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山胡椒的散文
被稱為土家人的飲食有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喜酸辣、好豪飲”。
這還要追溯到大革命時期,土家山寨就流傳著一首民歌:“要吃廣椒不怕辣,要當紅軍不怕殺。你要砍頭你就砍,你要殺來你就殺?车裟X殼只碗大個疤”。
廣椒是本地人對辣椒的俗稱。每逢春夏,城鄉家家戶戶即開始忙逯起來,做辣椒醬、腌廣椒末、曬廣椒皮、磨廣椒粉,還有稀廣椒、酢廣椒、酸廣椒、泡廣椒等等,一用經年。平時或為主菜,或兼佐料,煎炒烹炸,熟鹵涼拌,可謂應用自如。正如舊志所云:“叢巖幽谷中,水冷泉冽,嵐瘴郁蒸,非辛辣不足以溫胃健脾”。
這是其一,其二呢:
“鄉人好酒,俗雖陋而風古”。歷史上的巴人即好酒: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禾,可以養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禾旨酒,可以養母。在情歌中,酒成了煽情撩意的引子——煨的伏子酒,哥哥吃一口。哥哥吃噠舍不得走……
挨姐坐,對姐說,要姐的頭發沖酒喝……
知道了以上這些,再來對土家人“喜酸辣、好豪飲”的特點,我們就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這些土家人對飲食非常講究,特別鐘情于大自然賜予人們的美味。就拿山胡椒來說吧,一旦你喜歡,就會愛上,一旦愛上就離不開,特想特想將山中采回的鮮嫩欲滴的山胡椒能自己親手做得一些美味來,
這些從大山里采回的山珍美味,是上天、自然賜給人們的最健康的野果子——山胡椒(有些地方又叫它“木姜子”)。它還是鄂西地區土家山寨里特有的一種香料,它的'花和果實均可入菜,香味怡人。木姜子的花花期特別短,每年的三月初就開始開花,有半個月也就過去了,據老輩人的說,開花的木姜子樹是公樹,它是不會結果的,而且是先開花后長樹葉,而結果的是不開花,所以要想吃到這種美味也是很難得的,十多年前,我們舉家遷往了宜昌市,可想而知要吃到過這種美味了,那就更難得。
前不久,我們去縣城醫院探望生病住院的姐姐,姨侄姑娘給我們特意從她們老家摘了一些,看到這些美味我是驚喜若狂呀,還一個勁兒的叮囑老伴兒帶回去,要很好地侍弄這些大山里弄來的寶貝。
我們從醫院回到家里,只見老伴打開方便袋,將袋里的山胡椒洗凈瀝干水份放入碗中,加入蒜末,加入鹽,加入生抽,淋入香油,再加入剁椒,并用筷子在碗里充分拌勻。
為了配這個好吃的菜,老伴還特意在家蒸了點兒土家族的特色主食金包銀來配著吃,這種原汁原味兒的吃法,直接拌著吃最最美味了,特別的香喔!
尤其在這個時候,我特別思念我的故鄉——丹水,離開十多年了,從不曾忘記,那里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那里最令我難以忘記的是,兒時在山上采山胡椒的情景:路邊有一簇嫩黃照亮了我的眼睛。啊,是山胡椒花!一棵小小的山胡椒樹正微笑著立在路旁,仿佛向我招手一般!前面、左邊、不遠處……一處一處地跳躍!
簇簇嫩黃不斷在我眼前閃現,帶我回到了天真爛漫的童年。小時候,我家不遠的南山坡上有一株高大的山胡椒樹。每到春天,我們便會去采摘山胡椒花。我們一個個捧著一堆山胡椒,伴著輕快的小曲兒、踩著歡快的步伐,一起沉醉在夕陽的余暉里……
童年時吃著它長大,青年時把它裝進遠行的行囊,那獨特的香味對我來說,文字已然蒼白。后來知道,山胡椒有許多別名,又叫木姜子、野胡椒、山花椒等,可鮮吃也可榨成山胡椒油,健胃消食亦是上好的保健品。春末夏初,大量上市,家家戶戶的廚房里都會飄出山胡椒的香味。
現在人雖然已經漸漸老了,但是對山胡椒的鐘愛之情始終未改變,我想,我愛山胡椒。除了它做成食品后,味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它平凡,平凡到從無人歌頌過;還因為它普通,普通到隨處可見也沒人專門栽培過;更因為它渺小,渺小到都沒有人注意它曾報春過。我們千里迢迢趕赴過牡丹節,聲勢浩大舉辦過菊花展,舞文弄墨比試過荷花賦……然而,我從沒有聽人歌頌過山胡椒。其實,它喜光照、抗寒力強。花可以泡茶、果可以榨油、葉可以提取香精、種子還可以制肥皂及機械潤滑油。它的根、枝、葉、果實供藥用,有祛風濕、消腫、解毒、止痛之功效。我慚愧于山胡椒的悄然綻放,年復一年,無聲又無息。
【腌山胡椒的散文】相關文章:
山韻散文11-09
登梧桐山散文11-05
豪華的馬尼拉華人義山散文11-09
心中的麻山鑼鼓散文欣賞11-05
小豬和胡椒童話故事11-24
慢慢綿山情散文欣賞11-07
有靈氣的曲阜石門山散文04-29
昔日瘌痢山今朝綠夢圓散文05-01
智者樂山山如畫,仁者樂水水無涯散文11-05
關于山的成語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