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父親散文
人都說父親是一部大書,是一部與母親一樣耐讀的大書。在我眼里,父親是一座冷冷的冰山,而母親就是那一條涓涓細流的小河。所謂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就是這個緣故吧!
品讀父親這部大書,需要懷著萬分的崇敬之情。更需要一顆無比細膩而又曠大的心,只有這樣的心靈才能與父親的心靈產生共振。
父親首先是個兒子,他也曾無數次讀過自己的父親,只是年輕的時候很難讀懂。不過當他升級做了父親之后,就自然讀懂了。每個人在做了父親之前是在用頭腦讀父親,而在做了父親之后就是用心靈讀父親了。
父親首先是個兒子,他也曾無數次讀過自己的父親,只是年輕時很難讀懂。不過當他升級做了父親之后就自然讀懂了。每個人在做了父親之前是在用頭腦讀父親,而在做了父親之后就是用心靈讀父親了。
父親當然是個兒子,所以父親首先要做的是孝敬父母。如果父親能恪守孝道,那么他不僅是個好兒子,更是一位好父親。不孝敬老人的父母很難教育出孝敬老人的孩子。
父親其次才是媽媽的`丈夫,他必須承擔起養家糊口的重任。中國人居家過日子,傳統的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內。在養家這項任務面前,父親要首當其沖。我們多見全職太太卻很少聽說全職丈夫。因此,多么矮小,多么瘦弱,多么平庸,多么無能的父親,都要為一家人撐起一片天空。這片天空在外人的眼里或許有大小高低之分,但在子女的眼里卻是同樣的蔚藍。
父親最后才是子女的父親,他在孝敬父母,與媽媽共同奮斗的同時,更主要的責任是教育子女。“子不孝,父之過,”教育子女的責任落在父親的肩上是很有歷史淵源的。這樣看來,歷史上應該有許多以教育子女而聞名的父親。然而,并非如此,我們能脫口而出“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的故事,但卻很難一下子想到哪位父親的名字可與孟母岳母相媲美。由此可見,人們對父親的認識多少有一點偏差。因為很少有人說子不孝,母之過。
毫無疑問,父親是愛孩子的,父愛和母愛同樣深沉而偉大。如果母愛更多的表現在吃穿住行中的細致周到。那么父親的愛則表現為在子女人生道路上的謀劃與指點。當子女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歧途和十字路口時,能作為路標的多半是父親,而這時,母親多半也會同意父親的見解。每個子女都是一部小說,母親的工作多半是選材與表達。而父親的任務多半是構思與立意。缺了母親,這部小說常會空洞干癟而不鮮活,缺了父親,這部小說的主題與布局多半就會膚淺而凌亂。母親是孩子的雙手雙腳,父親則是孩子的雙眼和大腦。
我想,我們對父親的認識總會有偏差的,或許我們只能說,父親就是父親,他既是我們眼里的父親,又不完全是我們眼里的父親。
父親是一部大書,是部永遠也讀不完的大書。
【讀父親散文】相關文章:
讀《父親》有感08-31
讀冰心散文有感04-06
讀豐子愷散文有感01-25
散文:父親已老了11-20
讀《再見了,父親》有感09-22
散文鑒賞:父親的味道11-20
讀朱自清散文集有感04-06
讀散文《春》有感11篇02-15
讀《林清玄散文集》有感09-23
讀《朱自清散文集》有感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