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遐想曲散文
(一)放風箏與釣魚
第一次看人悠閑地放風箏是在08年的秋天,出差在北京,正是秋高氣爽、綠樹如蓋的季節。居所就在地壇公園近旁,吃完晚飯便去地壇公園溜達,成林的銀杏、遒勁的國槐、濃墨重彩的松柏給繁華的北京平添了幾分幽靜。
在擁擠的北京城里,要把碩大的風箏放上天空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好在我們走去的時候風箏已經在天上了,要不然我真會為那些人急。現在是享受的時候,風箏飛過高高的樹稍,越過長長的圍墻,在落日的余暉里飄出了浮躁,在靜怡中徜徉著。仰頭看去,沒有了擁擠的人群,沒有了川流不息的車輛,沒有了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深不見底的蔚藍上團團的白云,蔚藍與柔白之間和諧地互溶著,隨著時間慢慢流淌,一切都幻化成仙境——藍天、白云、綠樹、草坪、風箏、老頭,天地人和諧融合。飄逸的風箏帶走了周邊所有的喧囂,沒有煙火、沒有激流、沒有匆忙的腳步,甚至連歌聲都不要。風箏是自由的,它自由飛著,自由呼吸著,那長長的線,不是束縛,是情絲,是留戀不舍的徘徊。
老頭坐在石凳上,手里拿住放線的輪子,偶爾收收,偶爾放放,那一收、那一放就好像只是一個提示:孩子,你自己玩吧,爺爺就在近旁;那一松、那一緊,只是在它偏離的時候給予一個調整、給予一點修正。
看著風箏,想起了釣魚,那也是一根長長地線,一個人耐心地坐著,環境同樣的優雅,心態同樣的平靜,湖光山色,水波蕩漾。有浮標晃動,靜者拽、提、收、抓,一氣呵成,收獲的喜悅,如同拾到金元寶一樣的開懷,先前的儒雅瞬間變成一個奢血者,伶俐的雙手撕扯下有著倒刺帶著血色的魚鉤。
放飛是無私的給予,給心靈以慰藉和自由;釣取是貪婪的獲得,獲取的是物質和名利,同樣都給人愉悅,但放得下拿得起的、飄走了依然愉快著的,只有風箏吧?
(二)放風箏與放羊
風箏飛上了天空,風箏人便悠閑地徜徉在廣場上,時而收收,時而放放,沒有什么目的,只是一種牽掛。手舉累了就掛在胳膊上,有時還踩在腳底,有時就直接掛在近旁的電線桿上,悠然地看風箏在天上飛翔。沿著風箏線看過去,風箏像一個異樣的旗幟在迎風招展,風箏線延伸不遠就消失了,風箏是自由的鳥,在藍天和白云間嬉戲。
看著在藍天與白云間安閑的風箏,我想起了放羊。我的放羊是在關中平原的田坎溝盤畔進行地,在改革開放的初期,任何的一個經濟來源都將被抓住,即便是中小學生,都要求參加點力所能及的勞動,跟在耕牛后面點種子、打土塊、鋤地、割草喂牛羊。放羊是小學生的主業,也是我們最愛干的事,雖然必須牽著羊繩,雖然時時注意防止羊扭頭吃了莊稼,但畢竟少去了很多體力勞動,而且也可以找一些大的溝壑或者河道濕地,只是那兒去的人多,羊經常吃不飽。那個年代,羊要吃飽也是一件極難的事,田間地坎上的草每天被人割不知多少遍。人的食品缺乏,家畜的食品同樣缺乏。
很是想念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牧羊人騎著馬,甩著響鞭,牧羊犬前后奔忙著,不是工作,像似對主人的諂媚,狗就是一根風箏線,防止羊群飄落在視線外。狗是智慧的,風箏沒有異動它不動;狗是聰明的,風沒有異動它也不動,安靜地機警地蹲坐著,但只要有狼來,犬吠、沖刺……
牽著羊放其實也有一種意境。我曾見過一個老爺爺放羊,坐在田坎邊上,和煦的風吹著他花白的頭發,他幾乎不看羊,羊吃著它的草,爺爺抽著他的煙,煙從煙鍋頭走到他的嘴里,順暢地就像和風漫過他的頭發,煙從他嘴角散發出來,淡淡的白色。四周是綠油油的莊稼,映襯著一身墨黑的老頭、一只潔白的山羊。
這是一種默契,老人不牽動羊繩,羊也不偷吃田里的莊稼。老人曾批評我們放羊不用心,說羊很靈性,你只要認真了羊就不亂吃。但小孩子誰又能坐得住呢,唯一迷惑的是羊怎么能感知人的心?
