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顏淡抹話桂林散文
題記“清顏素墨淡無濁清波綠水黛凝眸”----桂林美景,漸行漸遠,物是人非,山河依舊,靜默一世、綻放千秋!
【一】
四月明媚爽朗的春天,暮色飛往桂林航程八千米云天,素來獨愛日暮夕陽景色,收獲紅日繁華落盡后的恬淡心境,賞閱了無數文人贊美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璧羅青意可參”人間美景……
放眼望漓江兩岸簇擁著排排秀竹,江面蜿蜒起伏青巒俊逸的倒影,靜靜流淌著綠茵茵的故事;群群白鷺飛翔在空中眉目傳情,一幅清麗唯美的山水畫,渲染了“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美景……哦!山朦朧水朦朧人也朦朧,溫潤的空氣中彌漫著細雨,撒落了一地喧囂的浮塵,清空凡塵濁世負重的心靈,慵懶的目光流轉綠色凝眸,山體潑灑著斑駁墨色歲月痕跡,訴說著回腸百轉、光怪陸離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傳說……漓江清麗之美驚悚了我的靈魂,蒙昧了平素飛揚文才和靈氣,嘎然間覺得如此卑微的文思,已不足以表現這山水之美......真想拽住詩仙李白的詩情飛揚,詩圣杜甫的沉郁頓挫,卻只縈繞淺淺的文字““清顏素墨淡無濁,清波綠水黛凝眸……”。
游船上擇一處幽靜的一隅,品著漓江特色美味漓江蝦,江面竹筏上,一排黑色的鸕鶿沐浴春日悠閑的打著盹兒,對來往游人淡然若之不為所動,它們似乎不在意這些不斷變換的'角色,它們在為傍晚日落時分替漁民抓魚休養生息;來往游船傳來素不相識人,來自四面八方的游人沒有了生疏,哪管有著不同膚色的人,哪管不同種族的人,不約而同手搭涼棚的呼喊著“哎!哎!”在靜默的漓江上空回蕩著,大自然的懷抱喚醒人之初的美麗,鬼斧神鑿的大自然的把人沉醉,才繪成揮手間自然繪成一幅溫暖的風情畫卷。
我肆意放逐了想象的翅膀,思緒雨絲在漓江彈奏著清靈樂章,像不諳世事的游子把情愫交給了異地,任迷人的漓江美景迷失自我......游船上,突然傳來一個女子悵然若失:“哎!來桂林怎么沒看到盛開的鮮花那?”導游說:今年四月的桂林由于氣候偏寒,花期推遲了。聽了此話,我絲毫沒覺得遺憾,漓江溫婉綻放著靜默之美、不著花色也淡雅脫俗的美!那青山、那綠水、那秀竹、那雍容的桂花樹,浸染生機的綠色已足以傾城......
【二】
有“壁花蓮里住人家”美稱的陽朔,“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美譽。說到陽朔,不得不提那個與眾不同的導游。陽朔導游是個很秀氣、清純的女孩子,她自我介紹“我姓三橫一豎王,就叫我王狗肉好了”一語既出旅游車漾起哄堂大笑;美麗姑娘和狗肉笑點實在滑稽,也著實給人帶來輕松的感覺。我心生狐疑以為王導游在搞怪,可的確有著由來已久的傳說美談。
聽著導游繪聲繪色的講述,仿佛輪回隔世般了,相傳靈川三位秀才上京趕考。十年寒窗,倍是艱苦。相約考完吃狗肉。甲乙兩秀才天資聰穎很快交卷。不見丙出來,兩秀才混進考場,見丙秀才有題不會做,兩秀才寫了答案給丙秀才;還在后面附上一句:你趕快抄,抄完去吃狗肉。丙情急之下,把附言抄到試卷上東窗事發,功名革去,在考場門口重枷示眾。丙覺得對不起朋友。甲乙就安慰他:我們是好朋友,好朋友就應當甘苦與共,覺得內疚,三天后請我們吃狗肉好了。
哦!原來“狗肉”在桂林,是指同甘共苦,共患難的朋友,而不是吃吃喝喝的酒肉朋友。
旅游車來到了竹炭產品推廣基地,心知肚明的游客打趣的調侃:“王狗肉!是不是讓我們買東西呀”但見“王狗肉”笑了笑說:“你們隨便了,下去看一下,只當幫忙了”。見她淡然也打消了我的心有余悸,輕松的隨著人群參觀購物,寥寥幾個游客買了需要的產品,王狗肉依舊春風滿面,她給大家推介印象劉三姐自費項目,說了句“值得去看一看的”依舊那么風輕云淡。這讓我想起海南之行,導游小伙子歇斯底里打手機“倒霉!一群摳門的家伙……”時至今日,那刺耳蹩腳的普通話仍在蹂躪著我……
“王狗肉”興奮的告訴大家,陽朔曾經因被美國前總統布什的贊許,為陽朔吸引的許多外國人來定居。陽朔不僅山水清麗唯美,
城市建設也融入了藝術氣息,居民小區的圍墻,是一幅幅桂林山水畫和梅花、向陽花組成的畫廊,向世人展示了陽朔人的詩情畫意……
陽朔的唯美山水風光漸行漸遠,陽朔的人文景觀詩情畫意,陽朔人清新、淡然、大氣、脫俗的人格魅力,更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突兀濃墨重彩的一筆!
