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清明螺螄鮮散文
每年三月,清明節以前的日子里,我家的餐桌總會比較豐盛。
天氣漸暖,冬筍、香椿、豌豆、蠶豆、馬蘭頭等時令蔬菜逐一登場。我這個家庭煮婦總算可以省省腦子,不必費心就可以倒騰出一些色香味俱佳的菜肴。
腌篤鮮、炒雙筍、油燜筍、雪菜冬筍(一樣冬筍就可以翻出很多花樣)、清炒蠶豆、涼拌馬蘭頭、香椿炒蛋,一個個鮮香的菜肴吃得我們一家眉飛色舞,大嘆春天實在是個好季節!
除了這些,還有一道菜,我們家每年清明節以前才吃上幾次。清明節過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回味它、想念它,然后無奈咂咂嘴,等待來年。
這道菜,其實很普通,炒螺螄是也。
清明節后,也不是買不到螺螄,只是我們家,按照我外公的教導,只在清明節前才會買回來嘗嘗鮮。我問外公,為什么清明之后就不能吃螺螄了?外公答,一是因為清明前的螺螄最好吃,二是因為清明前的螺螄比較干凈。長大后有了度娘,也了解了,外公說得大致沒錯。一來清明前的螺螄未產籽肉質肥嫩,口感較好;二來寄生蟲少,水質較好,對于生長在淤泥里的螺螄來說清明以前攜帶的微生物較少。這些年吃螺螄的經驗,這樣節制的有念想的吃,會無形中增加螺螄的鮮香,經常能夠吃到的食物,再好吃,也有吃膩的時候。
外公教我炒螺螄,從買、剪、養到炒出成品上桌。
螺螄大小適中為好,太小的難以吮吸,要借助牙簽等物,太大的肉質較老。從菜場買回家中,先洗掉螺螄殼上的淤泥,然后用老虎鉗把螺螄殼尖端一個個剪掉(這是最麻煩的一步),然后再清洗一下,把螺螄養在清水里,滴上一兩滴香油。我們家的螺螄一般從早上養到下午做晚飯下鍋前,期間隔兩個小時清洗換水一次,這樣螺螄會把殼內的泥沙都吐得差不多。滴香油有助于螺螄吐出泥沙,這個原理外公沒講清楚,度娘也沒告訴我。網上很多人介紹用鹽水浸泡螺螄,鹽水會刺激螺螄不停地吸水吐水,從而帶出殼中的泥沙,我想香油和鹽的作用應該是一樣的`,具體哪種方法比較好,我沒有比較過。
晚上開飯前,養干凈的螺螄就該下鍋了。事先準備好蔥、姜、生抽、白糖、花雕等調料,喜歡重口味還可以放入干辣椒、八角、桂皮、花椒、大蒜等(我個人比較喜歡清淡型的,放一點干辣椒可以接受,放很多香料會影響螺螄本來的鮮味)。
炒螺螄的步驟其實很簡單,熱鍋熱油,先把蔥姜下油鍋炒出香味,然后倒入螺螄翻炒,先后加入花雕、生抽、白糖等調料,加一點水使湯汁沒過螺螄,這樣會更入味,稍煮一會兒就可以出鍋裝盤了。要點有兩個,一個是爆炒,另一個是火候,時間短了不熟,時間長了螺螄肉就老了,吸不出來不說,口感也大打折扣。
我外公常說,中國人炒菜,火候的掌握主要還是在經驗,用心多做,自然會好吃。
人們常說,永遠難忘的是外婆的味道、媽媽的味道。而我,永遠忘不了的,是外公的菜肴味道。
當我還是名小學生時,弄堂里家家戶戶燒的是煤球爐。每天做飯前,都在后門外的生火,我放學回家,每每穿過炊煙,看見外公拿著蒲扇在門口生爐子。
外公每天早上5點起床,6點出門買菜,這個習慣基本幾十年不變。到他生病初期(大家料不到他得了重病,連他自己也以為只是尋常感冒),他依然如此,買完菜再到醫院輸水。
每天清晨起床,都能看到外公買了菜從外面回來,爐子上,白粥已經煮好,油條饅頭蛋餅粢飯糕也隨著外公回來了。我一邊吃早飯,一邊看著外公開始揀菜,有時是一籃子毛豆,有時是一袋草頭,有時是一把雞毛菜,毛豆剝去外殼,草頭掐掉老根,雞毛菜挑去黃葉,都是費工夫的活計。我現在每每懶惰,不耐煩這些細碎工夫,買來的菜隨便洗洗就一股腦扔進油鍋,終究良莠不齊,老嫩摻雜。
外公每天忙忙碌碌,但一年里最忙的時節,當然要數春節前那一個星期。
