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肋式的文字群散文
01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文字群的活躍度,正在逐漸褪去它的價值和光芒。轉而變得無人問津,冷冷清清。有關文字的討論,似乎不多。無關文字的紛擾,倒是不少。鏈接一個接著一個丟,介紹語一段接著一段發。前赴后繼的“石沉大海”,充滿了尷尬和諷刺。
好像很多人越來越厭倦擺脫“共舞”的模式,追求一對一的交流形式。一個群里,你艾特我,我艾特她,她又艾特她。這里像是一個熱鬧的廣場,然后各自都在各自的圈子里交流著。聊的盡興,加上好友,私下繼續。聊的不盡興,就不會再有下次了。
各種奇葩式的推文,宣文,五花八門的廣告來襲,讓人目不暇接。一言不合就刷屏,一言不合就懟人,一言不合就發紅包。各種各樣的微商,寫作營,公眾號,電臺紛至沓來。他說他有發的權利,你說你有踢的權利。說時遲那時快,不是他主動退群,就是你快速踢人。雙方沒有妥協的余地,也沒有溝通的想法。
02
更讓人大跌眼鏡的事,一個幾百人的文字群,所謂的群管還有兼職。何為兼職,就是一位群管要同時管理幾個文字群。試問一下,你的能力有多大?管理一個群還勉強,幾個群是不是有些力不從心呢?
有一個專題文字群,居然建了1234567個群。你肯定以為這個專題群很熱鬧,那么你大錯特錯了。不僅不熱鬧,而且特別的冷清。有什么活動,幾乎沒人搭話。實在沒有辦法的話,專題人員們居然自問自答,屬實讓人苦笑不得。而且面對群友的一些疑問,他們似乎很忙,要么不理你,要么很長時間再回你。久而久之,就沒人再在群里互動了。
所以呢,有時候這樣的群,成了一個擺設。群里的消息,都是專題人員艾特所有人,發布有關專題征文,招募,討論的話題。偶爾也會有幾個人來捧場一下,那也是只是偶爾。群管們的自娛自樂,群友們的.漠不關心,堪稱經典的“場景”。
03
當然,也有稍微比較好一點文字群。比如辯論咖,原本有幾個群,最后管理團隊終于狠下心來,解散了幾個“小”群。整合資源去管理大群,這樣人手足夠,也不分心。最重要的是,群管們非常的親民,和群友們打成一片。聊文字的時候,大家理性且有熱烈的討論。玩耍的時候,每個人都成為了好玩的逗比。相互調侃,氣氛比較融洽。
日記專題的文字群也還可以,應該說換了新團隊以后,確實看到了“新”的一面。在這個群里,討論會比其他群更多一些,更豐富一點。尤為重要的是每個人比較理智,淡定。盡管觀點不同,也沒有出現“爭吵”的局面。
這一切的功勞要歸于太湖浪子主編,當局面要失控的時候,他總能及時出現,緩解一下尷尬。他也會有調皮的瞬間,和群友們能開的起玩笑,講的了段子。當然啦,心情好的時候,也會有意外的驚喜,比如紅包會時不時出現一會兒。
04
盡管如此,以上兩個比較活躍的群,也只是比其他群好那么一點。他們也同樣面對諸多的問題和煩惱。寫到這里,也許你會問:既然文字群的實用不大,為什么專題群越來越多,群友人數也是有增無減呢?
回答這個問題并不是很難,作為專題來講。專題的群越多,證明其影響力越大,越能吸引更多的作者加入,就越有牌面。雖然,這只屬于“表面,或者是假象”,但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作為作者來說,文字是一個圈子。我們必須融入這個圈子,認識更多的簡友,學習更優秀的作品,參加更多的專題活動,大家一起分享各自的心路歷程,這樣才會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開拓我們的視野。
于是乎,文字群成為了“雞肋”,食之無味,扔之可惜。退群等于退出了圈子,入群的作用又微乎其微。如果你對文字群感興趣,請關注我對文字群的解讀系列。那么,我們下次會繼續討論,有關文字群的話題。評論區里,歡迎你的補充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