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古道梅花開幾樹的散文

時間:2021-05-22 19:05:44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古道梅花開幾樹的散文

  我一直以為梅花出自北方,是迎風斗雪的歲寒之友。只有在冰凍三尺的懸崖峭壁綻放,才能顯得出它的傲然風姿。恰巧我出生的荊楚大地是春風楊柳的故鄉,找一株梅樹難于上天,更是加深了我的這一印象。臘梅、寒梅都是莽莽蒼蒼北國的景觀,中國腹地難見。往南,更是只有殼紅果圓的荔枝園和南亞風情的椰子林,構成熱帶亞熱帶迷人的風景線。

古道梅花開幾樹的散文

  然而,真到了嶺南,才發覺錯得離譜。梅花不僅喜歡漫天風雪,它也喜歡南中國四季如夏的陽光。在南海灼熱的季風吹拂中,梅花照樣盛開,裝點著嶺南大地。紅的像血,白的像雪。

  嶺南到處有梅花,賞梅也像北方一樣普遍,也像賞月一樣蘊藏著老中國的文化韻律。在和風暖日的南方賞梅,與在飛雪迎春的北方賞梅相比,雖然少了一種凜冽的豪情,卻多了一分俠骨柔腸。

  南方梅花最集中的地方,無外乎是梅嶺上的梅嶺古道。穿山越嶺的三十余里古道,每年二三月份,沿途的路邊山頭都是紅白相間的梅花。花成蔭,花成海,花香透白云。相傳梅嶺因梅絹而得名,原叫飛鴻山。秦漢之交,梅絹于橫浦關(現南雄梅關)率粵北兵馬第一個響應劉邦,千里揮師,挺進中原,幫助劉邦贏得了楚漢相爭的勝利。劉邦登基,封梅絹二十萬戶長樂侯,封地即現在的粵北一帶以及湖南江西南部。當時并無梅樹。后人感念他給當地帶來了安寧,在飛鴻山古道上種植了幾十棵梅樹。是為南嶺梅花之始,亦為梅嶺得名之始。

  那古道并非現在游人腳下的古道,而是秦漢古道,是秦漢兩度南征大軍踩出的痕跡。險峻曲折,人馬難行。

  游人腳下的古道是唐朝古道,得益于嶺南第一個狀元張九齡。有人考證嶺南第一個狀元是莫宣卿,二者均有出處。南京城江南貢院大門口的《中國狀元題名碑》上,張九齡榜上有名。之后在王鴻鵬主編寫的《中國歷代文狀元》,清楚地看到了對張九齡的中狀元的事件的記載,現將片段摘錄如下:“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則天武后長安二年癸卯科進士第一人。此科進士及第21人。考官為沈佺期。

  寫出“我本南山鳳,豈同凡鳥群”詩句的莫宣卿,以非凡的氣勢自信高歌,讓人景仰。他少年時已胸懷大志,讓人敬佩。然而他三十多歲就死了,在政壇和文壇影響很小。《全唐詩》有他的三首詩,詩人小傳上稱“莫宣卿,字仲節,封州人。大中間舉第一,官臺州別駕。”上面并沒有說莫宣卿是“進士第一”,而只說是“舉第一”。傳說他大中五年中狀元,也比張九齡遲了一百多年。張九齡是初唐到盛唐的一顆巨星,發出的光芒從家鄉韶關照到帝國的心臟長安。唐室無雙士,南天第一人。他的五律詩《望月懷遠》傳誦千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全詩看起來平淡無奇,沒用一個華麗的詞匯,也沒有半分新奇的修飾,自然而然脫口而出,卻流露出高雅渾融的韻味,以及大唐讀書人以天下為家的家國觀念。

  張九齡宦游神州,回鄉期間,發現秦漢古道狹窄難行,步步驚魂,就想重建一條穿越嶺南的新道滿足政府和客商的需要。嶺南當時的經濟已與全國溶為一體。大寶山開采銅礦,年收購銅五六百萬斤,有挑夫十萬人北運鑄幣,皆從南雄通過;北運公鹽,也以南雄為干線,挑夫也達十萬人。從內地出口的絲綢、茶葉、瓷器以及進口的香料、象牙等,都要經過梅關。走水路從珠江過靈渠要繞大彎,太耗時間,所以這些貨物大多是苦力們搏上性命,背扛肩挑走秦漢古道翻越南嶺。

