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的笑聲散文
哈哈哈……老板娘在那片丘陵上縱聲大笑,笑聲爽朗,中氣十足。榕樹上的青鳥,樟樹上的斑鳩,無不平靜地向她行注目禮。連荔枝樹上的蜜蜂,也一邊辛勤地采著荔枝蜜,一邊嗡嗡營營地為她配以和聲。
境北山莊老板娘淑敏,是一個三十出頭的少婦。她那豐潤飽滿的身材,穿一套黑色的套裝,頗顯幾分風姿,有幾分耐看。圓臉似銀盤,遠看如月亮,近看白皙暈紅。其膚色白凈細膩,一雙大眼,眸子黑而亮,灼灼閃光。胸斗鼓突,粗眉若臥蠶,領一分風騷,二分春色,三分精細,四分勤勞,是個十足的當代知識女性。
她原是雷州半島鄉村的農家之女,宛如荒山野嶺間的一支野菊,樸實無華,清清微香,讓人看去順眼而已。
倘若不是父母寵愛,送她上學,盡力培養,她也如別的村姑無異。十二三歲就得攬盡家務,洗衣做飯,砍薯藤,割牛草,下田耕作,在甘蔗地里穿行施肥殺蟲,掃得嫩臉道道疤痕,讓歲月磨得臉黑肌粗,手粗腳大。待到十八二十,長大成了大姑娘,到了談婚論嫁之時,嫁個別村的后生,勞碌辛苦大半輩子,猶如被捉上船的雞公頭,喔~喔,又一世!
讀書,讓她有了外出的機會,開闊了視野和心胸。有了知識,既改變了她的氣質,也改變了她的命運。
從鄉村小學到鄉鎮中學,從縣城高中到省城大學,一路的讀過去,在學校被教育熏淘了十六年,她的身體素質和知識層面,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到大學畢業時,她已經是一個成熟的、二十三歲的美麗姑娘。
大學畢業后,她進了椹市一家集體建筑裝飾公司,擔任工程預結算員。僅僅工作了一年,她便嫁了一位退伍軍人,那就是煥。
煥在部隊時,就是汽車運輸連的班長。退伍后,為領導開小橋車,而這領導偏偏是他的表叔。表叔脾氣暴躁,官架子十足,盡管他只是一家集體企業的經理,卻喜歡沽名釣譽,四處鉆營,弄了個副科編制,既得垅,又望蜀,繼續活動,終于升為正科。
其實,一個集體單位,名不符實,耍些花架子好聽罷了。
表叔原本是個修理工人,在機修車間摸爬滾打了將近三十年,才以工代干。一切粗俗的語言都滾瓜爛熟。
表叔的性格怪怪的,平時一臉嚴肅,不茍言笑,似個官樣。一旦開心,偶爾也與下屬開幾句玩笑。辦事不順,煩躁起來,一言不合,張口就罵人。
他罵人忒狠,吐出的臟話燃放爆竹似的,連人家的祖宗十八代都罵,煥是他的親戚,照罵不誤,粗口爛舌,破口大罵,罵到煥哭。罵人時,他毫無領導風度可言,一開罵,誰都受不了,何況讀過高中,參過軍,血氣方剛的煥呢!
一種逆返心理讓煥甘冒反骨子,白眼狼的罵名,他不甘受辱,果斷地離開了那家集體企業,遠離表叔,另謀出路。
長痛不如短痛,一個月千把塊工資,哪兒找不到?誰又甘心一邊出力,又一邊挨罵受辱?
離開單位不足一月,在親戚朋友和戰友的幫助支持下,他買了一輛兩手轎車,做起了出車載客的生意。
他四處奔波,長途短途,風來雨去,早出晚歸,以他退伍軍人的精神和毅力,頑強拼搏,待客又公平公道。幾年間,不僅償還了債務,還積累了些資本。
后來,他得到鄉村戰友的指點,在城東北公路旁,承包一個數十畝寬的丘陵,連丘陵西側的'小山塘一并承包了。
有了這塊立足之地,他如魚得水。栽花種果,自辟菜地,自養雞鴨草鵝,放養粗生羅菲魚,塘虱魚,烏魚。用粗尼龍繩網環魚塘、丘陵圍起。
待綠色植物、養殖有了基礎,便建起十數間別野式的磚瓦平房,辦起了境北山莊,雇了廚師、服務員、一應雜工。
十幾個青春活潑,秀麗端莊,有文化素質,講衛生,愛整潔而又勤快的新時代村姑,對人禮貌而熱情,笑口微微,服務細致周到,讓人來此吃飯,有一種暖暖的人情味,生意日漸紅火。
煥跑出租車時,淑敏便辭了工作,在家生兒育女,相夫教子。開了飯莊,她自然升給為老板娘。
這老板娘,沒有象古代的卓文君那樣當廬賣酒,只是每天早上,開車送兒女上學后,便到市場買些豆葉、豆芽、香芹、南瓜花之類,坐在宿舍大院的榕樹下擇起來。左鄰右舍那些熱心的婦人,都會主動過來幫忙。
她們一邊擇菜,一邊說說笑笑,嘻嘻哈哈間,輕松愉快,就將菜擇好了。
她開車將菜送到飯莊,就在那邊幫忙。海鮮、豬牛羊肉若干,是每天晚上就電話通知客戶翌日一早送到飯莊,由煥指定信得過的人驗貨、過磅、記數的,月末結清付款。合作伙伴,互惠互利,自然講誠信,大家一起合想發財。
待到中午快放學時,她開車回城接了兒女,同到飯莊吃飯,安排他們休息。她則坐在收銀臺前,計數記賬,等待客人要煙要酒,結賬買單。
到下午兩點半左右,顧客用過午餐,基本走了,她才開車送兒女上學。自己忙不過來時,丈夫便接送兒女。
煥專門負責管理廚房和各客房,與顧客打交道,聯絡感情。煙酒柜、收銀臺、賬目她是必定自己掌握的。那么多人為飯莊打工,如果經營不善,收益不清,不僅僅是他們一家的事,還關乎到員工個人的利益、他們家的生活。她豈能疏于管理?
為了降低成本,他們還雇了三位富有經驗的農工,負責蔬菜、瓜果、薯類種植,全用土雜肥。管理放養的雞鴨草鵝、魚類,就地解決了許多食材,既土又新鮮,讓顧客愈加喜歡,節假日帶著一家人來此用餐,游玩。
煥和淑敏夫婦,才三十多歲,便有了自己的實業,有房有車,比兩個人在集體單位上班時,生活美好多了。
古來事業由人做,他們夫婦的事業,是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造出來的,難怪在這大院,或境北山莊,我們都能常常聽到老板娘淑敏發自心底的爽爽朗朗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