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卷起煎餅想起娘散文

時間:2021-05-25 19:23:23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卷起煎餅想起娘散文

  遠離鄉村,蝸居都市多年,生活條件也隨之變化;加之這些年浪跡天涯,四海奔波,雖有辛苦,但是也有收獲,看盡天下的美景,嘗盡天下的美食,也算是一種意外的收獲吧。生活在魯南蘇北的小城,主食也是豐富多彩;既有南方人愛吃的米,也有北方人喜歡的饃;這些年,我唯一不能改變的飲食習慣就是,吃煎餅,而這小小的煎餅,常常會讓我想起故鄉,想起去世多年的娘親。

卷起煎餅想起娘散文

  我的故鄉在蘇北的一個小鄉村,流淌不息的古運河,從我的家鄉串流而過,故鄉就緊緊依偎在母親河畔,正因為有這千年古運河之水的澆灌,才有老家“這魚米之鄉”的美稱。甜美的運河水,澆灌出來的五谷雜糧,是做成故鄉的煎餅,最好的原料,而純正的故鄉石磨煎餅,更是喂養我長大的主要食品。

  家鄉的石磨煎餅,和現在城市里面賣的煎餅,有很大的不同。商店里面賣的所謂煎餅,多是作為零食,不能作為主食;而城市里面賣的煎餅,也因為工藝,原料的不同,和真正的石磨煎餅口味大相徑庭。在我小的時候,那會還沒有包產到戶,由于是吃大鍋飯,每年家里面能分到的糧食真是微乎其微;特別是家里孩子多,勞動力比較少的家庭,記得生產隊分糧食的時候,我曾經都用自己制作的小推車,推回家來,可想而知,能分到多少糧食了。

  那個年代,沒有糧食,一家老小,嗷嗷待哺,所以,老百姓把一切能吃的都吃了,除了地上的野草,至于村頭的榆樹,更是被剝的體無完膚。聽母親說,由于父親在煤礦上班,全靠大姐和二姐掙工分,沒有主要勞動力,工分自然少,分得糧食也就更少。好在,母親不僅有一雙勤勞的雙手,還有聰明的智慧,才能讓一家人吃上飽飯。

  不是滿天星月就是漆黑寒冷的晨曦,母親便早早地準備好抓鉤子和糞箕子,叫上大姐二姐,趁著天黑,去運河東邊的李圩子,去挖地瓜根。李圩子是山地,而山地常常種地瓜,農戶收完地瓜后,地里面會留下不少的地瓜根,這在那個年代,可是個寶貝,如果偶爾能夠刨出一塊拉下的小地瓜,那就像種了彩票一樣。母親仿佛發現了新大陸,總是帶著姐姐早去,挖來地瓜根后,洗凈,用刀切的很細,然后,配上用父親微薄的工資買來的一點糧食,一家老小齊上陣,圍著我們家的寶貝-大石磨,開始推。

  那會的莊戶人家,石磨,鐵鍋,鏊子是家庭必備的三件寶,也是衡量一個家庭是否能夠達到正常生存的一個基本標準。買一盤石磨,那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好在,我家的石磨,是我在棗莊的表舅,給送來的,想想幾百斤的石磨,從棗莊到我們家,就用一個獨輪車,一百多里路,想來旅途中的艱辛,那是一份什么樣的感情呀,現在想起來,我依然對表舅充滿感激。這樣的大石磨,要至少3個人才能推動,母親和大姐,二姐把地瓜根和其他雜糧,磨成糊子,剩下的就是烙煎餅了。放倒家里的大鏊子,下面燒上火,鏊子熱了,母親嫻熟地用勺子舀起糊子,然后,用坯子在鏊子上旋轉,一會,一張香噴噴,酥脆可口的煎餅就出來了。

  就這樣的七拼八湊,加上父親還有工資接濟,一家人的生活是沒問題的。然而,有的家庭就悲慘多了。我們隔壁的黃大奶奶,沒錢沒糧,加上夫妻兩人身體不好,5個孩子還都能吃,基本上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有時還要靠出去乞討來維持生活。有時候,遇到雨天,不能出去乞討,一家人有時在家哭,孩子們估計是饑餓。這時候,母親總是用我家的大斗,裝上滿滿的一斗地瓜干,這樣,就能幫助他們過上兩天,度過難關。

  在那個年代,盡管食物如此緊缺,大家都自身難保,但是,母親總是忘不了吃不上飯的鄰居,這家送一點,哪家送一點。母親有個規矩,即使是上門要飯的,也要給一整個煎餅,絕不允許給半個,即使后來有了白饅頭,母親也一樣要求我們,給一個整的。母親說,不是難到極點,誰會出來要飯呀?母親的樂施好善,一直影響著我。從我開始有記憶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一般情況下,家里的煎餅做兩種,一種是純小麥的,當然,那是專門給我吃的;另外一種,就是一半小麥一半地瓜干的,那是媽媽和姐姐們吃的.,就這樣,我在母親的疼愛與呵護下,吃著小麥煎餅,一點點長大。