  于是他上書,既為朝庭的政令通達,也為兩廣的物流通暢,更為家鄉擺脫蔽塞的生存環境,力主修建從江西大余到廣東南雄的梅嶺大道。年輕時代的唐玄宗志向高遠,看過奏折之后,大加贊許,朝中文武百官也認為此舉利國利民,值得表彰。唐玄宗批準了奏折,詔命張九齡開鑿梅嶺新路,并派一支戍邊的官兵速往韶州,聽從張九齡調撥使用。工地上萬千民眾和朝廷派來的軍士開展了勞動競賽,緊張而有序。張九齡與地方官吏一起,到各地視察工地,慰問民工,間或請教能工巧匠,推廣經驗。有時直接和隨從及軍士一起勞動。有一次,張九齡來到一處打石場,還向石匠介紹北方父老采用“火攻堰取”的方法,事半功倍。這種方法,就是在石板上架起柴火燃燒,火熄滅后再用鐵錘敲擊,巨石就容易爆裂破碎,從而加快工程進度。

  這條古道挑起了時空,和秦時修建的靈渠相輝映,成為中原連接嶺南的兩條主血管,被譽為古代的京廣鐵路。一千多年來,人馬喧騰、熱鬧異常。直至粵漢鐵路通車,它才結束了溝通南北的使命,轉而成為人們憑吊古時交通的旅游勝地。

  在張九齡的主持下,僅僅幾個月,一條長三十里,寬六尺的卵石大道就竣工了。有的路段穿山劈嶺,有的路段懸在山腰。在沒有現代測量儀器和開山工具的唐朝,修建這條路要耗費多少人力和心血,難以衡量。唐朝新道建成之初,路旁并沒有種植梅樹,張九齡令人廣植松樹。不久后有人想到此處名梅嶺,當還是要名符其實為佳,于是移植來幾千株梅樹,蔚然成景。遙想當年的情景,絡繹不絕的商旅和挑夫挑著重擔,或趕著馬驢,踏著南國第一雄關上的冷月光,在松柏遮天、落梅繽紛的古道上趕路,該是一幅多么動人的盛況。

  史載大庚嶺梅花因氣候變化幾度繁華,幾度凋零,全賴辛勤的'養路工上千年種植,才有今天名播天下的古道梅花。

  上山不遠,即見遐邇聞名的夫人廟。在紅墻碧瓦的夫人廟右側,一根根彎曲枝干伸出錦簇的梅花,半遮著瞻仰夫人神像的游客。梅花映襯的笑臉,如同紅艷艷的蘋果掛在枝頭。夫人廟供奉的是張九齡的如夫人戚宜芬,她把自己年輕的生命,奉獻給了開拓中的梅嶺古道,成為受人愛戴的嶺南女神。

  歷史和傳說在這里混為一團,給梅嶺古道增添了一道凄慘的色彩。張九齡修路遇到瓶頸,一道峭壁影響了工期。有神人在夢里指點張夫人,只有她舍身投入焚燒巖石的烈火中,峭壁才會化為通途。她照做了,成為歷史中的一個墨點,成為傳說中的一朵血花。

  我不信真有此事,卻提不出否定的證據。中國的神不是血統遺傳,而是行為得到眾人的認可。僅僅因為是張九齡的如夫人,想在老百姓的精神信仰里得到一個席位,她還不夠格。既然夫人廟的香火飄蕩千年,她就一定做了永遠值得人們懷念的事情。至于究竟做了什么,傳說只給我們提出了一個線索,那就是,她在修筑梅嶺古道時,作出了了很大貢獻,才會受到人們的如此愛戴。或許,她真是為古道而捐軀了,古代的工程,總是包含著不少迷信的成分,祭祀神靈,需要純潔的鮮血,亦不失為一個合理的解釋。

  如今,古道成了幽靜世外樂園,一路有啁啾的鳥兒唱歌。長達三個月燦爛的梅花花期,把嶺南的大門,烘托成步入天國的階梯。然而,這是去傳統的嶺南,并非現代的嶺南。何處的梅嶺通往現代的嶺南呢?哪一條古道連接我心中的家?我一直尋找著。

【古道梅花開幾樹的散文】相關文章:

樹緣梅酒的情愫散文11-15

記憶是一樹一樹的花開短文散文04-30

一方天空一樹花開散文11-06

花開無語散文11-07

梅幽香更遠的散文11-15

紫藤花開的季節散文12-19

聆聽花開的聲音的散文11-05

茉莉花開散文11-12

薔薇花開散文11-11

花開好了散文05-01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乱码中文欧美第一页 | 日韩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夜夜夜久久久综合视频 |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视频 | 自产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