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紙散文
小女孩是一張白紙。
哥哥和姐姐讀初中,住校。家里就小女孩大了。母親說,你是姐姐,要帶好弟弟。小女孩謹記在心。
她還沒上幼兒園時,父母去上班,她在家守著弟弟,要看著他不磕不碰著。上了幼兒園,她要拎著小花布書包,牽著弟弟回家。
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哥哥病了,很嚴重。父母帶著哥哥去城里看病,十天半月都在醫院。委托在家借宿的,在瓷廠做事的親戚姐姐照料。開始的時候,小女孩跟著親戚姐姐去村東北頭的池塘擔水,后來,小女孩也能單獨挑著一對小鐵桶,去村東北頭的池塘擔半桶水,跌跌撞撞地挑回家。傍晚時,她要挎著土箕走過彎彎曲曲的野外小徑去薯藤地割薯藤喂豬。在菜地里,她看到豎在菜地里的木電線桿上,鼓噪的烏鴉立在電線上,撲扇著翅膀。她仰著頭,很詫異,大人們總告誡小孩子不要靠近高壓線,會觸電的。為什么那么多的烏鴉、麻雀在這邊的電線上撲騰到那邊的電線上,嘰嘰喳喳,一點事兒也沒有呢?小女孩疑惑著。
烏鴉的疑慮在小女孩的腦海里晃晃就過去了。
這時期的小女孩就像家里的小主婦。她踩在廚房爐前的土磚塊上,用長長的火鉗把通紅火熱的煤球從蜂窩煤爐里夾出來。有時通紅的火球粘結在一塊,還必須把它們打橫在地上,用火鉗戳開燒燼的煤球,火星四濺。她還要把泔水桶舀上米糠,攪勻,顫巍巍地拎去豬圈,踩在豬圈門上的一塊紅石墩上,用左手頂著桶底,“嘩啦”一聲倒在“嗷嗷”直叫的豬嘴啃食的豬食槽里。等忙完這些,又撲撲身上的灰土,急急忙忙地小跑在上學的路上。這些只因為她是姐姐。
其實,母親告誡的不只這些。村落里有老人去世,出殯時,村落的屋道里嗩吶樂隊吹吹打打,老人的子女親屬們披麻戴孝在嗩吶聲中,悲天號啕,跟在靈柩后面。村落里的大人小孩都跟出來瞧熱鬧。婦女們抹著眼淚百感交集,慨嘆老人的一生,養大兒女不易,吃了不少苦。母親也抹著眼淚,擁簇著出殯的隊伍走一會兒,就被熙熙攘攘的人流擠到屋檐的青石板上。她對小女孩說,碰到這種傷心的事,不要圍觀。這時的小女孩,不再讀幼兒園了,她的腦袋開始琢磨母親說的話,為什么不能圍觀呢?
這個問題,直到有一天,她打開家中房間里的書柜,在里面看到一本意大利小學生寫的日記《愛的教育》,才算解開了困惑。打開書柜的時候,她猶豫了很久,這是一本與“愛”有關的書,能看嗎?小女孩的家人和小伙伴都很忌諱談與“愛”相關的話題,好像那是一個下流的詞,誰說誰就是一個下流的人,讓人瞧不起。她記得在這個書柜里,她還翻到過一本關于人體生理結構的書。她對自身很好奇,很想了解自己的身體構造。例如:她究竟是不是像大人謔笑的,從腋窩里出來的呢?結果翻開一看,里面是關于女性生殖器構造和女性生理周期保健的書,里面有女性生殖器詳細的解剖圖和注釋。這應該是母親的書。這讓她非常尷尬,大人們從來沒有正面給孩子們講過她們是從哪里來的。真的是像大人們講的`那樣,從腋窩里一笑就笑出來了?還是像這本書上描述的那樣呢?小女孩拿不定主意,把書偷偷地塞進書柜里,裝著她什么也不知道。
那這本書是講什么呢?小女孩的好奇心最終戰勝了她隱秘的心理。她抽出這本書,翻開了。從此一個善良、誠實的人應遵循的內心規則在她的世界洞開。那個意大利男孩日常生活中的人文素養在亞米契斯的描述中一點一滴融入了小女孩的思維空間,融進了她的生活。
小女孩現在能明白她拿到幫環賠的圖書時為什么那么懊悔。因為她沒有同情心,不是一個善良的人,逼著幫環的父親親自向母親解釋,逼著幫環把本可不會讓同學知道的家庭的窮窘擺在了大伙面前,讓幫環失去了做人的尊嚴。小孩子也有自尊。因此她恨自己。
后來她看到班上長得很漂亮的鳳秋總是穿吊馬樁樣洗得發白的碎花褂子,那碎花褂子磨損得好像用指頭一戳,就會破一個洞。小女孩從不去嘲笑她。小女孩知道,給一件漂亮的衣服給鳳秋,她會是班上最好看的女孩。小女孩知道鳳秋的母親長年生病,鳳秋在家就是小女主人的角色。小女孩明白鳳秋是一個孝敬、懂事的好女孩。衣服的新舊裝飾不了內心的東西。
小女孩還想起母親讓一個高瘦的少年作為插班生,免費讓他讀書,并提供筆紙給他。那個少年是一個孤兒。小女孩沉思著,母親應該是亞米契斯筆下有人道主義精神的人吧。
陋僻村落里的小女孩就像拔出土壤帶著泥水的蘿卜,這泥水里除了有耳濡目染的粗鄙鄉俗和母親的告誡,竟然還有遙遠的意大利兒童作者亞米契斯的微笑。
小女孩就像一張白紙,一點一滴的村落里的生活在她初始的心靈劃著痕跡。
2017年4月11日落筆于都昌
【白紙散文】相關文章:
早起的心是一張白紙散文11-14
白紙上的黑點哲理小故事01-12
為什么白紙時間長了會變黃05-19
行者散文11-19
期盼散文11-19
黎明散文11-18
山杏散文11-18
初戀散文11-18
水巷散文11-17
陽臺散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