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飯散文
那年我九歲。父親在大隊水利專業(yè)隊干活,早上雞不叫天不明就走啦,晚上天黑定摸著鍋頭才回家。母親做了兩次大手術,身體還沒有恢復好,就到生產(chǎn)隊干活掙工分。妹子還小,只有七歲,剛去小學上學。
母親很瘦。臉像白面紙一樣蒼白,好像輕彈一下就會崩破。眼窩塌陷得很深,好像大堰堤上被洪水沖垮的一個豁子。手上的青筋蹦跳老高,好像鋸齒一樣的老君山峰脈。她個子高大,走起路來像一架松散的骨骼在移動。母親在地里干活,沒干多久,臉面被汗水洗了一樣水濕,衣襟被汗水濕透了緊貼在身上。她站在綠瑩瑩的麥地里,瞇上眼睛,得好一陣兒休息,才能緩過神來。隊里有社員心疼母親,要她回家休息,母親堅持著。不干活哪有工分,沒有工分哪有糧食吃啊。星期天,我?guī)е米釉诘仡^棗樹下玩耍,在泥窟窿里掏麻嘰了,在平整的土地上抓子兒。看到母親這樣,心里難過的車想哭。在心里暗想,我是男子漢了,得幫幫母親。
我家大門前是生產(chǎn)隊的八畝地,八畝地的西南角是生產(chǎn)隊的打麥場子。麥天咋過鳥叫的時候,八畝地里的麥子黃了熟了,整個空氣中都飄蕩著麥香味兒。天忙了,母親和社員們一樣在忙著收割麥子。他們激動著,興奮著,愉悅著,緊張著,辛勞著。八畝地里,或收割麥子,或擔運麥子。麥場里,石磙在轉,鞭子在響,吆喝牲口的聲音更是響亮。
臨近中午的時候,妹子在院子里玩跳皮筋,我趕緊到灶房做飯。搬了個小木凳放在鍋臺邊,拿著木水瓢從大瓷缸里起水,站到木凳上添到鍋里。蓋上圓圓的大木鍋蓋,下了凳子,走到鍋底門生火做飯。狼煙動地,手上臉上都是鍋煙煤,眼淚鼻子都出來啦,火也沒弄著。
母親失急慌忙沖了進來,咋回事兒?媽兒,我?guī)湍鲲垺0ミ希耶斣奂沂Щ鹆恕P∽孀谘剑阏χ校磕f過,沒吃過豬肉,沒見過豬走。哎呦,那是嚼人的話。嗯,話糙理不糙。母親高興得淚都出來了,點點頭,沖到鍋底門,蹲下身子,把我攬在懷里。媽兒教你。鍋底殼廊里不能添真多柴火,黑印,火著不上來。老人說,人心實,火心空。少添點柴火,架空,火就著了。母親一邊說一邊上手做,一會兒工夫,火就旺旺地著了起來,紅紅的火苗跑到了鍋臺眉毛沿上,像我脖子上系的紅領巾在飄著。
這時,母親站起來,把我拉著轉到鍋臺前,掀開大鍋蓋,又笑了。小祖宗,你爸不在家吃飯,就咱仨人,添真多水呀。妹子小,一瓢水,你是男子漢了,是大人了,加上媽兒,倆大人,每人兩瓢水,總共五瓢水就夠了。嗯……,你人小,沒手勁,一瓢水端不動,少端些,你添水添成六瓢就中了。母親說著話,把鍋里的水又起出來了些,把我的小臟手小臟臉洗了洗。
沒多久,鍋就響水了。母親葫蘆瓢挖來糝子,又在糝子瓢里放了少許食堿。對我說,咱仨人,妹子算半個大人,多半瓢糝子就中。堿不能太多,多了,飯就吃不成了,多半條鋼勺就中。鍋滾了,再下糝子,攪攪,蓋上鍋蓋,停一會兒,再攪,可不敢叫鍋淤。還得時常看看鍋底殼廊里的火,沒柴了添些柴,可不敢叫火滅。媽兒不敢在家時間長,該走了。飯中了,你和妹子先吃。把鍋底殼廊里的火柴退出來,埋到鍋灰里,可不敢讓失火,可不敢讓火燒著你。
母親走后,鍋滾了。我把糝子連同食堿倒進鍋里,攪攪,蓋上鍋蓋,連忙到鍋底門招呼鍋底殼廊里的火。然后,轉到鍋臺前,上到小木凳上,掀開鍋蓋攪鍋。反復了幾次,我把鍋底殼廊的柴火退了。先給妹子成了一小碗,自己又成了一碗,挒著,走到大門前,叫母親。媽兒,飯中了,回來吃飯。母親挑了一擔麥子往麥場送,走到半路上。聽到我的呼喊,放下麥子,驚慌地叫著跑了回來。哎呦,小祖宗,我一擔麥還沒有送到麥場,咋著飯就中了?
