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清才能目明散文
清明將至。鄖陽城東橋的街角處有個刻碑的鋪子,也因了清明這個節日比平日里忙碌了許多。那刻碑的師傅一身黑灰色的工作服,一支毛筆,一手極棒的隸書,不用劃線打格,一氣呵成,一篇碑文黑底白字整齊的躍然碑上。然后一把鑿子沿著寫好的碑文,一路行走,橫豎撇捺點,筆筆端莊飽滿,字字凝重莊穆......
春日的陽光透過路旁大樹的枝葉,斜照在師傅的身上,繾綣在墓碑上面,風吹樹葉,那碑上暈暈的光便也搖晃,像那墓碑主人從另一個世界投來的目光,輕輕撫摸著墓碑上的字,如愛撫著兒孫親人的臉龐,隔世離空的牽掛如葉間的暗影斑駁若現。
那白色碑文,如每個人的命運,一鑿一步固守著即定的`軌跡。碑石很硬,每鑿一下就會濺起一縷粉塵,那是墓碑主人對自己生命的嘆婉么。
碑。從春秋戰國開始沿著中國歷史文化的一脈幽泉流淌至今,自漢朝時更是處處可碑,事事可碑。山川之碑、橋道之碑、家廟之碑,功德之碑,寺觀之碑……或磅礴,或莊嚴,或記錄,或歌頌。最令我驚嘆則是西安碑林博物館,那里收藏著從漢到清的各種碑石3000余件,徘徊其間,猶如進入了一座集中國歷史、書法、石刻藝術的文化寶庫。
碑石林立。唯墓碑,帶著悲思愁情,懷寄思念與問候,緊連生者與逝者。
鋪子的里里外外,擺滿了各種材質和尺寸的墓碑,有大半是已刻好的,我靜靜地瀏覽著一篇篇碑文,一個個生命軌跡在我的目光里劃過一道掠影。有耄耋老者,有佳齡英年,有人辭于病痛,有人逝于安然……在這里,生與死的世界如此相同,形形色色,五味雜陳。
目光逡巡之時,一篇很特別的碑文牽住了我眼晴。這是一副夫妻合碑,妻逝夫在,但生者的墓志銘已赫然刻上。有趣的是他將自己的人生履歷盡然詳呈,出生、上學、參軍、任村書記、當過法院的保安隊長,參加過鄖陽漢江大橋建設拆遷工作等等,儼然一份人生簡歷表。莞爾一笑的同時,甚覺此兄的可愛與坦蕩。人生雖然平平凡凡,但行走仍是認認真真,一足一跡如那碑文的一筆一畫,堅韌樂觀認真執著,讓人感到一種生命的力量與靈魂的敬佩。
這是一篇拙樸而率真的碑文,一個平凡而陽光的生命。
逝者已遠,生者追念。無論是親朋還是故舊,為一位逝者撰寫碑文時總是懷著一種對親人的紀念和追思,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甚至會請名家為其題寫碑文。漢朝的蔡邕,唐朝的韓愈,都是中國文學史寫墓碑的大師,著名的《柳子厚墓志銘》即出自韓愈之手。
但我總覺得一個人認認真真、努力堅定地走著生命的每一段旅程,而最后的那個句號,無論任何的名家大師,去做多么華麗溢美的詞章,也不及自己親手書寫來得快意盡興。
“中學生,副教授。博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癱趨‘左’,派曾‘右’。面微圓,皮欠厚。妻已亡,并無后。喪猶新,痛照舊。六十六,非不壽。八寶山,漸相湊。計平生,謚曰陋。身與名,一齊臭。”著名書法家啟功自撰的墓志銘是何等的質樸灑脫幽默。
而最貼合我心意的還是法國作家司湯達生前為自己撰寫的墓志銘:“米蘭人亨利?貝爾,活過、寫過、愛過。”多么簡潔、通透、睿智。我能夠體會,當一位熱愛生活充滿激情的作家走過生命的漫旅安然長眠時,能自豪地在碑文上刻上這六個字,真可謂此生無憾了。
我的記憶中總有一幅畫面:青山環抱的一座墳塋前,一位男子抱著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望著繚繚升起的青煙,給她講老太奶奶多么疼愛她的溫暖往事,并指著墓碑上的三個小字說,你看,這是你的名字。老太奶奶在小女孩兩歲多就去世了,在小女孩的腦海里沒留下什么記憶,但懵懂的她仍然覺得地下那位老人與她是那么親近。后來,每次回老家和小伙伴們玩耍經過那墳前的小路時,她都感到那墓碑上有一雙眼睛在慈愛地看著她。有一次,她迎著那道目光走過去,掏出口袋里的一顆糖,輕輕地放在墓碑前。
這個小女孩,就是我。
爸爸將他奶奶對他的愛,他對他奶奶的愛,在一次次的恭敬叩拜和深情講述里深深地植根在了我幼小的心里。那是一粒蘊涵著生命感恩和血脈傳承的種子。我在長大,它在伴我長大。后來,我當了媽媽,有了久哥。每逢去上墳,只要他在家便會帶著他。在一次次對先輩的敬拜里,久哥懂得了掃墓也是他作為家族長孫的重要責任。在那一篇篇的碑文中,他更加清晰了自己的家族脈承。久哥長大了。他學會了陪我去上墳時以一個小男子漢的身份用百元鈔票認真地打好一沓沓火紙,并在每次祭拜完后讓我先走,他則像只小猴子似的“嚓”地點燃鞭炮后,捂著頭“噌”一下跑去追我。
我在前面走,不回頭。聽著身后噼啪響起的鞭炮聲和久哥奔跑的腳步聲,心里充滿溫暖和欣慰。我知道爸爸當年植入我心中的種子,現在也已經在久哥的心里發芽。
人生代代無窮已。清明掃墓,始于秦代。唐代中葉被 “編為五禮,永為定式”。 從古至今,世代傳承。一座座墓碑,或簡樸,或奢華,或悄隱在青山之中,或莊居于墓園之內,每逢清明諸節,親朋故舊總會相約偎在墳塋前一次次叩拜,一聲聲輕喚。
冷冷的墓碑如鏡,照著人世滄桑,冷暖善惡,照著悲歡離合愛恨情怨,教會我們觀照心容,清掃心靈。
靜靜的墓碑如目,瞅著我們的悲苦,看著我們的幸福,那是另一種溫暖陪伴,叫我們一定要勇敢要堅強要好好的活著。
默默的墓碑如書,記錄著我們的血脈,書寫著歷史的碎片,讓我們銘記生命的宗源,看清人生的方向。
冷冷靜靜默默的墓碑,也許只是想告訴我們:
心清才能目明,慎終方可追遠。
【心清才能目明散文】相關文章:
清喜的散文03-05
獨自看浮世清歡散文04-30
牡丹花好空入目散文01-31
刺心散文05-02
淺唱清歡心靜如蓮散文11-15
點點滴滴的清歡散文11-12
獨望一彎清月散文11-10
心之隨想散文11-07
心雨心晴散文11-03
心如瓷散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