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糟雞雜記散文

時間:2021-05-25 11:33:48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糟雞雜記散文

  在《隨園食單》的《羽族單》中,袁枚認為羽毛族中以“雞功最巨,諸菜賴之,如善人積陰德而人不知。故令領羽族之首,而以他禽附之”。所以一共寫了二十六種雞肉烹飪方法,其余如鴿子只列了兩種烹飪方法,鴨子列了九種烹飪方法,鵝、鵪鶉等其他羽毛族類,各只寫了幾種做法,僅作陪襯。

糟雞雜記散文

  中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對于現代人而言,大約只有“吃得”一德。

  對于吃雞肉在世界各地似乎也沒有什么特別的禁忌,似乎都頗受人類的歡迎。而雞肉本身的烹飪方法就多,作為輔助食材的應用也很多。

  這么多種烹飪雞的菜單中,最感興趣的是糟雞的做法。

  然而,食單里卻只有七字:“糟雞法,與糟肉同”。

  再翻查糟肉,也只有七字:“先微腌,再加米糟”。

  糟,古代指未漉清的帶渣滓的酒,后指酒渣。

  其實講究點來說,是用小麥和糯米加曲發酵而成的。

  釀制黃酒剩下的酒糟再經塵封半年以上,便變成香糯,色澤金黃甚至微微變紅,香味濃郁。

  吃糟是先秦的遺風。

  南宋的時候,都城臨安就有賣糟鮑魚、糟羊蹄、糟蟹、糟豬頭肉的。

  元、明、清時,已發展到家庭自制。

  《紅樓夢》里,就提起過寶釵家的`糟鵝掌,糟鴨信,還有后來提到的糟鵪鶉之類的糟物中的精致物。寶寶還說:“這個須得就酒才好。”可見糟物味道香濃,讓人胃口大開。

  在早些年紅遍大江南北的《舌尖上的中國》里面有一集《鄉愁的滋味》里:那個愛逛菜市場的上海阿姨,最拿手的就是醉蟹和糟雞。她做出的糟雞皮呈乳白色略透著肉黃色,清爽,嫩滑。糟好后裝盤,隔著屏幕都聞著酒香。她也說:“什么都可以糟一下”。

  阿姨的糟物做法,大約是傳統蘇州做法。

  舊時蘇州人家,家中多備有糟缸。內外都用翠軸涂得精光锃亮的,肚子大大,缸口小小,好像個酒甕。用以制糟肉,糟雞,還有黃豆芽等一切可糟之物。

  先將肉或雞煮熟焐酥不脫形。抹鹽冷卻,砌缸內,用香糟裝袋,潤以料酒,鋪在熟食的上面,封蓋等候。兩三天后開缸,糟香撲鼻,切成冷盤。糟肉香糯,肥而不膩;糟雞香鮮,嫩而不柴。

  舊時蘇州,糟貨常在過年時享用,冷盤上。這是蘇州年夜飯過年的味道。

  現在做法簡單了:雞冷水下鍋,焯水后放入開水鍋,加入蔥姜,加料酒,蓋上;大火煮開后轉中小火煮至雞熟;撈出浸冰水,待涼后撈起,瀝干水分;斬件擺盤后倒入調好的糟醉鹵里,蓋上,冰箱冷蔵2小時以上;上桌。

  烹飪時間縮短了,連專用的糟油也生產了出來。“糟油出太倉州,愈陳愈佳。”原來,糟油是清乾嘉年間太倉州李梧江首創。

  《太倉州志》云“色味佳勝,他邑所無。”

  《調鼎集》上說:“糟油,嘉興楓涇者佳,太倉州更佳。其澄下濃腳,涂熟雞鴨豬羊各肉,半日可用。以之作小菜,蘸各種食亦可用。”

  糟油是用糟汁、鹽、味精調勻的油,可用來拌食禽、肉、涼菜等。可解腥氣、除異味,提鮮增香、開胃增食。

  蘇州的糟油拌面與蝦子醬油拌面、蔥油拌面齊名,是姑蘇三大名牌冷拌面。

  太倉糟油延用至今,而李梧江的老意誠糟油之所以聲譽日隆,因其每次投料后還要加糟油底子,俗稱糟油腳。糟油之妙,便在于幾百年來累積的底子。

  現在離美味的味道,似乎已經縮短了等待的距離。美好的味道似乎也不再需要期待。

  現在的一切總覺雖能滿足口腹之欲,卻少了一份往日期待之中的美味。

【糟雞雜記散文】相關文章:

《禮記》禮記·雜記06-14

金馬碧雞生異彩散文05-02

高二作文春節雜記07-30

蜀雞遇難-素材01-13

《神雞童謠》唐詩02-02

雞和鷂子故事12-08

讀《蘆花雞下蛋》有感09-22

雞的諺語有哪些10-29

關于描寫雞的諺語06-06

描寫雞的好段04-1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啪视频在线观看视频久 | 亚洲综合另类欧在线美 |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高清不卡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二区a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