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大平原的鄉村夜散文

時間:2022-09-26 16:39:59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大平原的鄉村夜散文(精選7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是抒發作文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你知道寫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平原的鄉村夜散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平原的鄉村夜散文(精選7篇)

  大平原的鄉村夜散文 篇1

  大平原的鄉村夜啊那么美,月亮高高的懸掛在深藍色的天際上,把如水的月灑向大地。遠的近的城鎮、村莊、樹林和樹林旁的古榕,隱隱綽綽,以萬千種不同的姿態姿勢,立于朦朧的月光之中。風吹過樹林時傳來緊一陣慢一陣的如潮的聲音,奇妙而又動聽。

  回首望,月光灑在村落樹林邊幾篷如蓋的古榕上,這古榕樹啊枝撐著椏,椏連著枝,伸得好遠,好遠。這幾篷古榕根盤著地,地托著根,盤得好緊,好緊。這古老的榕樹啊,是這大平原鄉村的活見證,多少年來,就靜靜地守候著這大平原的鄉村,深情地凝望著鄉村過往的兒女們,把綠蔭帶給大家。榕樹腳下,鄉村里的娃娃們攀樹而上,在樹縫間竄上竄下,追逐嬉鬧。他們是在尋覓那綠葉上流光的月色吧?還是在探訪那遠古深邃的悠久故事呢?而古榕樹似乎也忘了疲倦,伴著大平原上的子孫們在歡樂呢。

  村子中央有一汪清悠悠的池塘水,如水的月色下平靜的池塘水泛著銀光,波光瀲滟,更有青蛙鼓噪,水鳥長謳。池塘邊有幾畦蒼翠的芭蕉林,如扇的蕉葉輕歌曼舞,搖曳多姿。新爆的幾串蕉芽,在夏的夜風中散著芬芳,吐著香馨,醉得幾多寂寞的雀兒也噤不住了,在蕉叢中竊竊呢喃。每到夜里,這里就會聚集村里村外十七八歲的年輕人。老人和孩子們,也好象心領神會似的,主動拐到別的地方去,把這一方凈土留給那些花季少男少女們。

  平常日子,姑娘小伙們各奔東西,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和父輩們的那份期待,在遙遠的陌生的城市各自打拼。他們遠離親人,忍受看孤獨和寂寞的煎熬,忍受著對家鄉那份深深的思念。但每到春日夏初的季節,他們象眷念春天的候鳥一樣,迢迢千里,往大平原的家鄉飛,不約而同地回到了家鄉。因為這是收獲的季節,是愛情開花結果的季節,所以他們不遠千里萬里,也要回到家鄉,與兒時的伙伴,夢中的情侶,相擁在清風明月中。

  城市使他們有過迷茫,那喧囂的人流,那幾乎帶著瘋狂的生活節奏,那燈紅酒綠的夜生活,他們得適應,他們被迫迷戀、被迫向往,從而他們失落。他們也高昂起了頭顱生活,共享繁華盛世和諧相處。可他們最后發現,他們是城市里的匆匆過客,他們的根在這悠悠的大平原上,他們是風清水秀大平原村莊的子孫,他們是大平原的希望。

  大平原的夜喲是醉人的夜,大平原的月光是讓人神思夢想的月光,大平原的村莊、榕樹、池塘,更是令人想往!

  大平原的鄉村夜散文 篇2

  在這樣一個夜,已經可以安靜地把我的靈魂放置到一個美妙而又寧靜的天空下,去感念一些事。

  繁星密織閃爍,夜的天空,被織就成一張無形的網,罩住我滿心的情思,只要一仰頭,每個星星的笑容都融進我流逝的歲月里,訴說著久別重逢的情愫。

  站在老屋的陽臺上,聽蛙聲繁密如落雨,聽鄉野幾聲吠叫起伏,晃蕩在四野,然后又安靜地消散在蟲鳴蛙聲密細的音符中。一些風,帶著潮濕的沁香,拂進我的身體,靈魂宛若在夢中飄浮。一池塘水,在星光下泛起一圈圈溫柔的漣漪,以擴散形態向夜色深處伸延。我的夢在夜色深處被晶瑩透剔的露水潤開。一樹花開,一片片沁香,在心頭旋律。音符里,一圈圈足音在風中,輕輕飄蕩在鄉村的夜色深處,把我心頭姿意的夢幻輕輕托起。

