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墨遺蘭散文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談及民國,入耳的是一片對夜上海的唏噓不止,對于那個時代,幾乎人人都是神往的,舞廳中的旋律,名媛們的步調,曖昧的聲線。甚至只一件旗袍便足以使有心人窺見民國大上海繁華下的艱辛,艱辛下的不堪,那無疑不是人心與人心的交流,因為任何一件旗袍下裹著的必然是一位有故事的'傳奇女子,或多或少,都要有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談及霓虹艷麗的夜上海,天才張愛玲無疑是最值得一提的,她幾乎成了我印象中對大上海的代名詞,我總認為她的故事從未完結,仍優雅且神秘的延續著。聰穎如她,三歲便開始品讀《紅樓夢》,她的一生不知是否與怡紅院中的晴雯一角有所牽絆,亦或是我欣賞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相似,可細細一想,許是性子都烈了些,晴雯姑娘敢愛敢恨,高傲刁蠻,她亦是,可晴雯畢竟出身不好,而張愛玲出身名門望族,雖后來仍驕傲地稱自己為“自食其力的小市民”。結果呢?晴雯病死在了榻上,張愛玲則是孤獨終老在舊金山,一把搖椅,一張毯子。相似的結局,卻因為時代的關系定義著不甚相似的情感。
這世間的林林總總她差不多都是經歷過了的,正如她是一個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的女人。她曾撐著油紙傘,裹著一身艷色旗袍踩過石板上的一片片青苔,溫婉嫻靜,也曾有過一段蜷縮在角落,冷冷地看著這個讓她狼狽不堪的世界,像是坐落在深宅里的一口枯井,驕傲又小心翼翼地隱在一旁。
無可置疑,她是一個被時代承認的天才,她自己也驕傲地說“出名要趁早”這樣的話,姑姑和母親教導她如何處理生活起居和人情世故,可這實踐起來并不容易,她的才華和智慧是在后來與這個世界抗衡的過程中日漸突顯,別人夸她是天才,她只稱自己是小市民,無關于謙遜,也確實是這樣,她倒是一直以小市民的身份在這個時代茍延殘喘,艱難度日,天才對她來說只是一個稱呼,并不能對她有什么影響,也沒有對生活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改變,因而她的文章總能把市井生活描述地很尖銳也很深入人心,在她眼里,身世是郁郁蒼蒼的,失敗像是在腿肚子上裂開的絲襪,手臂的白又像是剛擠出的牙膏,這樣的描述有時候讓人很不舒服卻又是真真切切的,因為她太了解了,她也實實在在地體驗著這樣一種市井的生活。
劇終
其實茍延殘喘著的民國女子又何止張愛玲一個,在同一個時代背景下,即使身份低賤如小鳳仙,高貴如陸小曼,亦逃不過那一場場風花雪月下悲慘的人生,所幸的是,那個時代讓每個身著旗袍的女人都擁有了與生俱來的傲骨,或是旗袍本身就具有一種魔力,以至于到如今的我,也連多看一眼都覺得是褻瀆。民國的故事,有冷艷高貴,也有骯臟不堪,也因為這個原因,這個時代對那些女子可喜亦可悲,可悲又能怎樣,只能承受著,不動聲色的承受著。亂世中的人,特別是女人,誰不想現世安穩,歲月靜好呢?可亂世就是亂世,他不可能讓任何一個人安然無恙,也不會允許茍且偷生,因此,或許亂世中的一粒塵埃都有著妙不可言的傳奇故事。
再到上海時,聞一聞柏油路兩旁的香樟樹上可還殘留著亂世佳人的胭脂香呢?
第一次做公眾號不知合不合你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