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教師作家散文
我是教師,又是作家,這兩者沖突嗎?答曰:否。在教師里出現作家,這奇怪嗎?當然不奇怪。不僅不奇怪,而且很正常。為什么?因為不管是當教師,還是當作家,兩者前提都得有知識,有文化。
做教師,先得取得合格學歷。在古代,是要取得功名,做先生,最少也應該是個秀才。這才有資格。而當作家,首先要有文化,要有讀書的底子。當然,學歷就不一定是必須具備的了。但是,不具備學歷并不意味著降低了作家的標準。當作家,必須得有作品說話啊!而且還是要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品,而不是泛泛一般的作品。可見,能被人們稱為作家,本身也是一種榮譽,是人們對作家作品的認可和肯定。
若是說在這兩者之間,你更喜歡哪一個?要我說,我都喜歡。因為,我是一位語文教師。我的工作,決定了我是和學生們共同研習漢語言文學。在浩瀚博大的中外文學海洋里,我們共同吮吸著傳世名篇的雨露。語文教學,既肩負著鑒賞解讀文學名篇的任務,又肩負著引導學生掌握文學名篇精華的重擔。作為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師除了具備一定的教學技能以外,關鍵還是要有淵博的學問,豐富的專業知識,層層透析問題的思辨能力和智慧。這樣,才能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理解課文,發現文本價值,以開啟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因此,對于教學而言,也不亞于教師的.一次創造。當然,照本宣科式的教學過程,師生是不會愉悅的。因為,這其中缺少了智慧的發現和創造的愉悅。而對我而言,我更喜歡師生共同創造的課堂。
教學相長,此話真理。由于日常工作關系,接觸賞析的,都是名家名篇作品,這無形中就提高了我創作的水平。宏闊眼界和文化視野,也為我寫作提供了一個范本。當然,創作這個東西,最忌諱重復與模仿。作家要形成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還必須在反復的實踐中摸索。什么是作家的風格,作家的風格就是作家的情采、文采、思想的綜合體現。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作家遣詞造句、思維、個性的特點等。可以說,個性不同,作家的語言個性就不同。比如,有的作家,語言辛辣冷峭,而有的作家,溫和儒雅;有的作家,樸素平易,而有的作家,華麗鋪張。可以說,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語言風骨。在所有文學創作體裁里,我最喜歡最得心應手的文體是散文和隨筆,其次就是小小說。為什么呢?環境使然,我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我,適合于短篇耕作,不適合于長篇架構。散文和隨筆,簡短便捷,是文學里的輕騎兵,而且所寫內容頗多,無論是校園生活、教學隨筆,還是生活感悟、旅游出差所見所悟等,皆可入筆,兼備思想性、文學性和實用性。因此,為我喜愛,生活中,一旦有了靈思,我一般都會花一兩個小時完成。
上課,口手腦并用;而寫作,只須手腦配合皆可。講課,要用優美的教學語言;而寫作,同樣也要優美的語言。因此,做教師與做作家,兩不誤,是互相促進的。無論是教學語言還是文學創作語言,作為語言的錘煉與習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不斷運用的過程。因此,要做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首先是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不說達到口吐蓮花、出口成章的地步,至少也應該是出口不凡。對于寫作而言,同樣如此,作家在不斷地寫作,也在不斷地錘煉自己的語言功底。
語言既是一門技術活,也是一門思維活,體現著作家思考世界、人生的深刻程度。因此,語文教師寫作,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修養,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思維深度。無論是想象能力和聯想能力都有助于教師深入解讀文本價值。這樣,教師本身的文學修養一定會影響到學生身上,為學生文學修養的培養和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因此,不論是哪一個行業,只要是作家,本身就可以提高行業的文學修養和文化氛圍。而尤其是當教師和作家兩者兼顧起來的時候,那么,受益也許更多的,還是廣大的學生。因此,教師、作家,不僅兩不誤,而且相得益彰,相互促進。校園里有了作家,豈不是美好校園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我是教師作家散文】相關文章:
我不懂的是我散文11-11
我是大山的女兒散文欣賞11-04
初夏,你是我的暖散文05-02
你是我眼中的美景,我是你曼妙的聲音散文11-10
初遇,我是花 再遇,我為水散文12-13
來生,我是一只蝶散文11-06
你是錦瑟我為流年散文11-06
關于你是我的唯一散文11-03
我是抱著露珠睡著的詩人愛情散文08-04
我是彼岸花一朵散文11-11