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個北中國大地上即將消亡的村莊散文
二月,初春的光景。在木村,土地上的事情顯得遲緩、疑慮、冷寂。花事尚早,春意遙遠。
我和海平在一個午后來到了木村。從海平家的崖村到木村,我們抄著荒蕪不堪的雞腸小道,快一個小時,才到了村口。五六里路程的樣子。
木村,橫在一個大山溝一側的土坡上。僅有兩臺,分別一字排開。一眼望去,清一色的土坯房。黑瓦,黃泥。大地只在這里呈現出了兩種顏色,荒涼的讓人眼珠生疼。我們進村后,村莊不見一人,甚至連一只雞、狗的蹤影都沒有。我們在村里行走著,被巨大的寂靜包裹著,而包裹著寂靜的是西北高原生硬的風聲。我們隨便鉆進一個院落,而每一個院落都充斥著破敗。人去房空,圍墻傾倒,屋頂塌陷,滿院野草,荊棘叢生,鐵鎖生銹。
一座村莊的敗落和荒蕪讓人心驚膽戰。
后來,我們終于遇見了一個人。一個患病的少年,走路歪歪斜斜,說話含混不清。村里可能很久沒有外人了,他顯得異常興奮、熱情。我們從他斷斷續續的語句中反復聽到的是:村里沒人了,村里沒人了……
在少年的帶領下,我們在第二臺一方院落的屋里,遇見了第二個人。一個老人,他盤腿坐在炕上,枯坐著。老人穿著一身藏藍色的衣裳,很干凈,年輕時應該是個精干麻利的人,只是這一切都難以掩飾他眼窩深處的孤獨和凄涼。我們和老人聊了很長時間的天。知道了村里的一些情況。
木村,一個很普通的自然村。六七十年代,人口最多時,14戶,70多人。全村耕地200多畝。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作物為主。現在幾近全部撂荒,所剩不多的種了蘋果。山大溝深,通村的是一條土路,這兩年剛加寬了一下,能走一輛三輪車。原先僅能走一輛架子車。下雨天,人們會被泥濘鎖在山里,寸步難行。以前,村里吃溝底的泉水,后來拉了自來水。用著用著,壞了,無人修理。人們又吃起來溝底羊群踐踏的泉水。91年通的電。
木村的人口流失是進入新千年以后,人們時刻面臨著交通、吃水、孩子上學不便,娶不上媳婦,農業收入過低,生活條件難以改善等一系列問題。逃離,在木村成為了必然。村里出的最大的人物叫木新華,在省上工作,2000年左右,通過自己的人脈關系,把兄弟侄子5家人全部設法搬到了鎮子上。用老人的話說:這是村里出現的最大的一次人員流失,從此以后,村里就泄氣了。那時候,12戶的村莊,少一半走掉了,剩下了7戶。后來,有一戶搬到了山頂交通較為便捷的一個村莊。另外兩戶去城里打工,再也不回來了。村里留下了4戶8口人,一個家族。他們分別是:
木有明(我們進村后遇到的少年),28歲,患有先天性腦積水,光棍。上有五十歲的父母,同輩一個弟弟。母親和弟弟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僅有他和父親兩個男人。我們去的時候,父親去了集上。木有真的理想是申請個項目,養幾十只羊,再沒有別的。
木生堂(屋里的老人,木有明的祖父),80歲,患有心臟病,肺也有毛病,常年在家,以看電視打發時間。老伴71歲,去了果園除草。生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即木有明父親,二兒子在城里搞不銹鋼焊接。
木國堂,木生堂的二弟。生有兩個兒子,前些天孫子摔了,住院,老兩口去照看了,要去很久,或者就不來了。
木富堂,木生堂的三弟。53歲,生有兩女一兒,都在城里打工。他和妻子是村里最年輕也是唯一的一戶主勞力。家里種有15畝蘋果。用他的話說,拾掇的自己家和別人家撂荒的爛地多,一個人務不過來,就要兩個人,去年蘋果收入不到一萬元,但打工又沒啥技術,只能靠種蘋果推日子。
我們在木生堂老人屋里,他掰著指頭給我們數著一戶戶離開的人,并說,村里留下的都是他們一大家子,沒本事的幾戶人,有本事的能走都走了,等他們幾個一死,兒孫不回來,二十年后,木村就從地皮上看不著了。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馮驥才曾指出: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時中國有360萬個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減少到270萬個,十年里有90萬個村子消失了,一天之內就有將近300個自然村落消失。
木村,已經衰敗,正走在這條消失的道路上,將成為這組數據中一個微不足道的數字。當我們拋開這些冰冷可怕的數字,則是一戶戶家庭,一個個生命,在城鎮化的大浪中前進著、掙扎著、后退著。木村不是一個木村,在廣袤的中國,還有270萬個木村,它們的命運是不都和這個木村一般呢?
我們回去時,下起了雨夾雪。在村口的地里,遇見了木富堂夫妻,在果園里鋤地。至此,在木村,我們僅僅見到了四個人。
想放羊的木有明,把我們送了很遠。木村再一次湮沒進了黃土深處,像一盞燈,風一吹,搖曳著,隨時可能滅掉。
【一個北中國大地上即將消亡的村莊散文】相關文章:
時間大消亡06-06
走遠的村莊散文02-24
路過村莊散文(通用7篇)03-24
一個普通的村莊07-29
一個普通的村莊07-29
那些工地上的日子散文隨筆03-18
舞動村莊的優美散文(通用24篇)08-02
《一個村莊故事》說課稿06-28
關于初三即將離別的散文04-09
一個小村莊童話作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