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柯家寨,一個時代的記憶散文

時間:2021-05-25 13:11:38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柯家寨,一個時代的記憶散文

  隨北有座柯家寨!這是草店的朋友告訴我的。

柯家寨,一個時代的記憶散文

  柯家寨古村落位于隨州北部,隸屬隨縣草店鎮三道河村,距隨州城區約75公里。占地面積約200余畝。房屋多為清代建筑,是典型的荊楚派鄂北民居建筑風格,平面布局為對稱式四合院,多路多進、建筑圍合、屋頂相連,院落均為天井院。大大小小有十多個,雖歷經400多年的風風雨雨和歷史沉淀,但村落整體布局依然清晰可見,保存下來的房屋基本完好。

  據專家考證,此村落是目前隨州市現存規模最大、文化底蘊深厚,保存較完好的古村落;它對于研究清代該地區政治、文化、經濟、社會、建筑、民風民俗等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據柯家寨現存古碑記載,早在明朝崇禎年間,柯氏始祖尚德公,因流寇作亂,攜家遠遜,來到隨北。至柯氏五世祖英特在三道河南鄉(即現在的柯家寨)建房定居,后來柯氏家族在此逐漸興旺發達,并廣置田園、架橋修路、修造房屋,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柯氏村落初步形成,后不斷擴大。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種規模。

  石碑長1.6米、寬40公分,采用當地質地堅硬的青石那上面文字清晰,用楷書刻的,它是正面是“風霜終古”四個大字,剛勁有力,入石三分:

  血食之望,下養子弟,報本之誠,故治間發榮公與侄后紹潛公切思祖訓,共濟同心,上地于本村之側,前平后坦,足兌削風之侵,左搶右縈,永無斜雨之漂,基趾堅固,棟宇崢嶸,且置祭田以供祖豆,協祭器以安神靈,節屆春秋,備證禮谷譙獻之儀,時逢朔,正衣冠,全拜跪之禮。惜乎,造理未備,紹潛公、發榮公相繼辭世,而莫告功成。茲于光緒廿伍年載,紹贈同侄,堂生春,報榮共,思為人后者,貴乎善繼善述,克成克先志者也,于是共貲財,完其前功,庶不留道恨于先人亦,可見先人于地下耳,因勒石記事,俾垂不朽,后之孫為有志,以睹先祖貽謀之善,而股勒保范,不使門守墻辭有頹墮之感,或且勵志詩書,改換門楣,邊豆增輝,是義先人所厚望也。

  溝傳及二世祖天桂公、三世祖長朝選、次朝瑞、朝宣公,長房四世祖芝秀公又遷信陽邊地連界寺土地坑。二房芝黃公子三元,三房芝彬公次子三級,俱分支陜西杳無信息。而芝秀公獨毗讀林泉,積德修善,克勤克儉,及五世祖三才公英特、遠邁重于情深,卜宅于三道河南鄉,為世守之基,至六世祖(金、成)古公立身修省,廣置田園路,立家祠,有意未果。七世祖向榮公,志切奮發,仁聲載路,修理屋居,光耀門字,其蒂固根深,而規模格以宏遠也。嗟乎歷觀我祖自來隨二百余年,世積忠厚,代傳樸誠,至玉子孫,鼎盛發(犮ba)流祥,如祖廟不修,歲時不祭,何以慰祖宗。

  碑的背面:也有四個大字,“源遠流長”剛勁有力:

  蓋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祖宗雖遠而追祭之禮不可或缺,孝子建立家廟,序昭穆溯根,重本支俾。始終原委,為日月經天,江河偉地,然后祖孫父子聚于一堂,閱千百年而精誠相格焉。言及家廟之制,顧不重戰天,人上自公卿大夫,下自士農工商,莫不有祖,立廟則祖宗神靈有所依,子孫誠敬有所展。譬諸水之千容萬派不離一源,木之千枝萬葉總歸一本。培其本者,末自茂浚,其源者流長,此其理故亙古而不易也。我柯氏起祖,自前明文卿公在江西瓦屑壩遷居黃陂柯家崗下,越五代及我始祖尚德公,因崇禎流寇作亂,攜家遠遜,眉宇隨北,迨圣清治間,另創其業,落籍黃五觀音寺西……

