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我的回鄉偶憶散文

時間:2020-11-27 11:37:21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我的回鄉偶憶散文

  故鄉,是每個人心中最溫暖的搖籃;故鄉,是每個人心中最安全的港灣;故鄉,是每個人心中最彌久的芬芳;故鄉,是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掛牽……

我的回鄉偶憶散文

  工作后這幾年回故鄉的次數一雙手都能數得過來,我對故鄉的思念是一年勝似一年!故鄉,便時常肆無忌憚地闖入我的夢里、我的回憶里!

  春節回鄉,照例和兒時的伙伴相聚。工作、家庭、生活是席間被拋到桌面最多的關鍵詞,隨著年齡的增長,覺得《最近比較煩》這首歌越來越有味道:正如現在我們幾個朋友坐在一起調侃、有的朋友的頭發真的只剩從前的一半、天大的麻煩久而久之也早已習慣……

  北方的冬夜是漫長而孤寂的!

  散席后只身走在路燈照耀下的鄉村街道上,除了我,竟然找不到第二個人。在我年少時,這個時間點應該是孩子們追逐打鬧正瘋狂的時候,可現在的孩子們去哪了?想必是要么看電視、要么玩電腦,以前的孩子是一臉汗滿身泥、看個露天電影甜如蜜;現在的孩子是一把椅子一張桌、電腦手機賽工作。

  當然,不同時代的孩子自然有不同的玩法。

  時代終究是不同了。

  點上一支煙,一任往事流!

  (一)

  童年總是讓人留戀!

  那樣的歲月簡單得不能再簡單,除了學習便是玩,比如跳繩、摔紙牌、過橋、聽故事……

  要論起講故事,講得最好的當屬我的鄰居瞎爺!

  突然間想起瞎爺,仿佛他從來就沒有在我的生命中出現過,卻又仿佛我的童年記憶中全都是他!瞎爺什么時候去世的,我實在是記不起來了,就好像人們從來就不記得瞎爺是什么時候瞎了一樣,只是曾經聽老人們講過瞎爺在很年輕的時候已經看不見了。我曾經問過瞎爺:“你看不見,難受嗎?”瞎爺搖晃著光頭一笑:“難受又能咋辦?還不是照樣一天三頓飯!”

  我記憶最深的是瞎爺的光頭和他手中的那條大約有一人高的拐杖——他兒子精心挑選約有搟面杖粗細般刮了皮的槐樹枝,剛開始的時候拐杖是白色的,慢慢的就變成了土黃色。胡同里經常傳來瞎爺用拐杖探路的“噠噠”聲,在大多數這樣的情境中,總能聽見瞎爺抑揚頓挫而又略帶著點古怪的的腔調喊道:“恁這龜孫腌臜孩兒,又來摸我哩頭咧!都別跑……”然后便是孩子們哄笑著四散奔逃的聲音和瞎爺的笑聲。

  瞎爺在村子里的輩分極高,我爺爺見到他都要叫聲“爺”。瞎爺是村子里最閑的人,除了吃飯便是溜達,于是他也就和村子里另外的一群閑人——孩子有了交集。好幾代的孩子都是聽著瞎爺的故事長大的!瞎爺講故事張嘴就來,而且還不重樣,我常常疑惑他怎么會有那么多的故事?后來我發現了,他一個人的時候經常聽收音機,里面有人在講評書。我也是那個時候知道了什么是評書,從此我也喜歡上了聽評書甚至一度癡迷!

  (二)

  由于瞎爺的緣故,我徹底泡在了評書的世界里。那個年代的中國除了五十六個民族,還有一個在當年很流行卻飽受爭議的“追星族”,而我則是“追評書族”——猶如現在守著網絡的“追書族”——只是當時沒有流行起來這個“族”。

  雖然評書不是真正的歷史,卻激發了我想去更多地了解每段評書所處歷史大背景的興趣——姐姐的書便“遭了秧”。姐姐比我大四歲,我便趁著姐姐上初中寄宿學校的便利作案條件,翻箱倒柜找出了她用過的課本……

  那個時候的農村物質還是比較貧乏的,平時吃一包五毛錢的方便面就美得足以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經常能看到幾個小伙伴拿著方便面里的調料包——我們口稱的“辣椒面”撒到饅頭上吃,又辣又咸還有點類似味精似甜非甜的古怪味道,弄得一個個咧著嘴伸著舌頭“呲呲哈哈”美了吧唧的傻樂著。