  我確信這不是夢,我的夢曾在異鄉城市的高樓里無數次對著靈魂寄托在長長漂泊的光陰里,抒寫在我期盼的希翼里,被我忠誠于現實生活甘愿埋葬在滿天霓虹燈閃爍的光茫里,迷茫在擁擠喧囂的人群里,被街道長長的氣笛聲覆蓋在遙遠的漂泊中。

  好久了,再次與這樣一個寧靜的鄉村夜晚相遇,身心舒展好久沒有過的精神暢快,生命此刻仿佛靜止在一方純樸而溫柔的寧靜里,聆聽著內心激蕩出來的溫情,脈脈地跳躍。只是這剎那美好的感覺,除了繁星如雨落,以及一些蟲鳴蛙聲密細的聲音,還有在夜色里隨風涌動地沁香,讓我感覺這柔美而寧靜的夜色深處,有一絲失落襲來。一股難以言喻的復雜迷惘隨即涌上心頭。是漂泊許久的生命感到煩累?抑或是人生經歷過繁華過后必然落寂的感召嗎?又或是無數次的愧疚的思念?說不清,道不明,任由一縷復雜狂亂的情沖撞靈魂,讓心情復雜迷茫。

  突然想起一首詩,“在母語的防線上/奇異的鄉愁/垂死的玫瑰”。一個人在滇沛中寫下這樣孤獨的詩句。它觸動了我,使我想到我自己的出走。那是一個春天,得知第二天就可以離開這片鄉土,走向青春熱血的夢幻里,我興奮的一宵未眠。當第二天,父母送我步出一公里的鄉間小路時,我踏上一輛開往火車站的客車,心頭濃霧般升騰一股興奮,終于我離開父母的視線,離開背后那片春天花開燦然的鄉村,坐在車上,我以觀賞者漫游世界的速度緩緩向遠方行去,那時候的心靈是無比的興奮和愉快。原因很簡單,因為我越過那片熟悉而又簡單的鄉村土地,我眼睛的前方,陽光把春天照得特別耀眼輝煌。當今夜,我再次拿出曾經離開這片鄉土的心境對比,我不得不說:與現在這種心境對比是一種殘忍。

  漂泊許多年,我從沒有像現在一樣感覺一種安心與踏實,感覺身心被一種溫情的氣流所包圍。就算每天在異鄉的城市的夜色里,仰視星空皓月,或是天邊綿綿起伏的青山,偶然涌上幾句詩語,也從沒有像現在一樣感受到精神上有一種無比的快愉。時常問自己,遠走他鄉,我得到什么?忽然明白,我得到是人生現實的戰利品,而我失去的是能安撫我精神歡愉的東西,那就是純樸和簡單的美。

  朦朧中,池塘的水還在夜色下泛濫著笑意,原始質樸的鄉村音符和著一地銀色的光跳躍著。看那微風中的草木枝頭,一些露珠悄悄降落,滋潤著又一個鄉村夜色的感動。一個影子,以孤立的姿勢立于陽臺,一些來自于歲月的感念,與今夜的鄉村一起聚攏。流淌在心底的血,與鄉村的夜久別訴情。

  大平原的鄉村夜散文 篇3

  在大冶老家傅家溝,上帝總是殷勤地把遮住的簾按部就班鋪開,讓太陽所作出的努力徹底清零,夜竟如此不擇手段而至,它的每一舉動讓人琢磨難料,真不知道這是一番惡意還是一番美意。曾記得同事老蕭不止一次望著鄉間無邊的夜色有心無意地慨嘆:“這是星星和月亮收買了太陽?還是太活陽大度地心甘情愿主動退場?”他如此矯情,只是代替人類在撒嬌而已。這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人類的創造、意愿都無法作主。在大自然面前,我們永遠是一個孩子,一個乖巧得如純潔的水一樣的孩子,順從得把所有的非分丟下的聽話的孩子,只有如此,我們得以存在,才能成為一位安安靜靜的讀夜者。世界融入了你,你也得融入世界,夜融入了你,你也得融入夜,這是辯證的哲學,這是存在的必要。