  但據寨內年老居民介紹,柯家寨建成后,并不是“固如金湯”也曾遭遇幾次大的洗劫。 除1917年春,由宋灣、祝家店一帶農民組成的 “黃綾會”,攻破柯家寨,處死老寨主柯介之及家屬10余口外。1921年11月,巖子河雇農朱云山帶領綠林隊伍,在“打富濟貧,為民除害”旗號下,再次攻破柯家寨,將寨內財富洗劫一空,使得原有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柯家寨自柯家始祖來到隨北至柯家寨全部建筑的形成前后經歷了二百余年,距今約有四百余年的歷史。現保存下來房屋建筑是逐年遞增起來的,因為屢遭戰火襲擾和土匪搶劫。破壞一次,修復一次,斷斷續續,建筑年代不一。

  從柯家寨村落整體布局來看,柯家寨的選址和建筑風格還是遵循了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及周易風水理論,整個村落坐北朝南,北面高山如玄武為靠,東西委蛇如青龍白虎護衛,前面開闊如有朱雀來朝,又得吉水環繞過堂入庫,整個村落建于山下開闊地,一脈如線而下,正是風水學中典型的仙人撒網吉地。

  村落四周建有寨墻,寨外一條護寨河將古寨緊緊環抱,以防止流匪入侵,保證村民身家性命及財產安全。寨的東西南北各建有一寨門,供村民出入勞作,南寨門為主寨門,現依然聳立,保存完好,其它寨門都被夷為平地。

  穿過南門,一棟棟古老的房子,石槽、碾子、石磙、古井等隨處可見,這些留存的記憶帶著歲月的蒼桑,仿佛在向后人述說著柯家寨曾經的繁榮。

  寨中房屋建筑多為四合院形式,各個房屋均為九檁十八柱結構,雕梁畫棟、青磚灰瓦、古色古香。因為各家各戶的院落依山而建,每個院落的大門進口處,都以就近取材的石條為基,鋪成或三或五的踏步(臺階),據說,臺階的多少取決于該戶的地位,地位越高,臺階也越高。每家每戶門前均雕刻有精美石鼓、石墩、門楣等。各戶廊檐互相連通,下雨時,不用打傘就可在村寨中串門行走。

  村寨排水系統良好,寨中各個院落四周均設有排水溝,這些排水溝與總排水溝相連,蜿蜒曲折,穿行在寨子里,最后匯集一處,流入寨外的護寨河。

  村寨中建有專門的糧食倉庫,倉庫建在村寨后山最高的位置,目的是為了濾水防潮。同時,在倉庫墻壁的上半部設有通風口,防止糧食受潮變質。

  可以想象:柯家寨當時門庭興旺、人口眾多,倉庫是柯家寨人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資,所以它建立在柯家寨內的制高點,并以重兵把守,雖然現在幾經易居,但倉庫的建筑依然牢不可破,屋頂用雙層碧瓦,厚磚構縫,并開有通風口,瞭望哨,以防盜匪侵入。

  要不是碑文上的這些文字,我們很難想象出柯家寨在歷經400余年的歷史長河中,會是怎樣的一幅面孔?

  進到里三層,還有一個很別致的花園,花園內設有學館,專供柯家寨內子孫讀書,此處與前門的集市則格格不入,地處幽靜、建筑考究,可見柯氏族人對于耕讀文化的重視。

  站在柯家寨的廊檐下,我想象出老墻粗陋的表皮下會隱藏怎樣的故事,它曾經演繹一個怎樣的煙火人家?曾經的煇煌、殘敗、蒼涼、荒蕪……這些構成了柯家寨最古老的文字記憶,仰看復雜的磚木結構,被歲月叮成千瘡百孔,露出一幅幅崢嶸的面孔。向后人講述著它曾經輝煌。

