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拜昆侖散文
風(fēng),在這片亙古的原野上吹拂了無數(shù)日夜,多少旅人的足跡,在幽咽的胡琴聲里落入沙雪,牧人的長鞭揮落了夕陽的余暉,天山夜晚下的篝火,訴說著曾經(jīng)的傳說。
“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昆侖云。”昆侖,不是一個傳說,而是東方古老國度的信仰之巔。信仰,多么重的一個詞匯,但凡想到、聽到、看到這個字眼,仿佛要被不知名的力量淹沒。然而,信仰如天際的鴻,需要我們仰起頭去凝望,欣賞人字的綽約,那是一種高尚的'自由。鹿切慕湖水,在晨光熹微的寧靜之森,風(fēng)聲莞爾,信仰從將辭的夜幕灑下,天籟希聲,若水無形。
人們常用苦行僧,去形容只帶缽盂與形體的信徒,抑或是簡到極致的皮囊色相,最接近純潔,最毗鄰信仰。我想,班定遠(yuǎn)的內(nèi)心,與大千世界里的苦行僧并無二致,否則,只身入塞為的哪般?還隱約聽得見鼓角爭鳴,隱約望得見漢旗飄揚,我站在廣袤的土地上,望向昆侖,有胡楊為伴。當(dāng)我每次讀到“去留肝膽兩昆侖”時,思緒不禁為這兩個字所牽絆,繼而陷入深思,漸漸著迷,在典籍里苦苦尋覓,關(guān)于昆侖的字里行間,都充滿了神秘。
西王母與周天子,那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如江南青瓦烏檐的小鎮(zhèn)上,“噠噠”馬蹄聲掠過的美麗邂逅。昆侖,在傳說中是美麗的,為了這份美麗,我欣然前往。從秦嶺以南,歷經(jīng)千山萬水,不斷回望長安的氣度雍容,現(xiàn)在的我,竟與這座圣地如此接近!膜拜偶像的沖動,刺激著每一條神經(jīng)。它的面紗還飄蕩在亙古的原野上,風(fēng)沙與胡楊訴說著時間也磨滅不掉的堅韌,它不言不語,它不來不去,它走入我的雙眼,它有著不滅的風(fēng)情。風(fēng)情最難解釋,也最難忘記,昆侖的風(fēng)情,不在于自然造化賦予的雄偉外形,不在于與五岳泰山爭較短長的沉穩(wěn)大氣,不在于萬里長城的表里山河,而是觸動我們內(nèi)心最柔軟地帶的那份悸動。在《易經(jīng)》里有段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昆侖所承載的正是這樣一種精神,它處天地之苦寒,守華夏之祀祚,不計殷勤香火,一脈深沉守護。“頭變換大王旗”,長安,洛陽,汴梁,金陵,帝王之鄉(xiāng)成了史書上陳列的名目,羊皮紙和帛圖上,橫豎佇立著幾條不太規(guī)整的黑線,沿著山形走勢,可以看到有一處地方是昆侖,它有個別稱,叫做龍脈。億萬年前便扎下了根,女媧補天時,用到了一丘山體,蟠桃盛會在此廣宴賓客,昆侖只是頂著天,踏著地,日星河岳,滄海桑田,昆侖隨著歲月的積淀,越來越沉重,越來越神秘。
汨羅江的水同恒河一樣,苦澀得難以入喉,而信徒不遠(yuǎn)萬里飲恒河水,他們甘之如飴,而屈子從楚國行吟至汨羅與此相合。我掬了一捧昆侖的雪,冰涼透白,遠(yuǎn)遠(yuǎn)有紅旗飄蕩,因為白,紅旗便出奇的紅,像驕陽。很難想像,在冰天雪地,怎么可以聯(lián)想到火般的驕陽,就如同很難想像,在山川深處有火般的旗。那是旌旗,每一個站在那方旗下的中國人,會因為同為炎黃子孫而倍感幸福,高尚的幸福。唇齒在寒冷的風(fēng)中不斷抖動,我抬著頭,倏然理解了信徒跋涉千里,去飲恒河水的苦澀,看到了屈子帶著他美政信仰,雷電般決然投入汨羅,滄浪清濁,此心常清。昆侖山在我的眼睛里著了火,沛然莫御的情感,沖破理智的屏障,刺痛著淚腺,滾燙的淚水,在流出的瞬間變得冰涼,我找到了昆侖,我找到了用昆侖厚實的山體所鑄造的那群人。守望著抬起頭就能看到的殷紅之旗,那是信仰,昆侖的信仰。
信仰是靈魂的皈依,我與昆侖,此生相系。
【朝拜昆侖散文】相關(guān)文章:
神話故事:昆侖05-22
昆侖使者唐詩原文及賞析01-30
昆侖山之歌神話故事04-08
行者散文11-19
期盼散文11-19
黎明散文11-18
山杏散文11-18
初戀散文11-18
水巷散文11-17
陽臺散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