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天關走筆散文
太行巍巍,燕山莽莽,在它們握手的地方有一處險隘。放眼望去,兩側山峰壁立萬仞,一水中流跌宕起伏,這便是京畿東部有“一夫把關萬夫莫開”之稱的龍門天關。
走到這里峽谷回旋天變窄,危巖翹聳巨石現,一種磅礴大氣駕馭著壓抑感迎面而來;兩側高山就像劈開的巨型的山門,揖客的同時蘊含著神圣不可侵犯的凜然。橫面看去,大山如屏巖壁滄桑,白色、黑色、褐色的山體天公作畫昭示著歲月的雕痕;順勢望去,山勢起伏峽谷錐延,巨石、水流、草木的融合大地神功勾勒出剛柔的畫面。山峰對峙巍然對著厚重,一水中流仰望兩側山峰,山門低頭戲秀水,溪流歡唱伴峰巒。
這里的山巖大都是花崗巖結構,山體陡峭的程度可望而不可攀。光滑的巖壁草木皆無,只是水漬飛瀑的印痕歷歷在目,可以遙想當年噴珠濺玉的盛景。但凡山體有縫隙處,頑強生長著一簇荊棘或一撮綠草,尤其是山巖松垮的較大裂隙,被綠色植物描繪出不同的幾何圖案美不勝收。在溝壑里則生長著茂密的森木生機盎然,把山體描繪的一條綠一塊白一縷黑。山巖危聳的地方,看上去是一塊整體,但是上面布滿了裂痕,裂隙有寬有窄,有的'地方被自體破碎的巖石支撐著,看上去搖搖欲墜,實則上屹懸千年不倒。遙望山巔尖峰插天,有的天成出多種詭異的形態,任人們去猜想,有一塊神似猴狀的峰巖是游人的共識。
峽谷中流淌的是拒馬河。河道盡是碩大密集的巨石,大如房、中如駝、小如羊,無論多大外觀都是圓圓的。從水線上可以看出,拒馬河在滄桑巨變中曾有過波瀾壯闊的輝煌和擔當過的角色。史上有過的地動山搖,致使山體破碎滾落谷底,拒馬河無情無羈地沖刷導致巨石翻滾擁塞河道,一旦停下來只能任由切割。這些巨石曾經被淹沒在水底,更多時候還是在水流中接受磨礪,棱角漸漸被磨掉嬗變成渾圓,如今水小的時候,踏著這些巨石,蹦跳著可以跨越河道。這些巨石長期接受浸泡,已經長出了厚厚的綠苔,時過境遷來水減少,致使巨石的根部被水流沖蝕的變細了,一副頭重腳輕的模樣,曾經的山峰一份子巍峨硬朗,現今被水的柔情打磨出謙謙君子形態。
河道曲折蜿蜒,碰撞出浪花釋放出平緩,有洄灣有激流,水無常態著自己的走向。在河道的南側分流出一條支汊,它緊緊依偎在山根,大山的陰影把水流映成了暗黑色,山體在水中呈現出褐紅色,溪流旁的水草鑲著綠邊,水草拉長身軀,水芹菜被沖得搖頭晃腦,一只青蛙蹲在陰影里瞪著眼睛。
茂密的河柳無序的長在溪流邊,有的已經倒伏在水中,五月的槐花與山荊花高低相視著,炫耀各自的潔白。溪流在樹叢里恣意地流淌,樹葉篩下的陽光在水面跳耀著,密蔭下的草長得嬌黃細嫩,幾只小松鼠在柵欄般的枝條間跳來竄去,聞其聲不見其蹤的鳥鳴聲不時地傳來。透過密林的空隙,可以看到被陰影切割成帶狀的白色巨石,從樹梢搖曳的天空中,看到了大山沉穩與柔情的瞬間。一塊巨石的陷落與山體恰巧支撐成一間天成的石屋,屋頂內結滿厚厚的青苔摸上去冰爽,屋頂外暴曬在陽光下觸上去炙手縮離。
龍門天關處在萬里長城‘居庸關’與‘紫荊關’之間,是長城的前沿亦是護衛京畿的前哨。峽谷最寬處二三百米,西部山門最窄處只有幾十米,兩側高山夾峙俯視幽谷,絕對是易守難攻的天然屏障。進入峽谷,南側的山坡上有一個叫龍門的小山村。這個小山村可謂是一座石頭城,城墻堅固布局森嚴,是當年守軍官兵駐扎的城堡,至今古跡猶存。村以關命名,關以村留駐,村民都是歷朝歷代守關官兵的后代。
最引人矚目的是這里的摩崖石刻。或刻在谷底巖面,或鑿在山腰半空,或鐫在突兀的石峰。最大的一幅在山門口南側的巖壁上,兩三米見方的‘萬仞天關’四個大字,雖經歲月侵蝕仍清晰可見,橫空出世不怒自威!斐尚蝿佟 龍行虎踞,玉璧金湯’‘兩山壁立青霄盡,一水中行白練飛’‘峭壁千重’‘峰環萬疊,險勝重圍’這些字體渾厚大氣,筆力遒勁灑脫,或詩情畫意,或觸景生情,身臨其境的體味更覺名符其實。
但凡能夠把自己的字跡刻在山體上的人必定有一定的身份。事實也是如此,據史料,這其中有兵部尚書、都御使視察所題,還有守城的官佐,當地顯貴的墨跡。如今,這里建立了撫今追昔的文化長廊,林立著幾百塊當代書法家及名人的字碑,今人古人在默默的對話,穿行其間品咂其味當另有一番感悟。
山因水而嫵媚,水因山而靈秀,龍門天關是大自然的杰作,徜徉其間會騰起一種難以名狀的對山水的感恩與崇敬。
【龍門天關走筆散文】相關文章:
離合總關情散文11-05
人命關天的成語解釋01-12
天鴻散文11-11
《龍門鏢局》臺詞10-23
人間四月天散文05-02
十月天去賞菊散文11-03
歸人如花,一痕天荒散文11-03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盧仝唐詩鑒賞01-28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盧仝唐詩鑒賞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