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嚴父慈母的散文
周六早上,爸爸拿著噴壺在澆花,豆豆看到后興沖沖地也要玩,自己找來一個小噴壺,不過他可不是澆花,而是到處亂噴,弄的墻上、地上都是水。爸爸告訴他不能亂噴,但已過3歲的他有些叛逆,一邊噴一邊說,“我就不!”爸爸又說了一遍,依然不聽。
于是,小噴壺被無情地沒收了,豆豆很不甘心,哇哇大哭起來。爸爸蹲下來想和他講道理,但此時的爸爸有些嚴肅,他說啥也不愿靠近,哭著跑到我身邊,抱著我的大腿,滿目淚花、委屈巴巴地瞅向我,貌似想要我為他撐個腰。
那這個腰該怎么撐呢?我明白,如果一味護著孩子,哄他不哭,說爸爸壞,那肯定是最低級策略,這不僅容易激發矛盾,對孩子也是不負責任。可如果繼續以嚴肅的態度批評他,那小家伙肯定也接受不了。
究竟應該怎么做才合適?突然想到,不是有個成語叫“嚴父慈母”嗎,這里的`“慈”肯定不是護著、哄著、慣著、順著的意思。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爸爸很兇,打罵起來毫不留情,可媽媽忍不下這個心,就在旁邊護著,跟爸爸對著干,最后由教育孩子引發出一場夫妻大戰。于是,有些媽媽為了避免在教育孩子上起沖突,選擇充耳不聞。
如果“慈”不是護著、哄著,那應該是什么?我想,“慈”也許可以看成是“溫和而堅定地解釋規則”。為什么這么說?就像早上豆豆亂噴水,爸爸生氣沒收,這時他一方面害怕爸爸,一方面不能接受爸爸沒收噴壺這件事,當下是既害怕又委屈。而我可以做的是——安撫他的情緒,并為他解釋規則。讓他明白,為何爸爸會生氣,要沒收他的噴壺?
怎樣解釋規則呢?我想用“倒推問法”,他可能會比較容易理解。
于是,我假裝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問,“怎么哭了呢?”
他答,“爸爸兇豆豆了。”
再問,“爸爸為什么要兇你呢?”
看一時答不出,我提醒他,“是不是你拿噴壺亂噴水了?”
他點點頭,我繼續問,“那爸爸有沒有跟你說不能亂噴呢?”
答,“有”。
接著問,“那你有沒有聽呢?”
答,“沒有”。
繼續問,“所以爸爸沒收了你的噴壺,是嗎?”
他好像有些明白了,“那是你做錯了還是爸爸做錯了呢?”
他不假思索道,“是我做錯了”。
然后,他悻悻地走到爸爸身邊說,“爸爸,是我錯了,我不會了。”
這時,爸爸看到他主動承認錯誤,就一改嚴肅面孔,“好,那噴壺我先保管一天,明天再拿給你。”
于是,父子倆又開心地玩耍了,周末早晨的小鬧劇告一段落。
通過這件小事,我發現:
1、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父母對于“規則”需要有比較一致的認知;
2、根據情境需要,一個人負責“嚴”,來守護規則的界限,一個人負責“慈”,來解釋規則的合理性,“嚴”和“慈”只是態度的不同,在教育認知上是一致的;
3、父母在“白臉”與“紅臉”的扮演上可以相互補位,之所以爸爸扮紅臉比較多,可能是因為孩子天生與媽媽更為親近,但是紅臉扮多了,孩子容易懼怕爸爸,不利于親子關系的培養。
4、孩子的受挫也可以是一次家庭教育的好時機,在一次次小小的受挫中,他逐漸學會梳理自己的情緒,并為自己的情緒負責,這個情商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就實現了。
【我所理解的嚴父慈母的散文】相關文章:
嚴父慈母成語解釋01-12
我的想念散文11-05
我喜歡的散文11-13
我的她散文05-01
我的班長我的班散文04-30
我不懂的是我散文11-11
散文所思所念所想04-30
追逐你所看不見的美散文11-03
我的家鄉的小河散文01-03
我熱戀的林地散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