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鬧紅火散文
正月十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盛大節日,不知怎么,玉皇大帝也得知這一信息,尤其在北方,每逢節日來臨之際,總要派一些雪兵雪將來到人間,白茫茫地降滿大地,時間長了,民間便有了“正月十五雪打燈”的說法。這是一位鄰居老奶奶對我講的,那時我還是個孩童。
數十年過去了,家鄉熱鬧非凡的正月十五鬧紅火,仍然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小時候,在我們太行山上黨地區那個縣城,每逢正月十五來臨,總是大雪紛飛、銀裝素裹。即使這樣,也擋不住人們滿腔的熱情、歡快的腳步。正月十五雪打燈,今年必是好收成。天氣雖然寒冷,心里卻是暖融融的,因為有了豐收的愿景、美好的期盼。
正月初六剛過,在各村的集體領導下,人們便開始忙忙碌碌地做起鬧紅火的準備工作,做彩燈道具,各類秧歌隊開始訓練。縣城是鬧紅火的主要集結地,在正街的南北兩頭搭建了大型彩樓,圍繞主要街道,建有五六個觀景臺。各單位商店的大門口都壘起各式各樣的大型炭火爐,俗稱旺火,有獅子火、生肖火、龍火等。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正月十五鬧紅火,要整整耍鬧三天。正月十四那天,漫天雪花果然不請自到,白花花的似絮棉樣鋪滿大地,鄉下各村的百姓三五成群提著裝滿食物的籃子,背著挎包,有走路的,有坐馬車的,頭頂著雪花,不約而同地涌向縣城?h城里的`各家各戶基本上均有鄉下親朋好友來臨,設宴擺桌,嘻嘻哈哈,談笑風生,甚是熱鬧。上午十時左右,近二十個公社組織各鄉村數百支鬧紅火的隊伍聚集在了縣城指定的位置,一一報到登記后,在縣里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鑼鼓齊鳴,秧歌起唱,開始繞城游行,數百支社火隊伍首尾相接,這一圈走完須要兩三個小時。
正月十五那天是最熱鬧的一天,上午雪花又飄得多了起來,天氣依然寒冷,可人們在美好的期盼中紛紛涌向大街,從南到北,人頭攢動,摩肩接踵。主要街道雖不算長,但從南走到北卻不是一件易事,沒有一個多小時是走不過去的。三五歲的孩子被男人們架在了肩膀上,或被女人們背在了背上。那震聾欲耳的鞭炮聲這處響完那處響,我們這些十多歲的頑皮孩子在人群中穿來穿去的,去搶那些落在地上沒有響過的鞭炮。
鑼鼓喧天,秧歌四起,鬧社火的隊伍在各條街道開始耍鬧起來,看似很亂,其實是很有秩序的,在規定的一些地點和那五六個看臺前必須要表演。每一支隊伍表演完畢后,均有專人送給他們一書包蠟燭,因為鬧社火的人員手里拿的各式彩燈里點的都是蠟燭,以便他們在蠟燭快燃盡時可以續上。
“老陽上來漸漸高,小姑子手掀門簾叫嫂嫂。嫂呀嫂呀,天氣好,咱二人荒郊野外去打酸棗……”隨著《打酸棗》的秧歌聲起,只見那上百人的秧歌隊伍一扭一扭地走了過來,前面扮有兩個丑角的做著逗人的動作開道。這秧歌隊里小到十多歲,大到六十多歲,扮著各種角色,隊形不斷變化,表演瀟灑自如。這大秧歌隊的表演和唱腔,蘊藏了中華古老文化的內涵,凝聚了普通老百姓的豐富感情。
“正月里來正月正,正月十五掛紅燈,紅燈掛在大門外,哥哥在外把妹等……”好看動人的九蓮燈過來了,五十人的隊伍,全是年輕姑娘與小媳婦,穿著紅黃綠各種艷麗的表演服裝,個個扮相艷如桃李、芳菲嫵媚,手中端著各式各樣的花果燈,走的是古裝戲里的小碎步,似仙女般在水中漂一樣,邊唱邊舞。九蓮燈,傳說是根據八洞神仙赴王母娘娘蟠桃會、孫悟空偷吃仙桃的神話故事改編而成,故又稱花果燈。最早演出為九人,均濃妝艷抹畫臉譜,手端九盞花果燈,便稱之謂九蓮燈。在表演的過程中,有跑場、對花、串花、小翻身、蛇脫皮等藝術造型。演唱的曲調有太平調、上河調、三朵花兒等,跑場分為四段,每跳一段舞,要擺一個字,唱一段曲子,最后擺出“天下太平”四個大字,表演場面熱烈活潑,看得人熱血沸騰、叫好連連!
