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隨想的散文
臘月二十三,是舊歷的小年,意味著春節的開始。
第一念頭卻不是今天應該怎么怎么過,而是想起了跟今天日子同名的一個人。
此子姓歷名建剛,如果非要說明是什么關系,大概可以牽強的說是發小吧,現供職于延邊大學工學院,在發小的圈子里號稱為歷教授。
因為是臘月二十三出生的,被父母親熱的冠以“小年”的乳名,現在每打起電話,下意識的順嘴叫著他的小名,也會毫無芥蒂的回應著。
這廝表面上謙遜隨和,骨子里卻非常正統,耿直踏實,在教學中秉承著工科生“一是一、二是二”的老學究的理性性格。絕對不會因為同情學生而讓出一分半分的分數,實事求是的按卷面真實分數給學生們打分,每遭質疑時更會堅持原理,寸步不讓。
這種理性也會帶到我們每次相聚的日子里。每年寒暑假回到小城,都會找個借口將在小城的發小幾人聚到一起,打起麻將時,多會一本正經的`跟我們說,今天我請客。然后將來回的路費輸掉。幾年來鏖戰N回,竟從未取勝。
每一年都樂此不疲地游戲著這樣的游戲,每一次都嘴硬地說,今天我請客。麻將完畢,贏者會將鈔票拍與建志,故意刺激地看著他,叫囂著:“這頓飯,歷教授請”。與是我們會飲三四杯,醉去,大概一年也就是這么兩次機會,可以勇敢地把一年的酒量留在發小的餐桌上。
這只是其中最精簡的一件事情,最讓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個人身份批評他的,就是在長春讀博士期間,每次在從小城返程后,或是東去到大石頭或是西行到秋梨溝時,會一一地給我們打電話,我到哪哪個位置了,就不下車了。每次都讓我們恨的牙根癢癢。要么停下來,即使不飲酒,一起坐坐也好。要么就不通知我們,就不用把彼此的思念吊在半空,不上不下的難受。
從農村走出去的孩子,身上多少會有一些耕作農田的痕跡,歷教授也算是能吃苦耐勞的人了,少年時代會一個人去山里刨些黃芪之類的中藥,初步加工后出售,賺得一根二根冰棍錢。二零一七年的國慶放假,聽說這廝回來幫老母親秋收,誰也沒有打擾他,反而驚聞其母以近七十的年紀,歷時半月獨自收割完三公頃的黃豆。是不是他的學業有成,就是有著這樣刻苦生活,刻苦學習的基因在作功?
【小年隨想的散文】相關文章:
清明隨想散文12-02
簡單隨想散文11-28
會議隨想散文11-09
失眠隨想散文11-03
淺語隨想散文12-02
心之隨想散文11-07
傘的隨想作文12-06
小年的寄語01-21
春的隨想初二作文09-03
清明節的隨想作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