母親走到大門前,接過我手中的碗,看了看,糝子顏色還沒有變色不說,糝子是糝子,水是水,糝子都是大大小小的疙瘩兒。哎呦,這咋能吃?她把我和妹子碗里的“飯”又重新倒進鍋里,升著火。將我拉到鍋臺邊,用鐵勺在鍋里耐心地輕輕將大大小小的糝子疙瘩敲碎,攪了攪鍋,蓋上鍋蓋。記住,有糝子包的時候要這樣敲碎,至少攪著鍋得燒兩茬柴火,見鍋里的糝子黏糊糊了,飯里起氣泡兒了,飄起飯香了,飯才中,才能吃。
我記住了母親的話。尤其是糝飯長紅薯長野菜的時候。鍋滾下了糝子,滾上兩三股,然后將切好的核桃大小的紅薯長到鍋里,再滾上幾股,把一塊紅薯舀到鐵勺里,用筷子扎,能扎透,說明紅薯爛了。接著,把用水淘凈的野菜長到鍋里,見野菜變色了,有菜香味了,這才可以吃。這時候,滾出來的飯,黃燦燦的糝子,紅艷艷的紅薯,綠生生的野菜,香噴噴,甜絲絲。
母親吸取了這次教訓,農(nóng)忙的時候不教我,她自己做飯;農(nóng)閑了,她在我身邊的時候才教我飯。
那是個下雨的星期天。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地面上濕漉漉的,有大小不一的明晃晃水洼。院子里高大的梨樹,葉子和梨子都掛上了晶瑩剔透的雨珠兒,是葉子更加翠綠,是梨子更加青翠。前檐下,一人多高的美人蕉,伸著綠色的大手,接著人間的甘霖,那紅丹丹的花蕊,更加誘人,更加迷人。
我和妹子在母親的住室里,妹子坐在母親的床沿上,我坐在一把老式的暗紅油漆椅子上,趴在黑油漆的三斗桌上做作業(yè)。母親在正間織布機上織著老粗布,那是一家人一年的穿戴,剩余部分還要拿到街面上還錢。下雨天,父親沒有去水利專業(yè)隊干活,坐在正間門口,一邊給母親說話,一邊修理著農(nóng)具。
剛臨近中午,我就沒心做作業(yè)了,催著母親到灶房教我學做飯。新麥子下來了,又是妹子的生日,按農(nóng)村習俗說應該做撈面條吃,可母親恰著指頭過光景,不讓吃撈面。小孩子家吃啥面條,拌點面湯,蒸些紅薯就中。
我和母親一起下灶房。把紅薯洗了,小的切成兩瓣,大的再切成兩截,放在瓷盆里。母親把瓷盆端到鍋臺上,掀開鍋蓋給鍋里添上水,按上籠蓽,放上紅薯,扣上籠蓋。我在鍋底門把火生著,架好柴火,紅紅的'火苗跑到了鍋臺眉毛沿上。這次,我教你學做面湯。你看著聽著。連你爸四口人,多半碗面粉就中。添上水,水不能太多,多了面糊兒老稀,扯不出絲兒;水也不能太少,少了攪不動,也扯不出絲兒;水要適中。用筷子攪勻,要用力攪,力道要均勻,小了攪不動,大了面粉容易拋灑,攪到面粉和水全都融在一起,沒有面粉包,沒有面疙瘩,能扯起條兒,再攪上幾遍,用水至少頂上紡一個花捻的功夫。母親一邊示范一邊給我講。紅薯蒸熟了,揭開籠蓋,將籠蓽上的紅薯連同籠蓽一起,雙手抓住籠蓽兩端的,系在籠蓽上的環(huán)形繩子,端下鍋臺,放到案板桌上。因為鍋里的水蒸氣很燙手,要有勇氣、細心、耐力和一定的量力才能把蒸籠蓽子,連同蓽子上蒸好的紅薯端到案板桌上。若不小心,會燙傷手,會端不下來。我瞪大眼睛,吃驚地望著母親,系著藍粗布圍腰這樣做。
