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女孩佤哈妹散文
在上饒市信州區茅家嶺敬老院里,有一個越南女孩,名叫佤哈妹,11歲來到這里,今年已經13歲。
佤哈妹是怎么來到中國的,又是怎么又病又餓地昏倒在馬路邊上,這些已經無從得知,她自己也根本說不明白。
被救助站送到茅家嶺敬老院時,佤哈妹又黑又瘦又小又呆,對別人的問話一點反應也沒有,瘦骨嶙嶙、奄奄一息的樣子,讓大家對這一個女孩能不能活下去都心存疑慮。唐小云院長出于憐惜,讓敬老院里的醫生為她輸液打針,又安排敬老院里最好的護理員精心地護理和照料她。過了一段時間,女孩身體慢慢恢復,變得健康和靈活起來,有時還會哇拉哇拉地嚷嚷,不過誰也無法和她對話。
茅家嶺敬老院是很多學校和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的'義工服務聯系點,常有上饒師范學院、江西醫學院上饒分院等學校的學生,利用周六周天的空余時間來做義工,幫助拔草、抹窗子、打掃衛生,給老人理發、剪指甲,有時還有慰問演出。
有一個外語系的學生義工。聽見佤哈妹的嚷嚷后,覺得有點像越南語,看她的膚色和身材骨架,也和越南人的特征相似。從敬老院里了解到她的情況后,于是試著用越南語和她交流,這回總算弄明白了女孩的一些基本情況:她的家住在越南一個偏遠的山村里,只會說當地的方言,不會說越南普通話,但勉強能聽懂一些;名叫佤哈妹,今年11歲,在越南讀過小學四年級。至于家庭地址、父母姓名等關鍵問題,是再也回答不出,還是因為只能說當地方言而無人能懂,因為那個學生已經畢業,所以現在已不得而知。
為幫助佤哈妹尋找親人,盡早歸國,學生和義工們都很熱心,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社會媒體,甚至私人友情,幫助佤哈妹尋找越南的親人。曾聯系到一個30多歲的越南籍青年來看過問過,但佤哈妹說不清家庭地址、父母姓名,他也愛莫能助。
熱鬧過一陣后,終于沒有更好的辦法,只好不了了之。從此,佤哈妹就以茅家嶺敬老院為家安心地住了下來,稱呼院長唐小云為“唐媽媽”。
既然歸國無望,院長唐小云又細心地考慮到佤哈妹的讀書問題。雖然她在越南讀過小學四年級,但到茅家嶺敬老院后,因為不懂中文,即使現在已能生硬說幾句常用的中國話,生活上的交流沒問題,但真要讀書寫字,卻只能從小學一級的筆畫和識數開始,學費問題到時候可以再想辦法。為此,院長唐小云特意到所在地的茅家嶺小學問過,答復是佤哈妹這種情況學費可以不收,但一定要有戶口,學校才能接收。唐小云再跑到民政局一問,落戶口這事可麻煩了,牽涉到很多部門,連紅十字會出面要求了,也沒有辦法協調解決。
佤哈妹讀書之事就這樣被擱下了。現在的佤哈妹在茅家嶺敬老院里,有時幫食堂摘摘菜,有時幫老人跑跑腿,空了就溫習一下哥哥姐姐叔叔阿姨教給她的幾個漢字,簡單快樂地生活著,長大著……
“佤哈妹,你想不想讀書?”新來的人得知佤哈妹的情況后,都會這樣憐惜地問上一句。佤哈妹總會回過頭,認真地看上問話人一眼,然后微微一笑,轉身跑開……
【越南女孩佤哈妹散文】相關文章:
搞笑撩妹語錄01-09
《周易》下經(歸妹)06-14
哈-曼丁的故事04-21
課文《哈姆萊特》賞析01-14
哈.曼丁的故事上04-21
哈.曼丁的故事下04-21
高中語文《哈姆萊特》ppt06-01
《哈姆萊特》教案(通用5篇)03-09
小學語文《哈爾威船長》教學反思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