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一次告別散文

時間:2021-05-21 18:11:42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一次告別散文

一次告別散文1

  考試歸來。不是累,是疲倦。想看的小說也沒有精力去細讀的那種疲倦。

一次告別散文

  幾年里,已經習慣一個人出行,一個人走在異鄉的街上。獨自去考場,去車站。獨自望著窗外,看飛馳而過的風景,聽著音樂。是清晨或夜幕,離開或者歸來。

  談不上是否孤單,因為習慣。

  這是我最后一次去那個小城,去考最后一科。始料未及的溫暖收捎。因為有他陪我。很多細節不再自己考慮。有人分擔。

  即使是在火車上,也不象在離開。即使是在另一個城市的街頭,并肩而行,也有熟悉之感。

  考完試出來,凍得手指控制不住的發抖。看到校園里,遠處等候的你的黑衣。見你起身張望。然后向我走來。

  不是感動,因為感動里有一部分生分。

  是自然吧。渾然天成。

  我已經開始到了對珍惜半懂不懂的階段。

  不可妄言懂。還是會浪費。會破壞。

  對很多東西只是放在心里。覺得寫下來或是講出來,都破壞了那些天然的寧靜。

  而真正懂得珍惜的人,不用提醒自己去珍惜。

  坐在返程的車上。窗外是春日的天高云淡。曠野,無垠開闊。樹仍舊美得驚心動魄。楊樹也好。松樹也罷。

  禁錮了許久的目光變得貪婪。貪看一路疾馳。一路風塵。

  想起初來考試的那些日子。冰雪還未消融。無端想起文天祥的句子:零丁洋里嘆零丁。

  身世飄零雨打萍。

  曾經有個朋友特別喜歡幾句歌詞:“這些年,風也過,雨也走。還記得堅持什么。”

  我已經太習慣一個人。于是對于微微的暖,不會沒有感觸。

  隱藏在波瀾不驚的表相下面。

  也想起接連兩日緊張的考試過后,天色已晚。原本暈車,又坐擁擠的客車回來。到家后即病倒。

  楠楠的照顧。慧的問詢。

  三年就這樣過去了。

  在幾個片斷和場景里。

  一次告別。一次永遠。

一次告別散文2

  這幾年,每逢高考都會莫名緊張,像是余溫未散。

  說來奇怪,平時連周考都緊張要命的我,高考那幾天卻格外平靜,甚至在考完第一場后就拉著同學到校外的小超市去照大頭貼,任性搞怪的做些夸張的表情,那時還沒有“表情包”這個詞,但個個是個十足的表情包。

  高考前一天,被分到別校考試的同學們開始收拾行李,在擁擠的校門外和送別的同學告著別,相互鼓勵著,說些不傷感的話。奇怪的是,面對很多熟悉的面孔,我卻只是路過,甚至沒有停下腳步去幫小個子同學提下行李箱。在大家忙著告別,忙著復習的時候,成績平平的我卻在離校200米的小書店待了一整天,只因之前看了一本書,留了個長長的結尾,想在畢業前將它讀完。

  曾熟悉的面孔早已忘得差不多,那本書的結局也已記不起,留在那天的印象只停留在熙攘的人群和小書店涼涼的舒適,如果人活著的財富是記憶,那我可能真是太貧窮了。

  最后一場考試結束后,同宿舍的幾個人各自整理著東西,平時嘰嘰喳喳的小夏也突然沉默了。我想著出門前把畢業紀念冊拿出來讓晨晨和欣欣寫一寫,順手把陽臺的仙人球和曬了半個月的運動鞋塞進行李箱里。“我們填志愿什么時候?”小夏檢查著懷里的書包,又坐回椅子上擦拭著小臺燈。“應該聽老師的通知吧”小雪也坐回了椅子上,話題結束。

  最后的我們走出了生活三年的宿舍,步伐輕快的拉著行李箱從操場旁路過,幾個男生大汗淋漓的打著籃球,球框旁孤零零放著一個超大的行李箱和零落的幾個運動包。

  最終還是忘了拿出畢業紀念冊,如今已經不知去處。

  很多時候就像這樣,明明設想著一次認真的告別,卻各自在沉默中獨自前行,等回頭想去看一眼時,已經只剩自己了。

  昨晚和閨蜜聊天,話題自然扯到高考,曾經的我們約好要考進同一所學校,連大學寢室床頭貼什么畫都想好了,還約好到大學的第一頓飯一定不能隨便。后來她考上了,我差三分,選了另一所離她很近的學院。她會來觀看我們學校的運動會,在看臺上和我一起為班里的同學助威,我會在周末的時候去她學校,一起窩在宿舍吃零食聊天,或在冬天很早很早的時候約著去爬山,雖然后來她說我每次都遲到,但對愛睡覺的我來說已經盡力了。她總說我太會遷就自己,很多事堅持了七分就嚷嚷著不行了累死了,我也總拿高考分數打趣,說就是的,總差三分。