母親把鍋蓋蓋好,要我在鍋底殼廊里續(xù)了兩根柴。母親把攪面糊兒大瓷碗里的水,倒到另一個大瓷碗里,用筷子再攪面糊兒,把面糊兒攪均勻。不需要大用力,但得細心,別把面糊兒攪拋灑,把面糊兒攪得更勻和,挑起筷子能扯條兒。來到鍋邊,掀開鍋蓋,一手用筷子攪鍋,把水攪出旋兒;一手把面糊兒碗慢慢地傾斜,讓面糊兒扯著條兒,像細細的瀑布水一樣,流進鍋里,在鍋里旋轉。此刻,兩手要搭配好,攪鍋的手不能停,倒面糊兒的手要保持均勻流線。直到面糊兒全部進鍋,再用攪鍋的筷子把碗壁上的面糊兒,一點一點集中起來,倒進鍋里。再攪。最后用另一個碗里頂面糊兒的水,將面糊兒碗刷凈,將面水倒進鍋里。再攪一遍,蓋上鍋蓋。
此時鍋里的面湯全是絲兒,像天上的白絲兒云一樣好看,勻稱有序。鍋里開始升騰起香噴噴甜絲絲的面香味兒。
要說,就這樣滾上兩三股,面湯就中了。可母親怔了一下,又從案板桌下的瓷坮里,拿出兩個雞蛋。你妹子生日,咱再打倆雞蛋。我聽了,高興得快要跳起來。
母親把兩個雞蛋打在碗里,又用筷子將蛋清和蛋黃擴勻,把鍋蓋掀開,將雞蛋碗傾斜,仍像細細的流線一樣,呈環(huán)形由鍋心向鍋邊擴散著慢慢地細心地注入。當雞蛋全部注入完,鍋里漸漸飄起黃燦燦的蛋黃,像淺黃色的晚霞,美麗極了,好看極了。那飯香更加濃重濃烈。接著,母親又用鐵勺輕輕推了幾下鍋底。她說,這是防止雞蛋黃坐底。面湯還沒有完全做好,我的哈喇子水就流出來了,催著母親吃飯,扒著灶房門喊父親和妹子吃飯。母親一臉幸福感,微笑著對我說,媽兒做的面湯,敢說,在咱村都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你奶活著的時候,就愛喝我做的面湯。
從那以后,我跟著母親學做飯更帶勁兒了,更熱心了。不到十二歲,蒸饃,烙饃,搟面條,包餃子,炒菜,燴湯,炸油條,燒豬肉,我差不多都會了。
【學做飯散文】相關文章:
學車的那些事兒記事散文11-19
關于做飯日記500字04-07
初中做飯日記600字大全03-15
小學日記我學會了做飯12-08
懶人國王做飯記寓言故事01-19
夢見朋友做飯給自己吃的寓意10-16
做飯三年級作文04-25
初一敘事作文之我學會了做飯09-02
第一次做飯日記200字12-09
黑與白散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