  當時光分分秒秒把人們拋棄,才發現活著的一切是有限度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應該活成老屋一塊幸運的石頭,還是活成老屋一株幸運的植物。只知道,活的一切,能留下的當西大凡寥寥無幾,但那都是打拼時的足音。留下一串活著的履痕吧,盡管這樣活的意義很危險。你有故事嗎?你說你只有酒,是否來上一口?我沒有故事,也沒有酒,只有一杯連茶都不是的水,哪里好意思拿出來招待你呢?你的酒,可以成為每一個人的思念,我的水,只能成為我思念每一個人。夜已經很深了,那該恨和不該恨的人在夢里是不是還恨我,那該想和不該想我的人在夢里是不是還想我。

  一直這樣想,去狠狠喝一頓酒,把那無聊的日子醉成詩,或者醉成歌。可每一次醉過后,發現后面的日子仍然背叛著詩,背叛著歌。那詩也是枯黃的爛爛詩,那歌也是不著調不靠譜的歌。為此,我無限苦惱。還好我的內心從來沒有背叛過自己,還能在暗淡里尋找驕傲的絢爛,在痛苦里尋找明媚的幸福。命運一次次不懷好意的安排,不予理睬,風雨總是有盡頭的,我有我自己的二維密碼,我有我自己的三維空間。

  月亮翻越千山,又落在四季輪回的家園。月兒很幸運,家園更加幸運。城市那半死半活的夜,總是不夠徹底,哪能跟家鄉的夜攀比?半夢半醒迷迷離離的街道,霓虹閃閃爍爍下醉生夢死的輝煌都不屬于我。我逃離了那唯利是圖的城市,推開往日的燈紅酒綠,與家鄉誠懇的夜為伍了。一直很喜歡家鄉的夜,無論有風無風,無論有雨無雨,無論有星無星,無論有月無月,伸伸手就能觸摸到那份安寧和真實,碰觸到那份最原始最純粹的寂靜和祥和。這樣,我可以安心放下白日里阿諛的言語,也可以安心放下白日里強作的歡顏。在母親一瀉千里的胸懷里,把緊張的神經放松,把沉重的羈絆砸爛,還我明月清風的空曠。

  夜久更闌,母親輕輕的咳嗽聲從隔壁輾轉的床榻傳來,那強忍著的細若游絲的聲音在夜里卻是如此尖銳,刺痛的不僅僅只是我,還有那寧靜的夜。我拿自己的身體作溫度計量給家鄉的夜測量了一下體溫,才發覺很冷的秋夜已經來臨。抱病幾年的老母經得起這季節退換的折騰嗎?病骨支離的母親從來沒有把自己放在心上,近期在醫院里極度迷離,輸了兩次600毫升的血,醒來就催著要出院。盡管虛弱得拄著拐棍,飽滿的熱情依然不減,仍舊鼓勵兒女放下她各忙各的工作。她總是說:我不是病人,你們看,我麻利得把自己打理得井井有條,若你們把我當病人我真會大病一場的!無私、豁達是每一位母親的天性還是我善良母親一人所獨具的呢?

  昨晚夜深,與同事辦事同宿于家鄉,同事在睡夢里咆哮,聲嘶力竭的喊聲把我從好夢里驚醒。他那樣咬牙切齒,在危機四伏的夢里吶喊:打死他,打死他……是什么恨使他在夢里也放不下呢?窗外可是清風徐徐,月光輕柔依然那樣皎潔。多么美好的鄉間之夜呀,月光下我仿佛還能聽到有人在彈奏著婉約而凄美,悠深而美妙的樂曲呢。是呀,活著的態度多么重要呀。我又想起母親這樣描述痛苦與幸福:痛苦是因為計較得太多,幸福是因為什么都不要太計較。我又想起母親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釋然來。