“一個雞蛋兩頭光,兩個雞蛋配成雙,三個雞蛋不成對,四個雞蛋擺正方……”在喜慶的鑼鼓嗩吶聲中,一群伴郎伴娘唱著朗朗上口的送房秧歌,簇擁著一對新人悠然走來了,這是民間“送房”的表演隊伍。那高亢嘹亮的歌聲,具有強大的穿透力,在街道上空不停游蕩著,激起了年青人觀看的極大興趣!八头俊钡谋硌蓐犖樽哌h了,那些觀看的年輕人還情不自禁地哼唱幾句。
夜幕降臨,數百只天燈騰空而起,恰似一只只碩大的火球在天空翱翔。雪花依然在飄舞,地上的積雪被人群踐踏為泥水了,可表演社火的隊伍、觀看的人群全然不顧。一年之余,難得的一次歡樂與興奮,任由雪花灑在頭上,泥水濺在身上。百人舞獅、踩高蹺、耍長龍、跑旱船、二鬼摔跤、打樁、竹馬、花車、慶豐收等有趣的節目,在幾條大街上輪番上演。與此同時,幾處戲臺正在演繹著高亢明朗、粗狂樸實的八音會,唱著《天波樓》《皮秀英打虎》等傳統戲劇上黨梆子,觀眾的掌聲、叫好聲此起彼伏。
晚上八時,在縣城最寬最長的一條大街上要放巨龍焰火,得知這一信息的人們潮水般似地往這條大街涌去。只見從大街東頭的機械廠抬出幾個大火爐,上面有燒化了的鐵水,兩個身強力壯的老師傅手拿一大舀勺,左手從大火爐里舀出一勺鐵水,右手拿一鐵錘,猛地一擊大舀勺,霎時,一條金色的巨龍躍起在數十米的上空,整條大街從東到西漫天華彩、金光燦爛。兩個老師傅交替著輪番上演著,一條條巨龍騰飛著,人們的歡呼聲響徹了整條大街。這樣放焰火的場面持續了一個小時,將十五鬧紅火推向了一個新高潮。這正月十五晚上的鬧紅火,一直延續到凌晨一點多才結束,人群才戀戀不舍地散去。
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是鄉村最盛大最喜慶的節日。到處懸掛的大紅燈籠,寓示了人們的生活紅紅火火,象征了喜慶、祥和、太平;壯觀熱烈的民間社火,抒發了人們對新生活的贊美之情,寄托了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希望!
正月十五鬧紅火,歡歡喜喜迎新年。真乃是,歡樂在今天,希望在明天,憧憬在未來!
【正月十五鬧紅火散文】相關文章:
《正月十五夜》蘇味道01-17
《正月十五日夜》唐詩鑒賞01-25
正月十五鬧元宵記敘文05-20
正月十五看花燈的歇后語02-17
正月十五鬧元宵黑板報內容03-01
正月十五鬧元宵四百字作文04-25
關于正月十五元宵節的諺語02-28
關于正月十五元宵節的詩句02-16
正月十五元宵節日記10篇12-16
有關正月十五元宵節祝福語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