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我們一生的羈絆散文
正值青春期的我,常常與母親發(fā)生爭執(zhí)。有時會覺得母親不可理喻,一點小事就大動肝火。
有時甚至會冒出離家出走的念頭,但最后還是乖乖地去給母親認錯了。
雖然常常與母親吵架,但當遇到傷心事的時候,第一個關心我的人也是母親。在母親心中,我永遠是那個長不大的小女孩。而她,也愿意竭盡一生來照顧我。
父親的脾氣也不好,我們三人經(jīng)常發(fā)生矛盾。有時是我和母親,有時是我和父親,有時是他們倆。
曾經(jīng)很困惑,為什么別人的家庭看起來都很和諧,自己家卻天天總是爭吵聲?很羨慕楊絳先生一家三口,生活平淡卻溫馨,三人既是家人,也是朋友,F(xiàn)在一點點開始理解父母。生活不易,情緒只能淪為生活的奴隸。
王朔與父親關系不好,受不了高壓的父權,但當父親離去時,整個人仿佛丟了魂,覺得“上面的那根弦斷了”。
曾看過一段話:父母在時,總覺得自己是個孩子,還可以任性、撒嬌,但當父母離開時,這個世界就只剩下孤零零一個人了。
我堂哥曾經(jīng)對我說過:“這一輩子對我而言,最大的事情就是父母的死亡。”
是啊,有什么比失去至親更重要的呢?一輩子很短,這短短幾十年,有一半的時間都是父母陪我們一起度過。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從幼兒園到成人禮。
然后,我們一天天地長大,他們一天天地衰老。歲月悄無聲息地在他們臉上刻下痕跡,我們卻渾然不知。
等到發(fā)現(xiàn)時,父親的身材已經(jīng)有些佝僂,母親的青絲里已爬上了些許白發(fā)。想要去彌補,去抓住那最后的'時光,它卻流逝得那樣快。快得我們還沒有醒悟,父母已離我們而去。
龍應臺在《目送》中曾寫道:
慢慢地,慢慢地我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旁,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拐彎的地方。而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朱自清曾描寫過他父親的背影,那個肥胖的身軀,笨拙地攀爬著月臺,這個背影,讓朱自清潸然淚下。
無論是孩子抑或父親的背影,望著背影的人都有一種無奈和心酸。這個人,何時能再相見呢?
背影有時比面容更能打動人心。
你與那個人此生的距離就是你與他背影的距離。若即若離,想要靠近卻又不能。只能默默望著它,心里默默想念著這個人。背影再美,終究還是與另一個人隔了一層膜。
每次乘車離開家,不知父母有多少次望著我的背影漸行漸遠,然后默默離開。想要去回憶父母的背影,卻發(fā)現(xiàn)腦海中幾乎完全沒有痕跡。我們的很多細節(jié)父母都銘記于心,而對于父母,我們卻常常忽略。
父母,距離我們最近又最遠的人。近得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遠得我們又不知該如何與他們交流。
看到一些同學與父母知無不談,心里不知道有多羨慕。不知道有多少次,自己鼓起勇氣想與父母好好聊一聊,最終還是作罷。
每次回到家,父母很開心,噓寒問暖,可當許久不見的想念被日常小事一點點地消減,剩下的,就是相顧無言。
這兩個愿意守護你一生的人,在你無依無靠時是你最堅強后盾的人,在你的感動過后,卻發(fā)現(xiàn)你與他們總隔著一層膜,你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去站在他們一邊。
若即若離,想要靠近卻又不得,我們與父母,是永遠互相牽絆卻又無法靠近的兩端。
【父母我們一生的羈絆散文】相關文章:
羈絆造句03-05
用羈絆造句12-25
看吧,我們的青春散文01-25
父母之愛散文05-02
我們要成功勵志散文01-30
我們的父母總是最棒的勵志文章02-06
總有一條路,我們很迷茫散文11-28
可憐天下父母心短文散文11-11
詩人王維的一生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