  有人說:成長就是從小徑步入大道,從小巷步入都市;成熟就是從大道走入小徑,從都市走入小巷。在家鄉的`夜里,我思考再三:我成長了?我成熟了?卻從沒有離開過母親的小山村——傅家溝走進那大道與都市,總是在母親善良的小巷小道里蹣跚……

  大平原的鄉村夜散文 篇4

  鄉村的夜晚,特點鮮明,令人難忘。

  鄉村的夜是靜謐的。褪去了白天的鮮活,鄉村的夜如處子般靜籟。綠色掩映于黑暗之中,給夜色增添了些許淺墨。農作物隨風擺動,猶如夜色中的海浪,影影綽綽,似幻似真。作物間相互碰撞,嘩啦之聲鋪滿天地,似低吟,似淺唱,灌滿耳際。想要一探究竟,打開手電筒,燈光如箭般射入無盡的黑暗中,光束表明了“光箭”的軌跡,由燈口處開始向前擴散,逐漸變寬,直至消失不見,平時光亮的燈光,竟毫無反抗般陷入其中。

  鄉村的夜是生動的。沒了城市人為燈光的束縛,鄉村的黑夜如深海般稠密,鄉間的小路,坑洼不平,猶如靜止的波浪,高低不同,有起有伏。行走其上的車輛,如誤闖入夜海的一葉偏舟,一路顛簸,隨“波”逐流,緩緩前行。車輪碾過之處,揚起一路的塵土,灰塵飄散開來,在車輛四周彌漫,將車輛包裹其中,竟如水霧般縹緲。燈光范圍內飛舞的塵土顆粒,如不安分的分子,清晰可見,將四周的黑暗襯托的愈發深沉。

  鄉村的夜是美麗的。用眼望去,一望無際的夜色,似乎能夠變換出任何你想象中的東西,忍不住伸手試探,眼中的形象卻突然消失不見,融于夜色中。于黑暗的盡頭相接的是星空,星空是夜晚呈現的美景,點點繁星將夜色一分為二,交相輝映。夜色和星空就像勢均力敵的對手,黑暗無法包圍整個星空,星空也無法照耀整個黑夜。對手往往也是最好的幫手,沒有夜色的襯托,繁星便不會珍貴,正是夜色的映襯,才讓星空更加的美麗。

  鄉村的夜是忙碌的。就像大海,看似平靜的海面下是洶涌的暗流,鄉村靜謐的夜色下,也是一片繁忙景象。細心觀察,田地里偶爾冒出的零星燈光,飄忽不定,那是村人夜間照明的燈光,是農人辛苦勞作的標志,他們不辭勞苦地耕種土地,用勤勞換來富足的生活。仔細傾聽,路邊汩汩的流水聲,細小卻動聽,那是從機井中抽出來灌溉田地的井水流淌的聲音,水流順著壟溝,流入田地,澆灌土壤,孕育作物。

  鄉村的夜,亦靜亦動,平靜中蘊含著無限生機,鄉村夜晚之美,美不勝收,美的觸及心靈。

  大平原的鄉村夜散文 篇5

  我總喜歡站在黃昏蒼茫下仰望它。它一如一道可以通向夜的門,在幕色中佇立。也喜歡在這樣的景象里回憶,不知是心境老了還是現在的繁華丟了太多的純樸,我總會回憶年少時能記起的場景。

  在夏天黃昏的夕陽中,我們隨意地跑起來鞋子拋向空中,這時剛出來的蝙蝠便隨之改變方向,鞋子便在這個時候在空中畫了兩道弧線,而后急速落地,在這個當口,蝙蝠掉頭飛向更高的空中。因此,我們更是一遍遍地把鞋子拋向空中,想著把蝙蝠打下來,一頭撞在地上,可我們,每次都沒有成功。它們無言地忽右忽右,或高或低,那沉默的暗影,讓黃昏變得更加親近與神秘。然后,夕陽慢慢地淡去,黃昏便這樣滋長成黑夜,樸素又透明。

