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那個錯過的自己散文
當我再一次的拿出舊照片時,當我看著兒時寫下的日記時,當我看著一件件小時的玩具時,心中涌動著,涌動著的那份懷念,懷念的那個,過去的時光,過去的我。
懷念或想念,想念或錯過。
有人說,或親情,或友情,它們并不由智慧掌控,而是命運。
我不以為然,難道說,那些沒有預料到開始和結束的故事就是命運造成的?其實,那些所有的悲、歡、離、合,都是由我們一筆一劃親手寫出的。只有在回首的那一剎那,我們才能看清一切的因由。也是只有在自己已無法挽救的時候,才能揣摩出當時的錯過。
錯過,錯過的太多,那些錯過了的友情,對事的態度與心情,甚至自己的性格,其實,有時我也會很開心,因為我沒有錯過親情,但,這或許只是一種自我的安慰。
有時錯過是好的,或者是平淡的,會被日子沖刷掉。而剩下的那些,會刻骨銘心,成為最美好的回憶。
天宮雁的短篇小說《多感癥》中就寫過:“‘恐懼’是呼吸急促,‘羞恥’是血液上涌,‘緊張’是口干舌燥,也就是生理反應是心理反應的緣由而非結果。那么,他就為多感癥患者。人不因開心而笑,而因笑才開心。”當我讀完后,發現自己就如天宮雁所說的多感癥患者一樣。而且,我似乎是那個病源體。
時間改變了我,壓力造就了我。那個多感癥患者一般的我日漸矯情,開始戴上了一個比一個厚的面具,擁有了分裂的人格。我開始不要任何人的安慰,因為這些安慰,似乎是一種變相的嘲笑與諷刺。你沒有經歷過,怎么懂的來安慰我?我開始發現,我不像原來的自己——那個聽話的乖孩子,我想要變回原來的'自己。而此時,我才發現,我早已錯過了我自己。
我發現了,我意識到了,因而,我似乎瘋了一般,我覺得我自己都快要受不住自己了。那段時間,是我從有記憶以來,最崩潰的時期。
可是,我似乎開始習慣了自己,我學會了怎樣使用我的偽裝,那薄如羽翼的偽裝,讓你通過那水晶似的透明的卻有著結界的偽裝,看透我。有時,我們會欺騙自己,將那些能讓自己安心的話來搪塞自己,可是,最后,我們似乎失去了些什么。
有些人,不想錯過那些好的人或事,即使失去了,錯過了,他們仍會努力的去找尋,找尋那些他們錯過了的的影子。但,并不是所有的永遠都是美好的,不是所有的回憶都是值得珍惜,不是所有的錯過都不應忘卻。歲月,太漫長了,大部分人與事都會被沖走,但,那些與青春有關的一切都會沉淀。那些沉淀,在經過反復的淘洗,從而得到如金沙般的東西——錯過。
我用一個玻璃盒子將它裝好,裝在一起,讓他們互不粘連。再將它們一同埋葬。祭奠著被埋葬的青春,被埋葬的時光,被埋葬的錯過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