風箏在天空漫游,像魚在大海里遨游;羊在草地上吃草,像白云在天上漫步。風箏是被牽扯著的,羊也是被牽制著的,但看不出絲毫的'強制。強制不是放,強制也放不成功。風箏沒有思想,放放收收,牽牽引引,風箏人有縱有收,風帶動著風箏,風箏迎著風勢,是風與風箏的契合,是風箏與人的契合,是風與人的契合,沒有誰能主導了誰,只有合力,只有合理。羊群也是一樣,羊雖然有想法,但絕對沒有故意,像風箏一樣即需牽著,又得放著,圈得太緊,牧羊人累,羊也吃不好;徹底放開了,便是沒線的“風箏”,回不了羊圈。
放是一種藝術,有人喜歡拿捏,有人喜歡把玩,有人喜歡順其自然。但只要是放,就是一種順勢而為。放一放,放的是心,收獲的是自然。
(三)纖夫的風箏
纖夫腳踩著凌亂的石塊,身體努力前伸,雙臂僵直下沉,極力尋找一個著力點,頭埋在雙臂里,肩上的纖繩將整和得筆直的身體拉成了一張弓,緊繃的肌肉隨時都在射出力量,剛勁執著。大船在河道里飄搖著,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崇山峻嶺裹挾著天上的白云向船后移動,纖夫背對著船,沒有回目,沒有欣賞,只有長長的號子,穿過沉悶的心肺,飄向遙遠的天際。
在我的記憶里,纖夫總是忍饑挨餓,頂風冒雨地艱難行進;蜿蜒曲折的路,記載著他們的血淚和無奈,光光的脊梁上一條沾滿汗漬的背帶,顯露著貧窮和壓迫,消瘦的光腚下兩條精瘦的腿,一雙大腳活像老鷹的利爪,尋找著巖石的縫隙和支撐。伸長的脖頸如拽著大車的牛,只有那眼神帶著點點的剛毅。赤裸的身體是他們入畫的原由,但幾乎沒有人畫出他們為避開浪頭,時而要蹚水而行,時而要攀援巖壁。相向而行的是川流不息的江水,波濤洶涌。高聳入云的山峰,在霧雨蒙蒙中展現著濕滑。
飄搖的船、長長的纖繩、拉纖的人,是誰用了乾坤大反轉之手讓我看到了這么異樣的一個放風箏的場景,當攝影師關注著天地間赤裸的胴體之原生態之美感時,當裸體纖夫被冠以古老拉纖文化的活化石時,我卻看到的是纖夫們水里來水里去的穿梭,如同放風箏時隨時牽引讓風箏必須迎風著力,船頭也必須對準水流的方向,乘風破浪,追擊前行。在九曲十八彎里,纖繩被收到最短,甚至臂膀代替了纖繩,直接搭在了船舷上,一會水里,一會岸上,一會泥濘中,一會砂石里;在無處著腳的峽谷里,纖繩被無限延伸,甚至穿過巖壁,攀援前行,纖夫就是為艱難生的,沒有艱難就沒有纖夫。
無論是伏爾加河上的纖夫,還是長江三峽的纖夫,或者是黃河灘的纖夫,他們穿梭進退,是既定目標之不可改變;纖繩的收縮長短,是萬千變化的調整,是靈活處理之變換。纖夫傳達的是一種永不退縮、永不放棄的執著精神!
風箏傳遞的是賞心悅目,纖夫牽動的是永恒主題……
【風箏遐想曲散文】相關文章:
風箏遐想的心情日記03-10
小小魚兒的遐想散文11-09
落葉時節,只為聽你一曲散文欣賞04-30
遐想怎么造句01-17
命運三部曲—聲響散文隨筆11-03
遐想高三作文06-01
譜一曲心傷,歌一首愛戀散文欣賞05-02
一曲離歌,告訴我要學會堅強散文04-29
中秋之遐想小學作文04-25
中秋遐想初二作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