快過年了,我開始興奮起來。又放了寒假,每天跟在外公后面,看他燒些什么吃的。大年夜前一個星期,外公把該買的葷素各類食材基本都已經搬回家,開始著手準備年夜飯。
切肉絲,剁肉餡。外公總是嫌棄機器絞的肉餡不鮮喜歡自己剁,先把后腿肉去皮切成小丁,然后拿兩把刀,左右開弓,聽聽通通,聽聽通通,要響一上午。肉絲用來炒蔬菜、包春卷;肉餡用來包餛飩和湯圓、做蛋餃、蒸魚,把它們分成小包放在冰箱里,隨用隨拿。
做獅子頭。肥瘦各半的夾心肉,不能像剁肉餡那樣使勁剁,要細細地切,把肉切得玉米粒大小,右手握刀,和左手配合,將肉丸子左右騰挪,外公用刀做獅子頭的方法我沒學會,現在想來,用刀可能更能逼出肉粒之間的空氣,使獅子頭緊實。
做蛋餃,將十幾個雞蛋在一個極大的海碗里打碎,不停攪動,使蛋白蛋黃完全融合;肉餡加入黃酒、鹽、糖、蔥、生粉、一點點生抽和姜末拌勻;拿一小塊肥肉浸在菜油里;再準備一把金屬飯勺。一切準備就緒,就開始了,火不能太旺,先把飯勺燒熱,再把肥肉夾出在飯勺上均勻抹拭,倒上一小勺蛋液,將飯勺輕輕旋轉,使蛋液均勻地攤開在飯勺上,不等蛋皮燒老,夾一小塊肉餡放在蛋皮中間,用筷子輕輕將蛋皮揭起,敷在肉餡上,成餃子形狀,一個蛋餃就做成了。我最愛看外公做蛋餃,很期盼他做壞幾個,我就可以吃那殘破的蛋皮。做好的蛋餃因為肉餡是生的,需要上籠蒸熟,涼到溫熱時重新擺盤防止它們粘在一起。要吃的時候,配三鮮湯或者和冬筍白菜一起燉都好。
包春卷。春卷分甜咸兩種,甜的是豆沙餡,咸的是白菜肉絲餡。按照外公的本意,豆沙要自己煮自己炒,春卷皮要自己做,他也真的做過一兩次,媽媽怕他太累,每次提前買了豆沙給他,春卷皮也堅持讓他從菜場買。從前菜場有賣手工現制的春卷皮,裝備和現在賣雜糧餅的差不多,爐子上架著個平鐵的鍋,沒有鍋沿。賣皮子的人左手拿著調好的一團面糊,飛快地在鍋上粘一下,右手隨即拿起鏟子將成型的皮子鏟起放在一旁,如果發現皮上有小洞,左手的面糊就在補粘一下,不過這種瑕疵不經常發生,左右手配合得當,面糊的量和火候掌握的剛剛好,動作飛快,不一會兒,一沓幾十張薄薄的春卷皮就好了,F在,菜場里已經沒有這樣的攤位,只能去超市買,超市的皮子新鮮程度較差,沒有原來菜場賣的和軟輕薄。我原來很愛吃白菜肉絲餡的,白菜和肉絲都切得很細,炒成爛糊狀,包起來,用油炸得松脆,里面的餡卻是流動的,帶著汁水,蘸點醋,真是美味。這幾年,居然漸漸地開始和外公一樣,喜歡甜食了,每次都要吃些豆沙餡的。
到了大年三十,很多菜都準備的差不多了。爸爸媽媽也在家幫忙。白斬雞、醬鴨、風鵝、鹵牛肉、水筍燒肉、帶魚、鯧魚、蝦仁、海蜇、四喜烤麩、油爆河蝦、白灼草蝦、松鼠鱖魚、清炒梭子蟹都逐一上桌,腌篤鮮在爐子上燉著,點心是八寶飯和酒釀小圓子。兩個阿姨都帶著家人回來團聚,大家一起吃團圓飯看春晚放煙花炮竹,外公慢慢啜這黃酒,笑盈盈看著我們,席間給我們姐妹發壓歲錢。
每次看李安導演的《飲食男女》,都會想起外公。他不是什么有名的廚師,只是多少年如一日的為我們準備貼心的家常菜,他沒有其他奢侈的心愿,只要我們平平安安吃飽穿暖, 后來生病住院動手術,吃了很多苦,卻還是離開了我們。如今,我們的年夜飯早已不似往年熱鬧,大家各吃各的,或者找家飯店應景了事。外公不在,過年也終究失去了興味。
注:今年清明,不能去給外公掃墓,僅已此文,表達我的思念。
【年年清明螺螄鮮散文】相關文章:
春回草莓鮮散文欣賞11-16
清明隨想散文12-02
一碗“鮮”水餃03-07
鮮規之獸成語解釋01-12
我喜歡的美食400字作文 美味螺螄粉03-18
有關清明節的散文8篇12-04
新年年會祝福賀詞01-23
新年年會主持任臺詞09-15
宋詞三百首之《年年社日停針線》11-23
公司周年年會單人主持稿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