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戲緣未了散文

時間:2021-05-24 17:27:18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戲緣未了散文

  那天周末,我和老公去秦腔茶園喝茶。老公去的主要目的是喝茶,我的主要目的是看戲。

戲緣未了散文

  我已經有二十年沒看過戲了,心如潮水,翻滾著,一遍又一遍撫摸著曾經的過往。

  那天,茶園里人很多,大廳里坐得密密麻麻,都是老人,估計全是看戲的。我們倆上到二樓,要了一間正對著戲臺的小包廂,服務員拿來了茶具和瓜子。老公擺開陣勢,開始煮茶,而我一心等戲快點開演。

  鑼聲鼓聲響起來了,板胡二胡拉起來了。幕后一聲“向衛們,押上走。”我就猜想這一折肯定是《斬秦英》,果然,如我所料,第二折是《殺廟》,我也猜對了。老公一句也聽不懂,他不喜歡看戲,聽了上句,等不住下句,心急。他很納悶我是怎么知道的,我很自豪地對他說:“你們城里人永遠不懂鄉里人的生活,我是鄉里人,看戲是小時候唯一的一點文化生活。今晚的秦腔喊回了我的童年。”

  秦腔又稱亂彈,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國西北地區的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區。秦腔主要是要吼起來,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撕扯嗓子吼唱,很有地域特點。我的家鄉地處偏遠的西北小山村,一年三臺戲,從不落后。對于戲,雖然我不會哼兩句,但我會聽,會看。從小我與戲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對戲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

  那時候,一到臘月,全村的人都會忙乎起來,上到老人,下到小孩,男人有男人的事,女人有女人的活,各干其事,不亦樂乎。秦腔愛好者尤其忙,不分白天和黑夜,忙排練,為的是正月里的演出。早晨,一碗馓飯,一碟麻菜下肚之后,渾身熱乎乎的,年齡大點的先到一家沒人住的房里生火,燒水、喝茶,等待年輕人到齊了排練。年輕人裹著棉大襖,女的戴著頭巾,陸陸續續進入院落,偌大幾間房,只有一個小小的火盆取暖,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他們一點都不冷,每個人都抱著一顆滾燙的心,在大雪飄飛的季節煮沸自己的夢想。

  中年人手把手的教徒弟,戲中,生、旦、凈、丑每一個角色各有各的特點。小姐一出場,羅裙飄逸,小步曼舞,輕若浮云,宛若驚鴻,甩長袖是最美的動作,難度也很大,三尺長袖在空中成螺絲狀,成八字形,成圓形,甩出的袖頭不但要自然成形,還要能自然收回。花旦主要練習騎馬,在馬上翻身,使用長矛,和對方對打。小生的外八字步,一步一合并,耍扇子是最基本的動作,老生擺弄胡子也需一定的技巧。花臉凈的動作就比較簡單了,走外八字步,一步一合并,挺胸提袍。小丑的動作可多了,翻筋斗、劈叉、前滾翻、后滾翻、吹胡子瞪眼、蹦跳走,一場下來上氣不接下氣,還要唱快板,真夠嗆的。基本功練好了,臺詞背熟了,便要和樂器配合,就得熟練把握調子,慢板、快板、花音慢板,調板適中,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自己的嗓門能承受得了就是最好。一折戲,從頭到尾過一遍真不容易,中間會出現好多波折,板調得太高了,聲音上不去,或忘了動作,或忘了臺詞,或是器樂組斷了弦,這些意外都得停下來從頭開始。有時候,一折戲會折騰一兩天。為了排練出高水平的戲,演員們廢寢忘食,不舍晝夜。大哥喜歡拉板胡,二哥喜歡唱,他們兩人有時為了排練竟忘了吃飯,半夜回來時,我已進入甜美的夢鄉。

