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槐之戀的散文
QQ和微信的頭像,都是一棵直插云天的古槐,那是我的祖宅中的一棵古老的真正的龍爪槐。它的冠有多高?不知道。只知道站在村邊的長堤上,能看到它高高地挺立在村莊之上,只知道在炎熱的夏季它的濃蔭能夠帶來滿院的清涼。它的根有多深,有多遠?不知道。只知道在小院周圍幾十米開外的地方鉆出了許多小槐樹,有的已經能夠作房梁。為了了解這棵樹,我幾乎轉遍了全縣有古槐的地方,看了許多棵被文保部門掛上了保護標志的鐵牌的古樹,但沒有一棵比得上我的古槐。
古槐到底有多老?說不清。問過父親,問過大伯,問過奶奶,問過村里許多年長的人,沒有一人給我準確的答案。所以我只能說,從我記事起,它就這樣亭亭如華蓋般蔭庇著這個生活了一個大家族的小院老宅。
兒時的小院,一個傳統的小院,幾棵傳統的樹木——兩棵棗樹,一棵古槐,長在院里,夏天帶來綠蔭,冬天傳遞風聲;幾間傳統的老房,青色的老式方磚,陡磚到頂;傳統的老式的糊窗紙的木窗,有風的時候,窗紙會發出呼打呼打的聲音,只在窗子靠近窗臺的地方嵌著一塊方方的玻璃,是可以望見外面的通道。要說這個小院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它是村里唯一的四合院,是瓦房,我們小孩子家家的,不懂得瓦房、四合院有什么優越的地方,可是長輩們卻充滿自豪,也許這是祖上給我們留下的榮耀吧!小院用高高的圍墻圈住,只有棗樹和槐樹的.枝條可以伸到外面去。除了大伯之外,我的長輩,祖母,大娘,父親,母親,都是傳統的農民,老實,厚道,就在這樣的小院里,圈攏住自家的孩子,過著農家的日子,清凈而安寧,清貧而溫馨,與世無爭。
和槐樹的情結,便在這個樸素的小院里開始糾結,無法化開。
農家的夏天,是最美的季節。
一天的勞作下來,該享受夜的寧靜了。
月亮悄悄的升起來,照著我的小院。這時候,奶奶便會在院里鋪上涼席,擺上蒲團,坐下來,靜靜地等著孫兒輩的圍坐過來。涼席是白洋淀的葦席,蒲團是用麥秸編成的,都在月亮下面閃著白白亮亮的光,還有奶奶的白發,手中的蒲葵扇。然后,是一家人的嘮嗑,主角是奶奶,話題是村外的小河,河邊的堤岸,堤內的荷塘,小村的沿革,月亮里的嫦娥、吳剛和桂樹,最主要的是,奶奶還會說許多關于老槐樹的故事。
月光悄悄地灑下來,穿過濃密的槐樹的枝葉,可以看見槐蠶的銀絲帶閃著軟白的光亮。一兩只螢火蟲飛過來,避開坐在臺階上的大伯和父親煙袋嘴上的紅火光,飛到濃密的棗樹枝頭上去了。已經飽滿的棗子躲藏在葉子底下。風吹過,送過來一縷縷淡淡的荷葉荷花香,伴著一兩聲蟋蟀或蟈蟈的輕聲吟唱,還會有一兩聲脆脆的蛙鼓;葉子底下的棗子,在風中偶爾會露出圓潤的臉蛋兒——中元節前后,就有了淡淡的果香了。
夜靜靜地。奶奶的臉像月亮,光潔而溫和;奶奶的聲音像唱歌,溫婉,甜潤而悠長,像極村外波光閃閃的小河。
很多的時候,都要坐到很晚。月亮升高了,各種昆蟲的鳴叫聲響亮了,空氣涼爽了,我們睡著了。夢里是月亮的清輝,月下的小河,月里的嫦娥飄落在槐樹頂上;夢外是奶奶的蒲葵扇輕輕的搖動,是奶奶眼里疲倦而慈祥的笑。
奇怪的是,那時,人們連一頓飯都吃不飽,奶奶卻從來沒有說過饑餓和苦累。
奶奶很年輕就守寡,我們這一代人腦子里都沒有爺爺的絲毫具體印象。聽村里老一輩人說,爺爺是在反抗被村里人帶來的土匪時被殺死的,那年,大伯五歲,父親七個月。從那時起,奶奶就獨自撫養兩個年幼的兒子。后來解放了,土改工作隊的人問奶奶,愿意怎么處理那個引來土匪的內鬼。奶奶看著院里的老槐樹說,過去的事就過去吧,這么多的好事我還享受不過來呢,誰還有空去琢磨陳年舊賬,讓他好好做人吧,別把仇恨帶到下一代。奶奶接著轉過頭來,對著自己的兒子和侄子們說,我不記著,你們誰也不能記著。
后來,奶奶去了,她把古槐和月亮種下來了。
大伯當了一輩子鄉村教師,啟蒙了附近村子的幾代人;父親當了一輩子的泥瓦匠,蓋了無數個城市的高樓大廈。老哥倆老了,都回到老宅里,在古槐樹下安閑的喝茶聊天,續寫著古槐的故事。
我們這代人,多一半考上大學,飛出了黃土地,像古槐的枝,伸向了東西南北,像古槐的根,扎向了四面八方。
村里人都說,大槐樹下出舉人,要不,怎么就老張家出大學生呢?
我把古槐做成了自己的頭像。
在縣城里,我選的住宅,房前房后都栽種著槐樹,房前的槐枝已經搭上了我的陽臺。
女兒帶著老宅龍爪槐的清香到首都深造去了。
已經在省城安家的侄子的兒子快上小學了,他最喜歡摟著老宅的古槐拍照片了。
【古槐之戀的散文】相關文章:
豬豬之戀散文11-19
靈魂之戀散文11-11
青年湖之戀散文04-30
千年之戀散文11-13
櫻桃樹之戀散文11-04
《傾城之戀》的讀書心得04-12
山楂樹之戀的愛情臺詞04-27
《山楂樹之戀》學生讀后感02-27
日劇《弗蘭肯斯坦之戀》演員表07-03
傾城之戀高三讀后感600字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