  而曾經在這整個龐大而繁復的建筑群里,無非是大戶人家的'富貴日子。娶妻納妾,延續香火、考取功名,汲汲于生也汲汲于死。這幾百年它如同待字閨中的女子,亦像一枚睡眼惺忪的古繭,萌動的深綠和嬌艷欲滴的鮮紅它都吸收的一覽無余卻又巧妙地不留痕跡,呈現出一幅“庭院深深幾許”的典雅從容,又有著很淡的小家碧玉的荊楚之風。

  或許是歷史沉浮和歲月的倉促,轉身和喘息間從黃陂傳到不動聲色的鄂北邊境已經淡弱了很多,它給人的感覺多少有些顯得老氣橫秋。在兵荒馬亂的時代、熙熙攘攘的年代,他也曾想抖抖衣袖,輕撫塵埃,斟一杯清茶啜飲,然后談笑風生的看著日落,即興吟詩作賦。

  或許是一段比纏繞在一起的毛線還要理不清的舊事,深藏在隨北的曠野之地。歲月已經把那些恩怨情仇慢慢打磨,在鄉人的口口相傳中早己變得面目全非。

  站在高處,鳥瞰柯家寨全景,你會發現這里的地址并不顯要,但是背倚大山,門臨小河,正是中國人選擇最為理想的住所,千百年來,我們祖先正是基于有山有水、有林有地才得已繁衍生存的。

  柯家寨的主人先是從黃陂遷到此處,這是豫鄂兩省的交界處,它的建筑風格正好體現了南北文化的精髓。除了功能性,柯家寨的建筑藝術在方圓數百里可謂獨樹一幟,寨內多為木架結構,整個建筑不用一根鐵釘,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侵蝕,仍然保留了一部分原有的風骨。

  許是歷經多次浩劫,柯家寨的防范意識相當周密,它的每個寨門都留有哨孔。

  柯家寨的外墻青磚清一色由二、四、六規格,這與隨北明清建筑用料基本相同,明清時代的建筑工匠多是就地取材,用當地沉沙黃土,自掘小窯燒制而成,用這種磚掛斗,中間灌縫是特別牢固的。當然這也只限于大戶人家使用。一般的人家用不起這么貴重的建筑材料。

  大門上的雕塑,雖經風霜的侵蝕,但它的精湛的藝術依然讓我們嘆為觀止,斗大的三個字“文明門”雄勁有力、入木三分,兩邊的蓮花、蝙蝠圖案依稀可見,彎彎曲曲精致的構圖竟然都是石料作成的,幾百年過去了,沒有一絲裂痕。讓人不得不感嘆這些傳統工匠的手段。

  詩書門第、耕讀傳家,是中國農村地方階級的傳家之本,柯氏家族在本地為數不多,很大程度上,是出過不少讀書人,也有入仕作官的,土改前夕柯氏后人基本外出,柯家寨內只留下老弱病殘和一些最后的守望者。

  問及柯家寨的發家史,柯氏傳人柯紅星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

  相傳柯氏從黃陂逃難來草店定居時,一貧如洗,自壘兩間草棚棲身。柯家有兩個兒媳婦,大的能說會道,滑而不實, 小的是個啞巴,忠厚老實。家中經常安排她二人一起出門到對面一個叫梨花寨的山上打豬菜,每次到山上后,小的總是老老實實打豬菜,而大的總是要么游山觀景,要么在山上睡覺曬太陽,從不動手打豬菜;等到要收工的時候,大的一把將小的打的豬菜奪下背回家,小的呢空手回家要挨打,沒辦法只好回頭重新打豬菜,然后再回去。小的這種受欺狀況被當地山神看在眼里,并被她的勤勞而感動。決定幫幫她。