  早年,村子還沒有電燈,忙碌一天的人們吃完飯,就會在哪家門口有大坪子里,拿幾個小凳,一壺茶水,女人們用扇拍打蚊子,拉著家常,男人們便點著煙,說著今年的農活。有月亮時,人們便會泡起茶,一杯接著一杯,偶爾也看看門前的菜園,也看看不遠的山,說的話題總離不開孩子與農作。哪家孩子考上重點,哪家孩子不讀書,誰家的田里沒水了,誰家的稻子長蟲。沒有月亮的夜伸手不見五指,看不清誰的臉,只有開口說話,才知道對方是誰。村子里,稻田從村頭一直延伸到村尾,禾苗在夜風里搖舞。向西的一個緩坡里,能看到螢火閃爍。我們在大人周圍嬉鬧著,剛洗過澡的身體已是大汗淋淋。

  鄉村的黑夜是透明的,一如一朵待開的花,富有張力,把我們的夢包裹,然后,悄悄融化。那時的夜清新又干凈,散發著泥土的芳香。螢火蟲兒在它的翅影里游走,鄰家的男孩子便拍手,螢火蟲兒就越飛越近,然后繞過芒花,飛進院墻,我們便跑進院內,把它們拍打在地上,然后裝進我的透明瓶子里,它就在黑暗中透著一圈一圈的光,我們便把它放在芒花邊上的草地上,用它來吸引更多的螢火蟲兒。

  我們時常會追著螢火蟲兒,一個個地把它們裝在透明的瓶子里,晚上把它們一個個放出來,于是,蚊帳內,如星星點點,美麗又夢幻,除了這些,夜里,便沒什么可看的了,這些螢火蟲兒,便成了孩子想象的出口。

  黑夜便這樣不動聲色地看著我們。黑夜里已無人居住的老屋顯得孤獨又神秘,在夜里,我經過它時,總會看老屋門口閃著光的銅鎖,在那時安靜的夜里,它顯出的是一份寂寞與冷清。老屋有二層臺階,七間屋子,一個大廳,一個天井,白天里,偶爾可以看到螞蚱跳過長滿青苔的臺階。老屋的氣息是安詳寧靜的,屋后是一片石竹林中間有一條山道,墻的各二邊開著兩個窗子,象極了老屋的耳朵,左邊的窗子邊,有一棵碩大的梨樹,右邊的窗子是小路。

  我便沿著那條中路繞過老屋的大門,住西邊的梨樹走去,因為太高,一直是打不著梨的,常常就這樣仰望著,期待來一場很大的風,把它們吹落,偶爾也真的會有風來,也掉幾個梨下來,這時的我,幸福地傻笑,然后抱著它們,找鄰家姐妹去。

  我還可以從這兩個窗子里往內看,看老屋的過往與安寧。偶爾會有壁虎從窗欞里爬出來。我就順著老屋的墻根走,看著它,直到它再次進窗。

  鄉村是安靜的,如果有雨,便能聽到禾苗葉子動聽的演秦,沙沙,嘩嘩。屋檐的水滴落到那已被滴成小螺形的口里,有節奏地,在夜里,或在白天的午后,嘀,嘀,然后我伸出手,接住它們,水濺滿袖口,便會聽到曾祖母叫,濕了濕了。

  回憶是酒,越品越醇,回憶是茶,愈品愈香。我想念那純粹的夜,它從山頂一直到樹枝,在每個角落的每個細節處,都散落了純潔與純樸,一如溫暖的翅膀,把我抱在懷里,任我想象,任我依附。它把鄉道掩蓋,把橋梁托起,把樹收藏在風里,把狗叫拉長,把原野清理,把我們的思緒帶得更遠。

  鄉村的夜,我曾經的那一抹韻,它停在不遠處,在樹梢之上,在屋檐之下,它正悄悄地蘊孕一場場希望,在黎明到來之前,把它們一一散落。

  [回到鄉村]

  春天來了。想家中的雙親了。想村邊的那棵柳樹一定發芽,溪水一定滿了許多。家中的桃樹和李樹也快開花了。老屋后的竹筍快破土了。爸一定忙于田間。媽媽一定忙于我們那塊許老的菜地了。立于陽臺的一角,爸媽,女兒想家,想你們了。