  物質如此貧乏,更不用說精神層面了,最典型的就是課外書很少。書包里的書除了課本就是作業本,很難得到課外讀物。在小伙伴中間最流行的書籍是小人書,特別便宜,—本新書幾毛錢、舊書幾分錢。誰有小人書誰就成了小伙伴們爭相討好的對象——待見誰才有可能把小人書借給誰。而我,是不需要討好他們的。相反,他們會討好我,因為我不僅有父母給我買的小人書,還有作文書、童話故事、寓言故事。

  當然,這些書的數量也是有限的,一本書能被我翻看無數次以至于不知不覺中都能倒背如流了。沒有別的書可看,我也就瞄準了姐姐的書,在我小學畢業的時候,姐姐初中三年里學習過的歷史、地理、生物的課本已經無數次地遭受了我的“毒手”,這便是我上初中時這三門學科的成績總能在同班級中獨領風騷的原因!

  (三)

  多讀書,總是好的。

  多讀書使我成了名副其實的孩子王!每次晚飯后和小伙伴們在街里追逐打鬧累了,他們便圍著我聽我講故事。我都是把父母給我買的課外書、姐姐的歷史書、瞎爺講的故事、聽的評書雜揉到一處胡編濫造,一番手舞足蹈、吐沫橫飛,換來了他們對我猶如滔滔江水般綿綿不絕的崇拜!

  當然,我給小伙伴講故事的方法是從評書中模仿來的。從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聽的第一部評書《薛家將》到高中時聽的最后一部評書《水滸傳》,我著實記不清聽了多少部。《白眉大俠》、《童林傳》、《明英烈》、《隋唐演義》……很多情節到現在還記得很清楚!那些喜歡聽評書的同學,總是在上學放學的路上爭論諸如“羅士信和李元霸到底誰的武功高”之類的話題,有些時候竟然爭到面紅耳赤。

  在這些評書中,我印象最深刻的配角是《白眉大俠》中的“海外老劍仙”陶福安,無數次夢想著能擁有像他那樣在百步之外運用內功傷人于無形的“百步神拳無影掌”——路見不平不用一聲吼,只需輕輕地揮一揮手——而且還不容易被發現,比背后拍板磚的含金量高多了!每次想到老劍仙陶福安,總能想到瞎爺——他倆都姓陶,都過著隱居的生活。只不過一個隱居在海外仙山、一個隱居在尋常巷陌;老劍仙陶福安的眼睛不瞎、瞎爺也沒有傳說中的那種絕對精彩和浪漫的身手!

  (四)

  瞎爺還是有獨門“功夫”的——斜躺在地上睡覺頭卻不挨地。在酷暑的涼蔭下、在嚴冬的暖陽里,總能看見瞎爺隨意地斜躺在地上或者柴禾垛邊打盹兒,姿勢是唯一的:雙臂交叉把拐杖攬在胸前,頭真的是懸空的——我無數次好奇地貼著地皮觀察過!這個時候若有哪個淘氣的孩子去摸瞎爺的光頭,他被弄醒后必定是真的.惱怒的,總會罵幾句諸如“誰家的龜孫”之類的話,甚至抓起拐杖順著地皮劃拉一番。

  瞎爺是孤獨的!

  所以瞎爺一直在等待——等待孩子們打鬧厭了圍過來聽他講故事;也總喜歡往人堆里挪,側著耳朵聽別人聊天,時不時還自言自語一番,若是有人和他搭兩句話,他便興奮得歪著光頭使勁想要睜開根本就睜不開的雙眼。

  瞎爺也有自己的那份寧靜!

  所以瞎爺在休息時尤其是兀自躺在地上打盹兒被淘氣的孩子鬧醒時,他也會發怒——不是真的要打那些孩子,而是想讓那些孩子明白這個時候的他不想被打擾。

  人,需要偶爾的獨處!

  群居久了、喧囂慣了,總會感覺到一絲疲倦,便想著能“偷得浮生半日閑”。自己一個人靜靜地待著——什么事也不做、什么事也不想——就是靜靜地一個人,放空自己,細細地守護和品味那完全屬于自己獨有的一縷空間和片刻寧靜!

  記得那年放寒假回家,我從鄉里的車站下車,決定徒步走完剩下的兩公里鄉路。剛下過雪的天氣寒冷而清新!我獨自一人踩著雪“嘎吱嘎吱”地走著,麻雀群時而在雪地里蹦跳尋食,時而好像被什么驚動“呼”地爭相飛上樹枝“嘰嘰喳喳”叫著、張望著。望著陽光下白雪皚皚的曠野和不時從路旁樹枝上“簌簌”飄落的積雪,感覺整個人都是清新通透的,那份在喧囂都市難以找尋的寧靜——久違而又新鮮!

