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快跑VS一步到位散文
高中時,性格比較內向,想當班干部,可自己連在人面前講話都羞澀不已,想著還是等我準備好了,我一定會好好干。于是,直到我高中畢了業,還在準備;
大學時,想談談戀愛,想著自己學無所成,又囊中羞澀,還是等我準備好提升自己,相信會找到中意的那個她。于是,直到工作這么久,還在準備。
生活中有很多想要做的事,更有很多沒有準備好的事,每次遇到事,總是說,等我我準備好了一定會把它做好的?蓵r間又哪里給過你準備好的機會?等你準備好了,可能已經跟你沒有關系了。
這就是典型的一步到位思維。著名的手機制造商諾基亞,提供質量非常好的手機,可還是逼不得已賣了身,直到最后,它的老板無奈的說: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但不知為什么我們輸了?
確實不是諾基亞的錯,提供給人們好的手機沒有錯,只是人們的需求變化太快,一次性到位要求我們很長的時間周期,但快速變化的'時代,顧客是不會等你的,于是乎小步快跑的蘋果起來了,最開始可能不完美,但更新換代的塊,顧客根據自己喜好搭載自己喜歡的APP,皆大歡喜。
那么小步快跑就是快速變化時代的生存指南?一步到位已經沒有生存地位?
還是看情況,根據劉潤老師《5分鐘商學院》課程中的建議,從4個維度看,那種方式更適合:
目標的明確性。目標明確的事情,就需要一步到位,因為方向已經很明確了,只需要做好,保障結果的正確性。目標不明確的比如設計、研發,就可以小步快跑,及時根據市場的反應調整方案,例如小米手機每周更新一次系統,好不好用拿出來給用戶評判,將用戶體驗逐步做到極致。
用戶數量級。用戶人數少的,要一次到位,容不得半點閃失,因為任何用戶的流逝都是致命損失;用戶數量多的,可以小步快跑,尤其是具備網絡效應的企業,快速的根據用戶需求的改變,做出適時的改變,實時更新。
結果的忍耐度。用戶對結果的忍耐度越低,越需要一次到位,因為結果不符合預期,可能就沒有下次合作了。比如火箭發射,對結果的忍耐度較低,不能出現失誤,要求一次到位。用戶對結果的忍耐度越高,則可以小步快跑,改進中有點小瑕疵沒有關系,下次改進,更有利于提升顧客的滿意度。
購買頻次。購買頻次越低的產品,越需要一次到位,例如買房,大多數人一生買不了幾次房,這種決策都需要仔細掂權衡;購買頻次高的快消品,小步快跑,持續改進,一次錯誤,下次還有改回的空間。
不要等所有事情都準備好了才動手,可能你準備好了它已經跟你沒有關系了;也不要毫無準備就堅信小步快跑,條條大路通羅馬,可能這條路繞的有點遠,此生沒有機會走到終點。對比4個維度,看看自己所處的模式,選擇不同的抉擇。
一個登錄的特效動畫
前段事件突然心血來潮,在國外設計找了個比較酷炫的動畫自己來練練手,效果如下,初看之下像是一個簡單的共享動畫,但是仔細一看,明顯是點擊登錄后先擴散一個波紋,然后無縫跳轉到第二個頁面繼續擴散 解決過程 當時卡在使用共享元素動畫,但是共享元素動畫不能實現在登錄頁面先擴散然后再跳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