  在心靈的最深處,永遠珍藏著最美的一幅畫卷。在那個南方的小山村。迎來一個個朝陽,留住一個個月兒。緊緊地站在山村的心頭。與四季對話,收藏四季的每一種顏色。

  總在老人慈愛的眼神中等待自己長大,在雙親期待的眼睛里,催著自己快快長大,無憂無慮的童年讓我羨慕那些穿絲襪大姐。長大了,又總回顧天真的年歲。

  在母親的微笑里,在父親松皮般的手里,我被呵護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姑娘。終于還是離家,離開母親溫暖懷抱,離開父親粗糙的手心。

  感恩在心中。待我恩重如山的雙親,該怎么報達這樣的恩情,如此恩,此生無以回報了。

  我想我是該回家了,回家看看漸漸蒼老的雙親,看看那立于寂靜天空下的那幢空曠的老屋。老屋是孤獨的,父母是寂寞的,我們都在成長中悄悄離去。留下那空空的屋子和漸漸蒼老的雙親。

  爸媽,你們可知。在外流浪久了,想回家了。想輕輕推開那熟悉的木門,開門間,媽媽就安靜地憩在那兒,想推開門看到爸爸忙碌于柴火時的背影。想靜靜地坐于你們之間,然后聽你們嘮叨于鄰居的喜事,聽母親說:春日里一樹的梨花,夏夜里聲聲蟬鳴,秋天那一地的落葉,冬日干枯的桃樹。靜靜地看父親的煙一圈圈地放大,靜靜地看媽媽手里的針線活。

  我知道我是要回家了。我的雙親。我知道居于外的是客房,那是我暫居的驛站。我想念家中那張熟悉的床了。多年來,躺在他鄉的床上,總會錯把他鄉當故鄉。

  我要回家了,母親。當秋風吹過陽臺邊的樹梢時。當長長的涼夜孤單地纏繞心頭時。當月亮在我的眼前慢慢升起時,臨窗的我,總會向著記憶的方向眺望。守著一輪明月,鄉愁重重地壓在心頭。怕自己再也不能承受那沉沉的重量,母親,我是該回家了。

  我象是一個過客懷抱著歲月與親情在塵世中漫步。總忘不了家中那小小的山村我的家鄉。迷失方向的游子,不會忘了歸家的路的。

  我知道我是該回家了,父親。當我孤獨地走在城市的街頭時,當我孤單地走過那些窄窄的小巷時,我如稻草人借著街燈只想走向回家的路。您知道的,城市終是不屬于我的,我也不屬于城市。我就象一個夢中的孩子,徘徊在陌生的地方,不知所措。在這里找不到童年那塊純凈的天空,在這里找不到那記憶的顏色。在這里無法采集凝露的清涼,無法收藏炭黑的溫暖。

  我想我是要回家了,回家看看群山環繞的安詳山村,看看炊煙裊裊升起。看看金黃色的稻浪,看看綠色的松濤。聞聞淡淡茶香,濃濃飯香。

  家是雙親,雙親就是家。家,一個簡單的詞。想起它,心頭溫暖了許多,想起它,生命的角落里就有了亮光。想起它,所有的內容都圍著這個核心,才有了流浪的理由和借口。

  離家遠時,家在心中。

  母親,昨夜夢見你們了。夢里,我回家了,沿著夢的邊延我踱至家門。我聽到母親您輕喚我的乳名,聽到父親朗朗的呼喚。夢里聲聲,如泉水輕緩心頭。父親,我在夢里推開了家中那沉重的木門時,在家坐了許久許久,我如幸福的歸巢鳥安靜地棲息,似乎一生再也不想出來。

  我想我是該回家了。

  大平原的鄉村夜散文 篇6

  當落日的余暉散滿大地,天便漸漸的暗了下來。

  西天的霞彩染紅了整個天際,落在村莊,落在田野,也落在了農人與老牛回家的路上,仿佛給天地都蒙上了一層淡淡的紅暈。晚來的風習習,挾著一絲清爽,稍稍淡去了日間惱人的浮燥;鳥兒們拍打著疲倦的翅膀劃過頭頂,奔向家的方向;只一瞬間,整個世界便安靜了下來。

  村莊的上空炊煙裊裊,工作了一天的人們此刻又開始了灶臺邊的忙碌。菜是自己家里種的,糧食也是自家產的,無須太過繁瑣的制作,只要簡單的料理下便好,倒也契合了所謂“綠色健康”的現代飲食理念。

  早早吃過晚飯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或在街道巷口的長椅上納涼閑聊,或到村中心的小廣場聚集。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帶給了人們物質方面的富足,也讓人們有了更高層次的文化生活需求;相對于年輕人熱衷的K歌、上網、游戲,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反倒更加豐富,唱歌唱戲的,扭大秧歌的,還有風行全國的廣場舞!