  我常常想,如果當年把某個A項改成C,是不是結局就不一樣了。但在每個陽光明媚的清晨,又感覺一切都剛剛好,剛剛好的錯過,又剛剛好的遇見。

一次告別散文3

  這是一篇告別文,七天后我將申請注銷這個空間。

  當初我為何開通空間呢?不記得了,人就這樣,走著走著就可能忘記自己最初的目的了。但我仍然會繼續寫我的日記,能堅持好幾年的習慣不多,要繼續。而且通過寫作,我更加認識了我自己。生活如此易逝,文字讓我以另一種方式繼續擁有它。這也是我熱愛生命的一種方式。認真地做一件我們認為該做并且愿意做的事情,我會獲得一種內在的平靜和充實。我也漸漸地練就一種內在的視覺,懂得留心生活中那些有價值的東西。真正的寫作總是飽含真情實感的,是精神世界的自我創造。在這個精神世界里,我可以把自己與現實生活拉開距離,尋求一種超越,自一由,不被束縛。 但是,完全逃脫生活的束縛的人是沒有的,我們永遠不能到達那種精神高度。我們只能接近。達不到還要去追,有意義嗎?也許意義就在于此,我們可以一直在追尋的路上。

  一個有獨立而豐富的.精神世界的人通常會思考很多不同的問題,有一種神圣的好奇心,并且這種好奇心不會隨年齡的增長而衰退。我不明白的是中國人的拼酒,怎么會有那樣的酒桌文化?甚至有這樣一句話“酒量多大,事業多大”,從我接觸過的世界看,確實是有人因為酒量好而升官發財的。但我對那種不顧身體的拼酒始終是不贊同的。也有的人說,你不喝,朋友在那里,領導在那里,下屬在那里。這又涉及到一個"意會"的問題,小時候我們做事情還會問為什么,長大后,各種你需要“意會”的事情,就像喝酒,就像送禮云云,也沒有人想要知道為什么,因為這是“意會”。那么,我們真的是不得不做嗎?我所知道的是過量的酒精不僅會危害人的神經系統,還會危害整個人一體。別人也是知道的,所以這就是明知故犯。沒錯,明知故犯正是我們社會存在的大問題,也正是我們厭惡的問題,也正是我們造成的。人人都做,若我不做會吃虧的,這是我們一貫的想法。我們真的是不得不這樣做嗎?而我也想起那句話“若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你得先學會尊重自己”,所以,以后出去喝酒,若我不愿意多喝,那誰都不用勸酒了,若我想喝,必能和你一酒方休。

  我們的傳統文化教給我們的是“經世致用”,讓我們掌握知識,就是為了讓我們去為政一府做事,去為天下百姓做事。這一點從前秦的百家思想就有端倪,更不要說之后的各種衍生思想。傳統的東西似乎都在教我們要怎樣生活,要怎樣與人相處。我們推崇的理想人格也是一種能適當處理人際關系的君子。縱觀幾千年歷史,多少讀書人為了踏入仕途而寒窗苦讀。當然,一個人擁有一種深切的社會責任心和愛國心是值得贊揚的。但有人問過為什么嗎?這真的就是他們想要的生活嗎?這就是他們一生的理想追求嗎?還是只是為了物質生活的富足?我不愿意做那樣的君子,不是我不在乎人際關系,只是我有自己的態度。說我幼稚,無所謂。至少那是我自己的方式,我所能控制的方式。即使是現在看陶淵明的歸隱也是難能可貴的,他是個值得尊敬的人,他堅持了自己,不同流合污。

  這樣,過于注重實用性的文化特點也就可以理解了。學什么都要問有沒有用?有什么用?恨不得馬上就能換錢用。這讓我想起了近代史上中國人向西方的學習的情況,慢慢地也明白了一些道理。那個時代的人們即使是傳播思想的諸如嚴復、康梁這類人,也抱有很重的功利性,想要快點開民智,救國救民族。但即便是道理魯迅,也只能提到“劣根性”,并不能從根本上成功過。人們說,國情啊。那么,現在已過百年,國情依然是我們口中的借口。為什么?我們學西方學了百多年,學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西方人也在學我們的文化并且有的學得讓我們羨慕,為什么?我們提倡的是一種大一統的思想,我們要和諧,不要混亂。這樣,也能明白創造于幾千年前的輝煌文化一直被跟隨,從未被超越。我們缺少精神世界的探險家,我們在精神上容易安于現狀,我們的人生模一式趨于雷同,就像讀書娃一樣。

  事實上,我也和大多數人一樣,若意志力不堅定,就會沾染更多時代的惡習。但我是不甘的,我會以神奇的好奇心在不斷的質疑中繼續豐富我的精神世界和外在生活,,尊重自己,尊重精神價值,尊重他人。我也是有信心的,我的國家正在不斷的改革,我對我的國家有信心,我支持他。

  這一篇文章,不要曲解誤解,權當一種天真的思考。是告別,也是告示:我是這樣的我。

【一次告別散文】相關文章:

告別那青衫年少散文04-30

一次成長一摞思念散文12-01

告別母校的贈言06-21

告別高一作文12-25

夢見告別的寓意10-22

告別母校發言稿03-05

告別昨天記敘文04-22

告別母校贈言(精選60句)06-21

告別童年初一作文03-07

高中告別母校作文誰會寫?10-26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顶级片在线免费播放 | 日本乱偷中文字幕一区 | 性感AV天堂亚洲专区 | 亚洲欧美国产专区在线观看 | 一本清日本在线视频精品 | 日韩综合天天久久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