  一次她們又到山上去打豬菜,收工時大的照舊將小的打的豬菜搶走背著先回去了。在小的回頭重新打豬菜時,發現一馬槽石里有一個金光閃閃的東西,非常好看,就檢起揣在懷里,打好豬菜帶回去。啞巴媳婦不知是什么東西,只覺著非常好玩,回來后把給孩子當玩具。在孩子玩耍時被爺爺發現,爺爺拿過來看,是塊金元寶,就問孩子哪里弄來的,孩子如實告訴了爺爺。爺爺讓啞巴媳婦再次找到那個馬槽石,又撿回了許多金元寶。從此公公不再讓啞巴媳婦出去打豬菜了。柯家將這些金元寶用來修造房屋,置辦家業。柯家從此慢慢興旺發達起來。啞巴媳婦成了柯家的大功臣,柯家人都非常敬重她,再沒人敢小看她,欺侮她……

  柯紅星說,隨北地區的神翕上都習慣于供祖宗牌位或財神之類的,但是他們柯家的后人至今卻供著一條厚重的棉褲,這條棉褲據說就是當年讓柯家發家致富的啞吧媳婦遺留下來的,啞吧媳婦一生勤勤懇懇,她死時穿的一條棉褲重達十幾斤,可見她的節儉持家、艱苦樸素之風范。

  這故事聽起來有些不靠譜,就像現代的許多爆發戶一樣,他們的原始積累或許并不那么干凈,但總得找個理由標榜自己的清白,柯氏家族如何富甲一方?并不是我們關心的問題,但是它對面確實有個梨花山,傳說是徐剛反唐時曾在這里占山為王,后來成為歷代土匪嘯聚之所。

  我當時還產生過這樣的聯想,這些金元寶或許是有,不過,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它不可能是神靈賜與的,很有可能是在某一個時期土匪們火拼時留下的,恰好讓啞吧媳婦撿到了的可能性還要大些,當然也比他這個故事更可信些,不過,當著柯氏后人的面我又不好反駁,因為這故事絕對是他祖上傳下來的,我們無意去追究他的發家史,也就沒有必要刨根問底了。

  不過,我們從柯家寨周邊的厚墻、炮樓、護城河及他們家族最興旺的時期雇用幾百人的長工來看,柯家的產業在隨北應該是首屈一指的。

  我們關注的還是那些遺留的建筑,從現存的斷垣殘壁中,我們依稀能看到其建筑風格及布局充分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房中精美的木雕和石雕,也充分體現了其具有很高藝術價值;從柯家寨碑文記載中,我們也發現柯氏先人具有尊重文化,勤奮向上,積德行善,勤儉持家的思想。

  由于年代久遠,柯家寨內大部分建筑都已經面全非,以詩為證:

  隨北古寨何處尋?

  離城七十五公里。

  斷垣殘璧朱門破,

  孤樹影疏巨鳥啼。

  庭徑槁草低垂首,

  最憐神馬露草泥。

  四百多年煙火滅,

  遊遍荒寨無人問。

  這是一個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印痕,她激起了人們對歷史的眷顧。感嘆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現代化城鎮發展變遷中,卻是那么不堪一擊,許多老街,老建筑正在急劇的土崩瓦解、消失殆盡。然而,在這里,在這個人煙稀少的沒落村莊竟然還保留著一部分原汁原味的古建筑。這不能不令人驚嘆這種曾經的華麗與現實的殘敗破落,相形之下會讓人產生一種無以言狀的痛楚。昔日的縱橫交錯、曲徑通幽、燈紅酒綠。雖然失去了大戶人家逝去的富貴繁華,卻還是獨特地、孤傲地、頑強地留存在著一個時代的記憶。

  而那一排排飛檐峭拔、青磚碧瓦、亭臺樓閣則透著歲月的滄桑和對歷史的守望!

【柯家寨,一個時代的記憶散文】相關文章:

珍藏的記憶散文02-01

記憶的味道散文11-19

夕陽下的南溪古寨散文03-25

柯氏-姓柯的名人-柯姓起名字-柯姓的起源與家譜07-23

夢中溫馨的家散文欣賞11-19

《散文家談散文》說課稿精選05-19

《散文家談散文》表格式教案06-15

夢中的一個女人散文11-15

記憶散落在夏日里的鄉村散文11-14

記憶里的燈火闌珊散文11-0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偷乱在线看 | 日韩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视频在线观看 | 思思热免费精品在线看看 | 亚洲欧美专区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色婷婷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