“王狗肉!再見了!”大家依依不舍的打著招呼。
“王狗肉”飄然而去的輕靈的背影,如一道靚麗的風景消失在細雨蒙蒙的暮色中……
【三】
桂林素有“看石頭、看山頭“之說,到桂林是一定要看山的了。仰望路兩邊蜿蜒起伏的大大小小的青山,總有好奇問究山的芳名,當地人驕傲的說:桂林的山多了,這只是一座無名的山。
有座被稱為龍脈的“獨秀峰”,山勢陡翹險峻極具王者之氣,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游人,它位于桂林市中心區明代靖江藩王府地遺址王府。
獨秀峰西南麓有登山石階,曲折逶迤,306級的石磴道,直上峰頂,如珠練串接起一路風光。拾級而上,一路迷人的畫卷舒展開來。據傳,第一道山門便是拒游俠徐霞客于山外的“允升門”,徐霞客曾慕名前來,卻因為王府的森嚴,一連五次吃閉門羹,他辭別桂林留給這方山水的是失落和惆悵的背影?蛇@是后人誤傳,徐霞客不但到過獨秀峰,還游覽了西洞和月牙池,他在《徐霞客游記》第二十一篇《粵西游日記一》中記述了“丁丑(公元1637年)五月初四日”的游程,遺憾的是沒有允許登上風光秀麗的獨秀峰。
這里不知留下多少文人志士的足跡,宋人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璧羅青意可參”是自然少不了的,許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溢美之詞。歲月的打磨,風霜的侵蝕,鐫刻在巖壁的字體有些斑駁,卻依舊清晰可見,這里,曾經演繹了極致的繁華和榮耀。
踏上王道,走進朱門,“聞聽和碩格格(還珠格格的原型“孔四珍”)死里逃生的傳奇,欣賞能驅鬼降魔的“王府儺舞”,在差役威武聲中,現場答卷考取功名,目睹一學子作弊受罰……恍如隔世輪回,風云莫測,宦海沉浮,可見一斑。
意猶未盡,來到獨秀峰南面,一個醒目的朱紅色的“壽”再次映入眼簾,據傳,慈禧六十歲大壽,文武百官,為取功名,加功進爵,使勁渾身解數,討好權傾天下,威武四方的老佛爺,金銀珠寶、珍奇古藏,應有盡有……當時的巡撫張連貴,為慈禧在靈洞請了“本命太歲”,意在保佑老佛爺吉祥如意,健康長壽,慈禧見到本命太歲大喜,賜墨寶“壽”字,張把“壽”字刻在山的南面,有壽比南山的寓意!
且不論,那個權傾朝野、萬人之上的慈禧,回避錦衣贈素食,巡撫實在智慧,心態著實恬淡,深處宦海,有此胸懷,令人擊節叫好!
桂林山水美如畫,桂林人杰地靈,狀元城名不虛傳。
桂林美景,漸行漸遠;潞3粮,早已湮沒,物是人非,山河依舊,靜默一世、綻放千秋!
【清顏淡抹話桂林散文】相關文章:
流年的淡香散文11-09
清喜的散文03-05
一抹憂愁散文11-16
淡的香美的情散文11-23
淡若清風幾回眸散文11-16
北國佳人,淡如幽蘭散文11-14
淡觸夜雨聲的散文11-03
淡寫初冬花落江南的散文11-06
淺語悠行淡愛散文05-03
獨自看浮世清歡散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