  正月初四,村里的戲如期上演,這是新一年的第一臺戲,也算是對新年的祝福。我們村以河流為界,分東坡和西坡,平時東西坡的人很和睦,畢竟是同一條河流的子孫,但一到正月就變得極其生分,東坡人看不起西坡人,西坡人瞧不起東坡人,背地里放狠話,不都是因為戲那點事。東坡人說東坡的戲唱得好,西坡人說西坡的戲唱得好,各自夸各自,誰也不謙虛。東坡的戲初四一上臺,西坡的戲緊接著初五六就上臺,本來不太大的一個村子,東西坡隔著一條河唱對臺戲,看的人不集中就顯得有點少。大人們分得很清楚,河東岸的人絕不到河西岸去看戲,小孩兒沒那么多想法,兩頭跑,看熱鬧。東岸的戲場里看一會,便成群結隊的去西岸的戲場里數人數,比一比誰家的戲好,看的人多,再很自豪地對大人一一匯報。西坡最拿手的就《大登殿》《闖宮抱斗》和《楊家將》幾部戲,其他的`大煞風景,堅持不了六天就沒戲可唱了。我是東坡人,我還是覺得東坡的戲好,戲多,一直唱到元宵節結束。有我最喜歡看的《游西湖》,阿鳳扮演的李慧娘在西湖游船上美若天仙,和裴相公的邂逅為她的悲慘命運埋下禍根,阿鳳在《鬼怨》一折中哭得驚天地,泣鬼神,把一個怨鬼表演得淋漓盡致。《對銀杯》也是我喜歡的,兄弟倆遭奸人所害,歷經艱難,考取功名,最終兄弟倆以斷裂的銀杯為證物,還原銀杯,兄弟團圓,我是一個不喜歡悲劇的人,常常為皆大歡喜的結局而流淚。 還有《三娘教子》《大升官》《二進宮》等皆為我所愛。大人們常說“戲,不是奸臣害忠良,就是相公纏姑娘。”想想也是,不管是哪種,結局都是教化人,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家鄉的戲,不僅是一種娛樂方式,更重要的是在每一個人心中埋下了一顆善良的種子,為家鄉傳承文明。

  一年中最為隆重的是春秋兩臺戲。正月里的戲是村里人自導自演的,營造了節日的歡樂氣氛,純粹是為了取樂。可是,春臺戲就不同了,“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開始,萬物復蘇,鄉村一派勃勃生機,所以得精心籌劃春臺戲的成功上演。村里每家每戶輪流當會長,全村人按人頭集資,請陜西秦劇團來唱戲。首先,當年的八大會長碰面商討有關戲的具體事宜,選派一人專門聯系秦劇團,叫寫戲,一人擔任總體指揮的大會長,其他會長負責收錢,為演員安排伙食和住宿。一切安排妥當之后,便去接戲。當載著戲箱的大卡車,坐著演員的大巴駛入村子時,河流兩岸便沸騰起來。春臺戲一般唱四五天,對于小孩來說像過年一樣,激動難已,學校每天上午上課,下午放假看戲。四里八鄉的人都集中在我們村的戲場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上了年紀的人從遠處奔波而來是為了看戲,小孩則是為了吃一碗涼粉,一個油餅、一個冰棍。剛過完年的新衣服,花花綠綠在戲場里閃來閃去,像是飛舞的蝴蝶,在人群中鬧個不停。第三天是正會,一般情況唱《大升官》,這天,看戲的人最多,正會那天,村里要準備二三十個土鍋子,當戲唱到高潮時,用炮聲將香噴噴,冒著熱氣的土暖鍋送上臺,還要送上好多匹掛紅,對演員以表謝意。

  看完春臺戲,鄉村人生活的主陣地在桃紅柳綠的田間地頭鋪展開。

  秋末冬初,鄉村人的生活又回到了一方熱炕上,開始籌劃一年的最后一臺戲。如若恰逢降溫的那幾天,大雪紛飛,臺上的戲照唱不誤,臺下的觀眾一個也不走,一陣寒風過,頭頂白雪,身披白雪的人,打著哆嗦互相擠在一起取暖看戲。推來搡去的人堆中,可以見到好久未見的老熟人,老朋友,心里暖暖的。

  現在,村里喜歡秦腔的人老的老,去的去,所剩無幾,正月初四的戲已無人組織,也無人吟唱,秦腔已成為村子過去的歷史。但春秋兩臺戲依然傳承了下來,年輕人雖然聽不懂,不喜歡看,卻喜歡看戲的熱鬧氛圍。遠在他鄉的我,每年聽說家鄉要唱戲了,就有一種回家的念頭,只可惜父母去,人生再無去路,戲已成為我心中一抹濃濃的鄉愁。

  光陰荏苒,現在我很少有機會看戲,但只要聽到那調子,就覺得很親切,像是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親人,像是回到了家鄉,回到了自己的童年。這輩子,戲與我的緣分未了。

【戲緣未了散文】相關文章:

緣來緣去緣如水散文11-16

入戲散文11-17

折子戲散文欣賞11-19

十八春半生緣散文11-12

有關紅塵怨與緣散文11-18

樹緣梅酒的情愫散文11-15

同名是緣,同名也是福散文11-03

四葉草之緣散文05-01

緣起緣滅散文(精選7篇)11-15

千年緣,千年戀散文11-0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视频亚洲图片 | 亚洲人成高清在线播放 |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 中文字幕一级午夜影片 | 最新中文国产一区二区 | 免费h片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原创国产中文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