  街道邊的燒烤店和麻辣燙小吃是年輕人的領地!打小一起光腚玩兒到大的發小,一起上學一起工作的朋友們,還有甜甜蜜蜜的小情侶,趁著此刻閑暇紛紛約了來;坐在露天的餐桌,要上幾個小菜,來幾扎啤酒,烤串是必須的,咸淡口味隨客人意,隨叫隨到!在這夜的光景里可以肆意的玩笑放縱,將一天工作的壓力釋放在酒中、風里。

  廣場那邊舞跳的正酣,柔美的音樂被這柔柔的夜風飄出好遠;左鄰右舍人家兒養的狗兒,不知是被歌舞聲感染還是驚嚇到了,不合時宜的吼上那么幾聲,卻絲毫影響不到大家舞蹈的熱情。

  路燈下,也不乏散步的人群,人們三三兩兩的有說有笑,在幽暗的燈光下自在的漫行著。“飯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話就是真理,人們大多深信不疑的;活不活的過九十九倒也無所謂,晚飯后適當的運動對健康總是有益處的,既放松了身體又愉悅了心情!

  月亮悄悄的爬上頭頂,整個鄉村慢慢的進入了夢鄉;一天天一年年,一輩輩的人們周而復始的重復著,這簡約但又不單調的生活方式。雖然缺少了都市的繁華與喧囂,卻平添出了一份難得的恬靜與安詳!

  路邊的燈光漸漸暗了,到處都被月的銀輝灑滿,整個村莊像在母親襁褓里的嬰兒,甜甜的睡著!

  晚安了,這鄉村的夜!

  大平原的鄉村夜散文 篇7

  七月的鄉村,綠蔭遍地,瓜果飄香,也是農人悠閑的季節。

  吃過晚飯,大姑娘小媳婦們聚集在村頭皂角樹下,遙望著銀河兩邊的牛郎織女星,越走越近,急切地期盼著七夕節的到來。

  六十年代的關中農村,民風淳厚,政通人和,風調雨順,到處洋溢著田園牧歌式的寧靜。

  七月初七的下午,生產隊早早收了工。太陽還沒有下山,家家戶戶就將桌子板凳搬到了門前的打谷場上,圍成一個圈,準備晚上掐“巧娘娘”、“念曲子”。

  掐“巧娘娘”、“念曲子”是我們村七夕的主要活動。娘幾天前就生了滿滿一瓦盆綠豆芽,已長兩寸多高,綠生生、水靈靈的。

  孩子們高興得像過年一樣,圍著桌子瘋跑;姑娘們擠在一起,嘰嘰咕咕談論著晚上怎樣化妝打扮;曲子班正在最后排練。

  一家人早早吃了晚飯,坐在門口的青石碾盤上乘涼。爸爸指著天空北方的七顆星星說,這是“北斗七星”,第一顆叫魁星。夜間迷路了,看北斗七星就可以找到方向。那邊星星最多的一溜,就是天河,右邊最亮的那顆是織女星,左邊最亮的那顆是牛郎星。

