼,上山可避暑,去燥熱,吹涼風,養精神,寧靜致遠。秋日,滿山橙黃橘綠,既可采摘,也可觀景,兩全其美。
要說農莊,也有高低之分,簡單的,建個二層小樓,開個餐館,搞點家常便飯,美其名曰:農莊。高級點,面積數百上千畝,大把地扔錢,什么木屋、小別墅、主樓、游泳池、天然湖泊,加上配套的水電路及各種設施,雜七雜八,漫山遍野,鈔票滿天飛,天女散花一般,投資大得嚇死人。
此外,內部裝修高檔,實木家私,大理石、地毯、電器、燈飾,包廂,高端陳設,豪華氣派,沒幾下,幾千萬便沒了。
要是風景不好,選址不當,地理位置又偏遠,那錢基本上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打了水漂。
贛縣有個南山居,就是這樣,那老板一個選址不當,二個不懂經營,一千五百多萬下去,剛開業就停業,至今木屋、賓館、游泳池,還在那山旮旯里打閑瞌睡,簡直成了“失誤山莊展覽館”。
那山頭也沒什么景,矮矮的山頭,矮矮的松樹,零零星星,稀稀落落。
搞農莊有利益,也有風險。農莊有需求,有市場,但不等于可以瞎搞一氣,并非內行外行一窩蜂擠進去都有用,因為農莊是燒錢的項目,它屬于旅游項目。
旅游項目,必需要有好的地點,必需要有好的風景,尤其是要有天然美景,人造風景是靠不住的,一是資金量大,二是吸引不了人。景區必需七分天然,三分人力,百分之百的人造風景,那是城市。
人們本是從城市出去的,哪個還會東奔西跑,舍近求遠,去往“城市”跑?此種道理,不言自明。
真正的“天然美景”,要么名花有主,比如九寨溝、張家界、廬山、黃山、泰山。要么是位置偏遠,山道十八彎,環山隔水,地勢險要,開發成本極高。要么是資源稀缺,被政府控制,無法審批立項。
你折騰來,折騰去,拿不下批文有什么用?滿世界瞎跑空想單相思那都白忙,勞神費力,最后虧本泡湯了事收場。
我認識的一個姓盧的老板,就是如此,他想開發楊仙嶺(非常想,夢寐以求!),準備打造唐宋風格復古式的風景區,還要在山頭建五星級大酒店、度假村、楊公祠、天象臺之類。夢想很美好,他費了不少勁,自費帶人上山頭測量,繪圖紙,制作出畫冊(效果圖),花了大把的錢,一本本,打印得精美絕倫,慷慨贈送,不管三七二十一,退休老干部,認識的官員,學者名流,幾乎人手一冊。
然而,這終是一廂情愿,省市區領導找個遍,幾乎過濾了一遍,不行!批文拿不下,十年之功,毀于一旦,一大筆設計費交道費交通費統統打了水漂,白白忙活了兩年多。
話題扯得稍微有點遠,不過,這種“農莊”,廣而言之,也算農莊,嚴格來講,是屬于風景區(或叫“山莊”)。
不管如何,都屬于旅游范疇,農莊不農莊,就看你“農”有多少?“莊”有多少?具體的農業成份又占多少?如果是全果,那是果園,如果果中帶游(玩),則是農莊;要是純游(玩),則是景區了。
不管果園,還是農莊,還是景區,根本區別在于農業或旅游業。果園代表農業,農莊則代表旅游業。中國是人口大國,經濟發展迅猛,這些年,一到節假日,國人紛紛擠出國門,把太多的錢扔在別的國度,消費在異國他鄉,為的是一睹異域風情。
如此舍近求遠,瀟灑一回,說明市場需求巨大,大得離譜,若能動動腦筋,把其中的一小部分游客截留,讓他們把寶貴的資金消費在國內,花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那么,不管是農莊,還是景區,必將火得不得了,錢途無量,難于想象。
而相比農莊,果園似乎與旅游業并不搭邊,除了賣果還是賣果,要么是整體轉讓,賣樹賣山,賣房子賣項目。果園,說白了,還停留在純農業,傳統農業的層面上。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交通的改善,信息網絡的完善,果園將逐漸升級,農莊將日益興起,從果園向農莊的過渡,這應該是農業產業化的必然規律,不可逆轉。
衣食住行玩,人類生活的五大需求,農莊就占了三大類,而果園,僅占了其中的一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