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祝的散文
我相信,立祝的感情是真的。可惜我一直沒有見到過他。
那年我的《農家女兒》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刊物上發表了,立祝是被這篇小散文帶進了我的心里,從而使我牢牢地記住了他。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電腦在中國的寫作領域還沒有被普遍應用的時候,那當然還是主要靠郵寄傳遞書信的年月。那時我從來不是對每一個文友的來信都必回的。這不是因為我這個人不講江湖義氣。而是文友太多,光郵票和信封的費用都會給給我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必須聲明的是我那時還很窮很窮。
我總在寂寞的燈下仔細地挑選,選出自己覺得最應該回信的一些文友,那時有幸選中了立祝。
因為沒有見過他,不知道他究竟長的什么模樣。只從來信中隱約悟出他的相貌異常丑陋或者是個什么殘疾人,言語中的自卑心理的流露像一把鋒利的鐵鉤牢牢地攫住了我的心。
一個忠于寫作的人,一生最大的責任應該是把世界上那些一直在痛苦掙扎著的靈魂從苦難的海洋中引渡出來。我想解救立祝的心靈,讓他不要自卑,借我的微薄之力。
立祝總是說,人們好像一看到他就開始厭惡他,排除他,目光里的敵視和嘲笑令他難以忍受。我覺得世間沒有那么多壞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好的。大家都向往和平共處,每一個人都需要理解和寬容,還有更多的人渴望得到別人的援助。這是人類生存的`的基本心理基礎。只有這樣人們才能夠穩當地立足社會。
一席勸說,或者說是乏味的說教不知怎么寫上信紙的,那封信就那么給立祝寄去了。我知道我主要是覺得他這個人主觀意識太強烈了,在集體場合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所以才會對別人的眼神產生了誤解。
沒想到立祝立即賦詩過來,那是封掛號信。我不懂詩,理解能力的底下使我沒法子讀出他詩中的含義。但有一點我是清楚的,那就是他已把我看做至交,我以為更確切一點說,他把我是當做知己了。
以后的信中,多半說起他的父母所帶給他的一些苦惱。他的母親可能是個很愛嘮叨的人,而父親又患了癌癥。他自己雖在山東濰坊的一個廠子里打工,但好久回一次家,也不能給家里帶來一丁點兒的快樂氣氛。
世界上沒有真正快樂無憂的人,也沒有永遠都泡在福海里的人。苦惱和不幸總是與生命相伴,它們才真正是人們活著的標志。
以后立祝分別寄來兩本書,一本《撒向新世紀的花雨》,里面收著他的兩篇作品;一本《世紀之星》,里面夾著一片銀杏葉子,那葉子孤孤單單的,上面順暢的葉脈好似孤獨旅人傷感的淚痕。
《世紀之星》這本書里沒有立祝的作品,但有一篇關于我的散文《母親》詳解。這本書本來是邀我結集出版的,因為那時家境過于貧寒,所以我拒絕了邀請。但又因為那篇文章很典型,編書組的老師們對它做了詳細地分析,目的是為有助于更多的文學起步者從中學習。
我知道立祝的用意,但具體卻說不出個一二。只是內心感激著他,對他產生了較深的情感。
立祝是山東人,他幾次說要來陜西看我。我覺得這樣不大妥當,就跟他直說了。以后有幾次筆會,他有那種欲約我前去的意思,然而我終因過于貧窮,沒有參加。
得知我結婚之后,立祝竟然和我的老公較上了勁。來信說要見見我的老公,言語里好像是我老公阻止了我和他的聯系。可憐我的老公,大字不識幾個,糊里糊涂地被無辜卷進一場無所謂的風波。我有點怕立祝了,決定以后決不再理他。
可是沒想到這個山東的立祝,竟然連寫了幾封熱風冷嘲的信,讀了使人心寒不已。我還真怕他某一日會沖到我家,跟我或者我那可憐的老公打起來。
而立祝總歸是個有文化的人,他怎么可能做出那種事呢?
時光就那么慢悠悠地流著,十多年的歲月帶走了多少遙遠的記憶,而立祝依然留在我的心底,他現在在哪兒?他還好嗎?
【立祝的散文】相關文章:
獨與立散文11-15
丁立梅散文讀后感08-26
丁立梅散文讀后感精選10-10
丁立梅散文的讀后感(通用6篇)04-20
丁立梅散文讀后感(精選6篇)03-25
丁立梅散文的讀后感范文(精選6篇)04-20
丁立梅散文集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12-17
立室的近義詞是什么12-17
韓信背水立陣的故事02-10
讀池莉《立》有感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