  留在我記憶中的家鄉的夜空,是那樣的湛藍、潔凈,星星是那樣的清晰、明亮,像蔚藍色的大海,又像瓦藍色的玻璃。

  娘,牛郎織女是誰呀?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小伙叫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哥嫂虐待,與一頭老牛相依為伴。有一天,眾仙女們到河里沐浴,牛郎按老牛的計謀,偷走了織女的五彩衣。驚惶失措的眾仙女穿衣飛去,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嫁給了牛郎。婚后,牛郎和織女過著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的幸福生活,一年后織女生了龍鳳胎。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得知織女和牛郎成親之事,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天神下凡抓回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老牛死后留下的牛皮,擔著一雙兒女飛上天空。眼看就要追上織女,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向天空一揮,一道銀河波浪滔天,將牛郎織女隔在兩邊。從此,牛郎織女眼淚汪汪,隔河相望。后來王母娘娘準許每逢七月初七牛郎織女相會,于是喜鵲飛上天空為牛郎織女搭橋,他們一年才能在鵲橋相會一次。

  姐姐說,王母娘娘太壞了。妹妹附和著,牛郎織女多可憐呀。

  打谷場上燈亮了,家家搬出了一盆盆綠豆芽,擺在桌上,旁邊放上一搪瓷盆清水。孩子們、大姑娘小媳婦都圍了上去,在電燈光下,掐根豆芽放在水盆里,看影子是啥。妹妹掐了根“巧娘娘”,影子像根繡花針,娘說妹妹心靈手巧,長大一定是個繡花能手。姐姐照出的影子像個鍋鏟,大家說姐姐日后肯定能炒一手好菜,嫁個好女婿,說得姐姐羞紅了臉。輪到我掐了,影子像支筆,爺爺夸我愛學習,長大肯定有出息,說得我心里熱乎乎的。

  大家說著笑著議論著,繞著桌子一家一家看,這家掐出的影子不滿意,到另一家再掐,直到心滿意足。

  村頭大皂角樹下,曲子班早已開唱。

  “曲子”有點像陜西華縣的“老腔”,是農村一種自娛自樂的方式。念唱的人可多可少,樂器因陋就簡,或胡琴,或三弦,或橫木,或敲擊板凳桌椅;形式可以念可以唱,可以一人念唱,也可多人念唱;可以唱秦腔戲文,也可自編自唱;可以莊重大方,也可詼諧幽默。

  鄉下人一年勞碌辛苦,逢下雨天和農閑時節,聚在一起,熬著罐罐茶,念著曲子,樂呵樂呵。

  皂角樹上掛著一盞燈泡,七八個人圍著一張方桌,老八爺留著民國時的頭型,前半個頭剃了頭發,后半個頭留著齊耳短發,戴著一副石頭眼鏡,閉著眼睛,彈著三弦,聲嘶力竭地唱著秦腔《周仁回府》選段,時而高昂,時而低沉;友友伯拉著二胡,唱了一段秦腔《鍘美案》秦香蓮的唱段,他學著女人腔,嗓子捏得細細的,搖擺著光頭,悲痛欲絕的樣子,惹的大家不時叫好。

  曲子班念了幾曲戲文,幾個小伙子喊著,來個葷的好不好?

  社娃爸用木棍敲著板凳念起搞怪段子,大多數已記不得了,只記得兩句:

  把你婆的臭尿盆不撇做個啥呀嗨?

  我留下過年吃臊子面呀那乎嗨哎嗨吆;

  把你娘的臭窩窩(棉鞋)不撂了做個啥呀嗨?

  我留下天黑了點燈盞呀那乎嗨哎嗨吆。

  周圍人笑的前仰后合。

  一會兒,四嫂又念了起來:

  他大舅他二舅

  全場跟著喊:都是他舅。

  高桌子低板凳

  全場一起鬧:都是木頭,木頭!木頭!

  夜漸漸深了,姐姐妹妹還坐在葡萄架下,等著偷聽牛郎織女的綿綿情語。

  斗轉星移,如今七夕節,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被眾多商家渲染營造成促銷商品的購物節。但是,我依然懷念鄉村傳統的七夕節。

【大平原的鄉村夜散文】相關文章:

鄉村的夜散文05-16

大美鄉村散文04-25

在鄉村讀夜散文隨筆05-04

雨落平原散文04-07

五月的平原散文05-25

大平原游記隨筆散文02-02

平原上的葫蘆溝散文05-16

走在關中平原散文04-03

五月的平原的經典散文05-05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综合久久 | 日本特黄特色特刺激大片 | 性生潮久久久不久久久久 | 中文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