  有人認為,煎餅是沂蒙特產或者是山東人的日常食品,其實不然,在我們魯南蘇北一代,基本上家家戶戶都做煎餅,吃煎餅。有菜的時候,包上一包菜,沒菜的時候,卷上一棵蔥,由于煎餅容易保存,攜帶方便,煎餅成為我們出門在外必須攜帶的食品。

  到了我上初中的年齡,要在學校住校,那時候,煎餅就發揮了重要作用。由于一周才能回來一次,母親在我上學前,就用幾個大罐頭空瓶子,分別裝上,自己做的咸菜,鹽豆,和蘿卜干等,母親怕我沒營養,因此,炒菜時總會給我放很多的油。再按照每天每頓飯計算,一周該帶多少個煎餅,這樣基本就差不多了,所以,沒有自行車的時候,我稚嫩的肩膀上,抗的不是書包,而是我一周的口糧。

  在學校里,同學們的主食基本上都是煎餅,有些困難點的家庭,還是以地瓜干煎餅為主,也有飯量大的同學,快到周末,常常不夠吃的,我們也相互周濟一下,大家共度難關,現在,不少的老同學,相聚的時候,想起當年的那份情誼,對煎餅更是多了一份懷念。

  烙煎餅是一種技巧,在農村,檢驗一位媳婦合格不合格的標準就是,會不會烙煎餅,和烙煎餅的薄厚。太厚的煎餅,含有水分多,吃起來不香,長時間存放,容易發霉。而母親烙的煎餅,薄而黃,所以,放置的時間長,吃起來更香。

  后來,隨著包產到戶,自家的糧食多了起來,雖然,母親不再為糧食擔憂,但是,一大家人的吃飯,還是讓她比較繁忙;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我就沒看到母親在哪里慢步行走過,幸虧她不是小腳,走起路來,就像在小跑。撿麥子,淘麥子,晾曬,然后推磨,烙煎餅,就是這樣的過程,讓母親每天都很疲勞,直到有一天,我才發現,母親已經不能推動家里的大石磨了,我的娘親已經衰老了。

  在兒子的心中,娘親是永遠不會衰老的,無論你多大,走到哪里,她都會管著你,牽掛你,呵護你;有一年的夏天,天氣特別熱,家里有十幾個干活的人吃飯,母親天天忙著做飯,烙煎餅。炎熱的天氣,加上烙煎餅鏊子的蒸烤,誘發了母親的高血壓,導致小中風,母親再也不能烙煎餅了。從那以后,母親烙的煎餅的味道,只能在記憶中找尋了。

  離開故鄉求學,在不遠的小城定居,雖然,這個城市里到處是賣煎餅的,而且,煎餅的種類也開始多樣起來,玉米的,黑米的,豆面的······可是,每當我拿起一張煎餅,無論菜肴多么可口,我卻找不到故鄉大煎餅的感覺,那樣香,那樣勁道,我明白了,故鄉的煎餅,才是娘親的味道。

  自從娘親得了腦梗后,烙煎餅的活是不能再干了,盡管,每次我回到故鄉,娘總是想親手為我烙幾張煎餅,可是,日漸衰老的母親,已經不再有走起路來一陣風一樣的身姿了,歲月的刀痕在母親的臉上,留下了一輩子辛勞的痕跡,看到已經漸漸不能言語的母親,我淚眼婆娑,這就是哪個把我當成寶一樣呵護的娘親嗎?

  卷起煎餅,我又想起了故鄉,想起了我的娘親;雖然,城市里的煎餅,沒有故鄉的煎餅爽口,酥脆好吃,但是,煎餅,依然是我最喜歡吃的食物了,因為,每當我卷起煎餅,總能想到不遠處的故鄉,還有永遠埋葬在家鄉的娘親。

  卷起煎餅,讓我想起了娘。

【卷起煎餅想起娘散文】相關文章:

瘋娘散文11-08

我想起你了散文11-03

聽著雨聲想起你散文05-01

想起那一屋書香散文04-29

夏游京娘湖散文欣賞05-01

千萬次忘記你千萬次想起你散文05-03

《煎餅俠》觀后感04-26

夢見做煎餅表示什么11-06

有關煎餅的歇后語04-09

年輕人,請卷起袖子來把手弄臟吧勵志文章01-0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中文在线 | 思思热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中文字 |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国产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丝袜一区 |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