  (五)

  望著清冷街道兩旁被風吹得來回搖晃的紅燈籠,聽著電燈泡碰觸籠骨的聲音,真有一番“疏影橫斜”的意境!只是現在的燈籠已不是當年的那種感覺,那時在春節尤其是在元宵節,家長們通常花幾毛錢買個或者是親手做個紙糊的小燈籠,孩子們點上蠟燭挑著在街上玩耍,經常會看到某個孩子因為不小心弄倒蠟燭燒毀了燈籠而手足無措,甚至有的孩子會因為失去了心愛的玩具而放聲大哭。

  現在看不到那樣的紙燈籠了,變成了塑料燈籠或者紅紗燈籠,里面也不是點蠟燭而是換成了小燈泡。當年的農村對于電是很渴望的,一年到頭天天停電,若是除夕晚上沒有停電,足以讓人們興奮得難以言表!所以那時的孩子們最渴望過年,可以正兒八經地買身新衣、可以開開心心吃幾天好吃的,甚至還可以擠到有電視機的鄰居家里看春晚!

  我當時過年最稀罕的就是父親單位發放的福利——幾斤大米和幾條魚,每次看到父親騎著自行車把福利帶回家,我都會迫不及待地蹲在一旁看父親剖魚,父親也總是讓我把手指伸進魚的嘴里逗我玩,雖然我明知道魚已經死了,但心里還是蹦蹦跳跳地擔心萬一手指被魚咬住拿不出來怎么辦。

  現在我并不渴望過年,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了。街上冷冷清清的,遠沒有當年孩子們在人群中鉆來鉆去追逐嬉戲的熱鬧。正如現在天天都可以吃魚,但是找不到了當年吃魚時的味道,或許是現在吃的魚很難是野生的緣故;又或許是見得多了吃得多了,便不稀罕了吧。

  (六)

  往事如煙,一縷一縷飄散,飛在天際,落在心田……

  瞎爺走了,靜悄悄地走了,很多人并不在意,至少當時的我是這樣的。但是,多年以后某個瞬間,突然觸碰到記憶深處的瞎爺,忽然發現:他竟然是我童年時光里極其重要的一部分——難以剝離、難以忘卻,碰觸到了仍不免隱隱作痛、暗暗感懷。

  有人說,八零后未到懷舊的年紀卻是最喜歡懷舊。細細想來,應該不是八零后懷舊,而是這個世界發展太快,還來不及將身邊的風景看透就已經被拖入了下一段旅程。變化越快,內心的碰撞也就越激烈!大概人就是這樣的吧:鐘情于不斷地擁有,恐懼于不斷地失去,既拼命向往即將得到的未來,又在努力找尋已經失去的曾經。

  “逝者如斯夫”!該走的終究會走,該來的也還是要來。

  人,總是在患得患失中走完一生。同事們、朋友們有時總愛聚在一起談論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的艱辛,發一陣牢騷、吐一圈槽、甚至來一段調侃,感嘆節奏太快生活有點吃力。是啊,誰的人生能是稱心如意的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如意者常八九!與其抱怨、抵觸、消沉,不如勇敢面對、坦然接受、努力克服。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人生的意義不應該把有限的時光和精力耗費在抱怨和牢騷中,而是要以一種謙虛的、樂觀的、敬畏的甚至自嘲的心態不斷地完善自己、壯大自己、突破自己!就如同瞎爺,在正值大好時光的歲月中遭遇不幸,他大概也痛苦過、抱怨過甚至輕生過,但是他最終選擇了堅強、選擇了接受、選擇了樂觀,在身體的黑暗中找到了另一線光明!

【我的回鄉偶憶散文】相關文章:

《回鄉偶書》的古詩鑒賞01-21

回鄉漫筆散文11-15

憶散文11-11

小學語文《回鄉偶書》的教學片斷賞析02-16

憶草場散文11-27

憶如隨風散文11-17

小學四年級下冊課件《回鄉偶書》12-15

小學語四年級課件《回鄉偶書》10-20

回鄉偶書二首(其二)原文翻譯及賞析04-08

憶浙東才女短文散文11-11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 日韩国产欧美一级 | 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伊人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