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死不如賴活著散文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堅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的來臨!
合上書,我大呼一口氣,像是從一個噩夢中逃脫了出來。
活著
中學的時候在書店看到過這本書,略翻了幾頁,沒什么感覺,只聽到潦倒老頭講他浪蕩的往事。最近重新翻看,淚中帶笑,感觸很深。真應了那句話:有些書不是不好,是你還沒到讀這本書的時候。
福貴當少爺時好氣人。吃喝嫖賭,看他為了賭錢暴打自己懷著孕的女人,看他敗光家業從豪宅住進了茅草屋,看他爹活活被他氣死,看他妻子被娘家接走,真想罵句“活該”!
福貴也可憐。戰場上跟死神擦肩而過,戰友在他旁邊死了,僥幸逃回家時老娘病死了,女兒發燒不會說話也聽不見了聲音,苦日子如影隨形,并沒有好轉,兒子獻血死了,閨女難產死了,妻子病死了,女婿意外事故死了,外孫吃豆撐死了……重復的死亡將苦難推向極致,最后苦根的死亡終結了福貴的苦難。余華一共寫了十次死亡,福貴的每個親人死的時候,余華只寫兩個字:死了。
“死亡”在我的病理生理學課本生被這樣定義:生命活動過程的必然結局。對啊,死亡和尸體都是十分平常的,死亡不是一件神圣的事,而是一件必然發生的事情,活著的最終表現形式就是死亡。但正因為死亡的存在,我們每個人才更認真地對待生活。《活著》中每一個人的死亡都碾壓過我的心,讓我們更珍惜當下可以活著,活著真好。應了中國那句古話“好死不如賴活著”。
福貴一直在活著,年少時一夜輸光了家里的一百多畝土地和錢財權勢,他活著。失去疼愛他的爹娘,他活著。失去了戰場上相依為命的戰友,他活著。兒子為難產的縣長老婆獻血死了,他活著。女兒難產大出血死了,他活著。妻子軟骨病死了,他活著。女婿意外事故被水泥板砸死了,他活著。他老年生活唯一盼頭的外孫吃豆根死了,他依然活著。
從此死亡不再是生命的結束,已經失去的親人和朋友,都走出了時間的限制,活在福貴的記憶里。福貴每回憶一遍從前的生活,都像是一場新生,重活了一遍。福貴依靠著那些快樂溫情的回憶抵抗著苦難帶來的痛感和孤獨,堅定地活著。只要福貴還活著,家珍他們就一直活著,活在福貴的回憶陪伴他度過屬于徐福貴的一生。生存和死亡的界限已經模糊不清了,福貴的活著就是對命運和現實最大的抗爭和無聲的勝利,所有被命運和現實奪去生命的'人,都鮮明地存活在福貴的記憶里。所有人都死了,所有人又都和福貴一起在回憶里活著。
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歷史對普通人的境遇是吝惜筆墨的。你想象中的盛世是萬民同樂人人飽足,實際上不鬧荒不流徙就是盛世;而當亂世中有幾句慘狀時,天下已經糜爛至不可收拾了。”所謂“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曹操這句詩并無夸張。雖然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已經不再有這么慘的生活,但是,普通百姓生活之苦,還是離那些天天生活在網絡上的人很遠很遠。福貴一個人的經歷其實被無數普通人悄悄擁有著。福貴不是選擇去痛苦悼念,而是選擇觸摸回憶里的溫情,發現今天活著的意義。讓我們感受到即使經歷種種苦難也應該選擇活著。
正如小說結尾的福貴與老牛,那個黃昏,老人唱到——
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當和尚。
《活著》(徐福貴 葛優飾)
普通人的一生感動了成千上萬的普通人,好死不如賴活著。
【好死不如賴活著散文】相關文章:
黑與白散文11-06
資格散文12-25
夢想_散文11-20
《父愛》散文11-20
塵緣散文11-19
年畫散文11-19
行者散文11-19
期盼散文11-19
黎明散文11-18
山杏散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